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5月17日,牧原股份发布了投资者交流信息公告。在此次公告中,公司就2023年的业绩表现进行了详细解释,并针对投资者关心的核心竞争优势、运营成本、猪价走势以及资本开支计划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回答。公司的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秦英林、副董事长曹治年以及董秘秦军等,均参与了此次投资者交流会。

截至5月17日发稿时,牧原股份股价为47.36元,股价上涨1.13%,较去年最低点已上涨了51.94%。

【核心优势】

猪肉产业链已形成,约30%场线成本低于14元/kg

针对投资者的提问,牧原股份详细阐述了其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及未来的成本降低计划。经过30多年的深耕,牧原股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猪肉产业链,涵盖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和屠宰肉食等多个环节,确保各生产流程的可控性,进而在食品安全、疾病防控及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特别强调了其2024年4月的生猪养殖成本已降至14.8元/kg。这一成果得益于与西湖大学的合作,在研发合成生物技术和低豆日粮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进而降低了饲料成本。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公司将研发成果有效地融入生猪养殖中,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

“尽管不同区域和技术标准的执行存在差异,导致各区域的养殖成本有所不同,但公司已有约30%的场线实现了低于14元/kg的养殖成本,部分优秀场线甚至能将成本控制在13元/公斤以内。”牧原股份表示。

对于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牧原股份回应称,这主要归功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猪群健康管理的加强。特别是在疫病防控上,公司正在构建的“猪病天网工程”将对生猪相关的多种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

回顾2023年,公司的全年平均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5.0元/kg,较2022年下降了约0.7元/kg。在考虑原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后,实际的成本下降幅度约为0.9元/kg。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生产流程的改善和期间费用的减少。

牧原股份表示,未来,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生猪育种、营养研发、疫病净化和智能化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提升资源转化效率和生产成绩,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在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时,牧原股份还明确将技术与管理作为降低成本的两大关键。技术上,公司将疫病防控置于首要位置,力求通过技术路径的打通,实现生产指标的持续提升。管理上,牧原股份将加强对员工和管理干部的培训与赋能,力求缩小不同场线间的成本差异,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同时,牧原股份还表示,2024年,公司预计出栏生猪6,600万头至7,200万头。

【后市猪价】

预计行业价格将持续回暖,公司盈利能力会逐步提升

针对未来猪价行情的提问,牧原股份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公司指出,随着生猪去产能效果的显现,今年二季度生猪市场的供需关系呈现出进一步改善的趋势。基于这一趋势,牧原股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价格将持续回暖,且2024年的全年猪价水平将优于去年。

在谈及猪周期的反转问题时,牧原股份认为当前行业能繁母猪已降至合理区间,预示着2024年生猪供应量将低于去年。同时,随着经济的稳中向好,2024年的生猪需求量预计将有所上升。基于这一分析,公司对今年的猪价保持乐观态度,并预计整体价格表现将好于去年。为应对这一形势,牧原股份表示将根据外部环境及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合理规划发展速度,并持续降本增效,以提升盈利能力。

随着猪肉价格的稳步上涨,牧原股份对未来两个季度的盈利情况也表达了积极的预期。公司认为,随着行情的好转以及成本的下降,其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这一预期显示了牧原股份对当前市场形势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事实上,根据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等主要猪企发布的4月生猪销售数据,各公司销售均价均出现环比和同比的双增长。具体来说,牧原股份在4月份销售了生猪545.0万头,销售收入达到91.5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商品猪的销售均价为14.80元/kg,这一价格与当期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基本持平,并较3月份上涨了3.93%。此外,种仔猪的销售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盈利。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亏损后,牧原股份在4月份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有券商对牧原股份的前景表示乐观,认为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领军企业,牧原股份有望在即将到来的周期反转中获益,并进一步提升其价值。该券商预测,牧原股份在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28.6亿元、277.9亿元和310.9亿元。

【现金流】

当前现金流安全稳定,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正常

针对网络上对牧原股份的成本控制、资金流及年报的质疑,公司也给出了明确回应。牧原股份表示,公司目前现金流安全且稳定,各项经营业务均正常运行。自2023年以来,公司采取了稳健增长的经营策略,并致力于优化负债结构。牧原强调,经过之前的高速发展阶段,公司未来的资本开支将控制在较低水平。随着市场行情的改善和成本的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在现金流管理方面,牧原股份特别指出,尽管2023年生猪价格整体偏低,但公司加强了现金流管理,确保了经营的稳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8.93亿元,而2024年一季度这一数字为50.67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达到230.24亿元,足以支撑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关于银行授信和贷款利率情况,牧原股份透露,公司与银行保持着稳定和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整体授信额度超过950亿元,其中头部银行的授信占比超过70%,合作银行结构相较过去有明显改善。牧原还指出,公司目前未使用的信用额度约为300亿元,这足以满足其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同时,公司存量贷款成本持续下降,新增银行贷款的成本基本控制在4%以下。事实上,这显示出牧原股份在资金管理和财务成本控制方面的强劲实力。

【屠宰板块】

已有10家屠宰厂投入运营,合计年产能达2900万头

牧原股份对其屠宰板块的计划布局进行了详细阐述。公司目前已有10家屠宰厂投入运营,合计年产能达到2900万头。经历了前期的产能快速扩张后,公司未来将根据外部市场情况和内部经营需要来综合决策是否新增产能。现阶段的重点是提升现有屠宰厂的运营效率,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如市场开拓、渠道构建、人才培养和内部管理等,来强化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能力。

在销售网络建设方面,牧原股份的屠宰肉食业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覆盖20个省级行政区,并设立了60余个服务站。这些服务站主要服务于大型农批经销商、连锁商超、连锁餐饮、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新零售企业等客户。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公司计划持续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于未来产品线的拓展,牧原股份表示,目前屠宰肉食板块主要销售的产品包括白条、分割品和猪副产品。在现阶段,公司的重点是提升屠宰厂的运营效率,并持续开拓、服务好B端客户。虽然公司没有明确提及是否会推出品牌猪肉或熟食产品,但从其提升运营效率和开拓客户的策略来看,未来在这方面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责编:任浩鹏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