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三座大山”之一,教育压力不仅来自经济方面,还有学校、老师布置的非经济相关的教育任务,辅导作业、打卡、手工活、打扫卫生……家长们在承担孩子的教育支出之余,似乎还在学校“兼职”了一份不发工资的工作,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满足学校、老师的各项安排,不及时高质量完成还要被批评针对,好不狼狈。
       对此,家长们普遍都有怨气,只是担心表露真实的想法后,孩子在学校会被针对,才敢怒不敢言。但也有一些“勇士”,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这不,湖南长沙,有一位学生家长受够了学校没完没了的社会实践作业,在网上疯狂吐槽。
       视频中,这位家长一边翻开孩子书包里一大堆的照片和报告,一边抱怨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太多。尤其是在寒假里,学校布置了一项社会时间作业,要求学生记录参加社区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互动以及活动后的感想等,搞得她一家长都不得安宁。
       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她和孩子花了好几个星期筹备,从选择活动类型、联系社区组织,到最后的实际参与,可谓绞尽脑汁。可结果呢,孩子到最后已经失去了做下去的兴趣,整个过程都“不自然”,每个点都只是在“打卡”,摆出一副“标准微笑”,完全失去了真实感。


       对于是否有必要布置这么多社会实践作业,这位家长提出了质疑,因为现在学校要求小学生和初中生都不能用手机,很多孩子也根本没有完成的能力,这些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家长头上,那么布置这些社会实践作业还有意义吗?
       可情况就是这样,你有意见?老师说这是学校的要求,学校又说是教育局的要求,而教育局则表示没有强制要求,一切都是自愿的,如有强制可以举报。但是你敢不做试试?你敢不上传“人人通”试试?直接影响到你孩子升高中。你举报了也怕孩子被“穿小鞋”。
       对此,这位家长吐槽道,时候被老师追着交作业,现在长大了,被老师追着交孩子的作业。能不能布置一些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作业,能不能学校自己组织让学生在学校里完成?能不能让作业不要跟手机有任何的瓜葛,让教育回归本质?


       这位家长的吐槽,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共鸣,网友们纷纷发表意见。
       有网友表示,现在学校就是把家长当免费劳动力,使劲了使唤,如果不配合就拿各种措施来卡你,让你不得安生,让你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办法好过。
       有网友吐槽,都不知道是哪些“大聪明”想出来的作业,自己一个人都未必能够独立完成,还让小孩去做,这不摆明为难家长吗?
       有网友调侃,说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形式主义,不多布置几项就显得自己不够能耐。
       有老师无奈表示,其实老师也不想要求学生做这些东西,可是学校和上级有要求,只能布置下去,老师收上去了还要上报,也很烦。
       ……


       可见,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对泛滥的“素质作业”都颇有微词,都希望能够减少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回归教育本质。
       应该说,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更加有竞争力。但是现在的现实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绑在学生、家长和老师身上的沉重枷锁,所有人都被折腾得苦不堪言,所有人都被迫卷入各种违心的“打卡”中。素质教育沦为了走形式,结果是学生素质没有提升上来,时间、精力和精神却严重透支了。
       以前学生放学后只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完成作业,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出去嬉戏锻炼身体了。自从有了“素质作业”后,还得多花两三个小时去,孩子自己做不了还得折上家长,弄到三更半夜才完成,搞得一家人鸡飞狗跳,完了对老师一肚子怨气,然后孩子的休息和锻炼时间少了,身心健康状态更差了,家校关系也日益尖锐。
       更恐怖的是,口口声声说的是“自愿”,每一项都是要打分的,并且跟学生的荣誉和升学挂钩,分数低了就会失去很多机会,这不摆明是强迫吗?


       出来社会工作就知道,没有谁是万能的,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往往取决于他(她)有没有过硬的本领,只要你有一项非常擅长的本事,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哪怕是喝酒厉害,都可以。只要你在单位里有一项明显突出于其他人的本事,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并且绝大多数人只有一两项比较擅长的技能,不会有再多了。因为除非,任何一项有效的技能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实践的,学的东西越多,越没有质量,没有质量的东西,也就谈不上“素质”了。
       所以,给学生布置的“素质作业”越多、越杂,他们最后得到的“素质”往往越一言难尽,因为一方面他们学习实践的时间太少了,根本学不精;另一方面是他们对这种“素质作业”打心里是排斥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都是敷衍了事,学了也等于没学。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时间去学、去做,而不是沦为形式主义,靠“打卡”来实现。学校需要做的,只是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氛围,做好引导,鼓励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给予必要的辅导,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足够硬核的“素质”。
       素质教育已经喊了这么多年,“减负”也喊了这么多年,结果是学生的素质没见长,反倒越来越脆弱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负担也越来越沉重,已经偏离了初衷。是时候进行改革,回归教育本质,避免教育沦为形式主义和“表演秀”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