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1999 年,二十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之时,获奖评论中这样写到:“他肩负起回顾现代史的艰巨任务,……唤起人们所否认,所遗忘的一切。他追溯受难者、失败者和各种抛诸脑后的谎言,因为人们曾一度相信这些谎言。”

瑞典皇家学院将二十世纪最后一位交给君特·格拉斯是有深意的,因为格拉斯的作品记录了二十世纪这个时代中,人类命运的沧桑巨变,是那段黑色历史的备忘录,他将惨痛的历史带回到人们面前,使人们无法逃避,从而反思,因此,“但泽三部曲”也是人类历史的反思录、启示录。

《铁皮鼓》——警世的鼓声

作为“但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铁皮鼓》自问世以来就经受着褒贬不一的命运,格拉斯从此开始了对二战时期德国及德国民众的探索,也是格拉斯把读者带回到那个时代中,开始反思的第一步。

《铁皮鼓》以一位躺在疗养院里的侏儒的回忆开始,以一个永远三岁的侏儒奥斯卡前半生的传奇经历为线索,以德国和波兰交界的但泽地区为背景,描绘了从 1899 年到 1955 年长达 55 年的社会生活,作品虽是仅以但泽地区为背景,却以但泽为背景,窥探到了整个德国社会现状的全貌。并把这期间发生在德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部囊括其中。

《猫与鼠》——想成为猫的老鼠

《猫与鼠》以二战时期的但泽为背景,以带有罪咎感的皮伦茨回忆他的中学时代的同学马尔克为线索,生动逼真地再现了纳粹时代但泽青少年的成长史,鲜活地在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政治氛围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社会内涵和思想含量。

小说与上一部作品《铁皮鼓》一样,运用第一人称讲述。但是不同的是叙述者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与文本中所要塑造的主人公有关的素材的第一目击证人。作者通过这样客观的叙述方式,再现了纳粹文化对人心灵的毒害。

猫与鼠的关系很显然是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重点,这里,统治阶级是猫,像马尔克这样的

悲剧人物很显然是鼠,而马尔克又是一只不甘心平庸、一心想转化为“猫”的鼠,他为了纳粹的利益出生入死,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然而猫永远是猫,它是不可能让鼠也走向统治阶级的。于是,在马尔克这只鼠完成了他的利用价值之后,便被猫抛弃。马尔克从鼠变为猫的梦想破灭,他便再没了活下去的理由。

《狗年月》——荒唐的岁月

如果说格拉斯对二战原因的思考在《铁皮鼓》中体现为道德层面的探讨,《猫与鼠》中体现为心理层面的探讨,那么“但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狗年月》则将对战争原因的思考扩大到对于民族关系的探讨。

《狗年月》共分为三篇。通过三个叙述人不同角度的叙述,为我们呈现出希特勒第三共和国的若干个疯狂“狗年月”。《狗年月》的独特之处是他展示了德意志民族与犹太民族和吉普赛民族的复杂的矛盾关系。并将这一矛盾的深刻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引起人们思考。

同时,《狗年月》的另一突出之处就在于它对战后人们的生存状态做了更为详细的描绘,通过马特恩的报仇和试图擦去其罪恶等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战后德国民众那种扭曲、异化、恐惧的心情,这自然不只是马特恩的心情,也是众多德国民众的心情。

“但泽三部曲”诞生背景

“但泽三部曲”三部作品的背景都是但泽,这不光是由于但泽是作者的家乡,更是因为但泽有其特殊之处。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民族历史等诸多原因,一直以来就被德意志民族和波兰民族争夺,波兰人、德国人和卡舒贝人相互杂居于此。

多民族的混居以及长期的战争阴影使得但泽成为观察二战时期社会生活的最好窗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但泽从德国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由民族联盟管辖的自由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但泽地区被划归波兰,这对于格拉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德国人来说,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做失去了根、失去了他固有的家园。

三部作品全部以作者熟悉的故乡为背景,书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以个体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并通过个体的视角直接透视特定时代的社会现状和在那个时代中人们经历的各种命运。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但泽三部曲”是“我第一次为自己试着用文字记载永远失去的故乡那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原因失去的故乡的一角。”在作品中自然融入了很多作家生活的影子。

“但泽三部曲”对传统教育小说的超越

德国教育小说的非政治性传统

成长小说作为德国传统小说的典范,自十八世纪诞生以来已经融化在德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它独特的意义。

细数德国成长小说传统,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成长小说一直经久不衰,不以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为转移,无论处在哪个时代,什么样的政治环境,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教育小说作为代表德国文化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都没有缺席,它或是换了形式,或是变了称呼,但数百年来,一直不变的是它的主题的去政治化和它对个人成长的关注。

“但泽三部曲”的多角度政治关怀

由于“但泽三部曲”描写的是二战前后的德国社会现实,其写作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三部曲的政治性,从三部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刚刚结束的二战的反思,是“但泽三部曲”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作者最想让读者体会到的主题。

因此,政治关怀是格拉斯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也是“但泽三部曲”的真正力量之所在。然而,这里所说的政治关怀,并不是指狭义上的政治,而是广义的、纳入到整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政治,它包含着民族的冲突、宗教的沦陷、思想的沦陷等众多问题。

对民族心理进行深层探索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猖獗,绝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错,回首那段历史,我们在批判那些邪恶的蛊惑看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的民众和战争也是不无关系的。他们一方面是战争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是推波助澜的胁从者,面对战争,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结语

德国是一个有着优秀教育传统的国家,而传统的教育小说作为德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一种小说体裁,正是继承了这种优秀的教育传统,甚至,我们可以把教育小说看作是用文学形式表现的德国教育理想。自十八世纪以来,德国历代教育家们对教育的执着为教育小说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德国教育小说作为一个带表德国文化传统的小说种类,一直在蓬勃发展。

君特·格拉斯是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饱受争议的作家。格拉斯曾亲自参与过二战的经历使得他对德国民族的生存问题、政治问题有着极大的敏感,他从未放弃过对政治的关注,甚至自觉置身于“政治生活”当中,这使得格拉斯与其他作家远离政治的态度有着明显不同,格拉斯始终关注着意识形态的变化,并使得一些政治性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可以说,政治敏感始终贯穿于格拉斯作品的始终。

格拉斯无疑是世界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他的独特创作使得人们对政治小说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对格拉斯自己而言,比之一个名冠世界的作家,他似乎更看重自己作为德国公民的身份。他把写作当作一种记录,他通过作品把近半个世纪的德国社会呈现在人们面前,把人民重新拉回到那段黑色岁月中,他要用作品来教育国民认识历史,懂得反思,因此,“反思历史”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也是他要实现的目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