李小姐最近经常感觉身体疲倦乏力、肌肉酸软疼痛,工作没有劲,休息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能缓解。做了相关的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从中医的角度看,经常觉得疲劳乏力,多跟五脏虚损,脏腑气血衰退有关系。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补之以气。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现代人普遍感到疲劳乏力。一些人甚至出现了“精不足腿乏,血不足眼乏,气不足身乏”的症状。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身体机能的失衡有关,尤其是精气血三者的平衡

一、精亏腿乏,血亏眼乏,气亏体乏

首先是精亏腿乏,中医认为腿部酸胀乏力,头发早白,多考虑是精不足所引起的,因为肾藏精,精能生髓,肾精充足的话,骨髓就会充盈,骨骼得到来自骨髓的滋养,双腿就会强壮有力,活动自如

如果精不足,就会出现髓少而不养骨的情况,如果你经常觉得腿脚困重,抬不起来,或者是伴随着牙齿松动啊,健忘啊,反应迟钝啊,注意力不集中啊等等这些情况,这时候您要填精骨髓了。

其次是血亏眼乏。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的问题多和肝关系密切,最常见的就是因为肝血不足,然后造成了一个眼睛出现的问题

中医讲,肝受血而嫩,是想要有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必须有肝血的滋养才行。一旦肝血不足,就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眼干眼涩、视物昏花等眼睛上的问题,那么补肝养血就是改善眼乏的关键。

最后是气亏全身乏,中医讲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如果气虚了,气不够用。那这时候,人体的活力就不足,会出现疲乏无力,总是感觉身上没有劲儿,懒得说话,稍微一动,汗流浃背,满头大汗,这个时候要补中益气了。

二、漏精有粗漏和细漏,但值得提防的是细漏

每天累到精疲力竭、精气神被吸干;睡完一觉像没有睡,回不了血很疲惫;想做点什么事情但总是提不起劲,力不从心。这都是精不足的表现,说明平时“漏精”比较厉害。

要知道,漏精有粗漏和细漏。粗漏大家都知道避免,像熬夜、流大汗、纵欲等等。更值得提防的是细漏,像思虑过多、注意力散乱、用眼过多、手机刷太久等等,这种漏不易察觉,但却是时时刻刻都在漏,长久下来就是很“要命”的。这个“漏”,要是不及时修好,到了三四十岁后,就更难修好了,一辈子都会精力缺失。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黄帝内经》里提出“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思虑与脾有关,思虑过度则伤脾。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心里老想着事儿”对身体有害,那么思虑过度到底是如何导致脾胃受损的呢?下面就为大家具体分析分析。.

1、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有云:“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即思虑过度则心神凝聚太过,简单来说,心神凝聚太过就是长时间聚精会神的意思。

因神可御气,神凝太过则气亦止而不行。神控制着气,神凝聚一处,气也聚集于此,就像生活中一个人如果长期、时刻聚精会神、过于执着于一事物时,那么日久或过度便会形成气滞、气机不畅等气机失调病变。

2、思则气血损耗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过思伤脾,脾胃受损,不仅不能正常给予四肢布散水谷精微,脏腑亦得不到其精微濡养,久而久之,终至气血乏竭。

过度玩手机,伤气又伤血

从中医角度讲,过度玩手机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伤害。

1、伤神

传统医学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意根清净,不拘泥于琐事之中,才活得自在健康。每天看手机,接收大量信息,容易刺激心神,使人不安,缺乏内心的宁静快乐。

2、伤气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行于头面部。气息运动对维持身体状态非常重要,人体“怡然自得”时,呼吸吐纳的过程升清降浊,可以排出病气。

但整天盯着手机,人体的气息会时而跟着信息、视频等内容紧张、松弛,这样会打乱气息运行的基本规律,体质自然也就跟着变差。

3、伤血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说:“久视伤血”,意思是说目与血的关系最密切。长时间盯着屏幕,一是血液流动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二是过度用眼,会消耗气血,影响视物。肝开窍于目,目受肝之精血滋润和滋养方能视物清晰,若无滋润或滋养,就会眼干眼涩。

三、道家“还精补脑功”,15分钟顶睡觉1小时

道家有个还精补脑功,因为腎和脑子是负责接收精的,这个功法,就是把我们日常漏失、耗散的精,重新聚拢回来,回转到身上。

我们把它理解为“简易打坐法”。就是说并不是要真的去打坐,而是要去领悟到打坐的精髓——练习精神上的安静。一旦人的精神安静,精气神就不会外散,精力自然恢复充盈,原理就这么简单。

只需要专注体内15分钟,能快速“还精补脑”,恢复精力;长期练习能“补肾”,从根子上解决人精力疲惫、入不敷出问题。这样高质量的“入定”,15分钟修复的效果,比得上我们睡1个小时,甚至一晚上。

这个功法是,端坐呼吸冥想法。

※端坐在椅子上,身体放松,稍微挺直背部,闭上眼睛。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上微微张开。

※先感受呼吸:吸入空气,经过鼻端、胸腔、肺,吸入腹部。再呼出空气,经胸腔、肺、鼻子呼出,但不要刻意控制呼吸。

※再感受身体与周围环境接触的感觉:脚底接触到地板的感觉、屁股接触到椅子的感觉、手接触到大腿的感觉……

※每当有杂念浮现,意识到走神了,就轻轻、慢慢地拉回思绪,重新集中注意力。

练习这个功法,把外散的心神拽回来,专注在身体感受和呼吸上。回收气血、提升能量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15分钟的样子就能感觉到身心被修复了很多。用脑过多的时候,思绪繁乱的时候,工作午休的时候,都可以抽一小段时间练一练,快速“加血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