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的一天,瑞士日内瓦的一家拍卖行宣布世界上最珍贵的邮票之一“黄色三先令”——瑞典1855年印刷的错版3先令邮票,成功地被拍卖。
       买主和成交价格始终保密,但这张世界上仅存一枚的邮票在1996年的拍卖价格是约230万美元,按当年的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1900万元。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1900万元啊!
       “黄色三先令”,与毛里求斯“邮局”邮票(793万元)、中国“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1000万元)、加拿大“黑女王”邮票(399万元)、英国“佩罗特邮政局长”临时邮票(960万元)、
       圭亚那“棉纱卷”邮票(56万元)、圭亚那一分洋红邮票(5909万元)、美国夏威夷“传教士”邮票(1304万元)、英国“黑便士”邮票(3149万元)、美国倒版的珍妮邮票(1890万元),一起合称为世界十大珍邮。


       一张小小的邮票,竟然有这么大的价值。没有人比武汉的秦先生,更能体会这种感觉。
       42年前,作为邮票员的他阴差阳错地留下了15版金猴邮票,而这15版金猴邮票则给他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什么是金猴邮票?金猴邮票为什么珍贵?


       一款堪称传奇的邮票
       1980年,是农历庚申年,也是生肖猴年,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年。各行各业都有了新气象,集邮的爱好也开始广泛地恢复起来。就在上一年在香港举办的国际邮展上,中国代表团看到了香港生肖邮票的设计和全套发行的方式。
       代表团回国后,邮政总局内部就开始了一项十二生肖邮票的策划,既面向普通的使用场景,也为海内外那些有集邮爱好的人们提供一点儿可供收藏的玩意儿。
       于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邮票提上了制作日程。最初计划的印量是800万张,但考虑到邮票的定价和国内现有的收藏人群不超过3、4百万的现实情况,最终将印量定为了500万张。
       为了保证十二生肖系列开山之作“猴票”的制作质量,邮票发行局请来了当时已经蜚声海内外的大师黄永玉。


       毛主席纪念堂里的山水画,就是出自黄永玉之手。1978年,英国的《泰晤士报》用了整整6个版面,来介绍这位东方绘画“鬼才”。
       黄永玉的画展办到了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他的艺术成就还为他赢得了意大利最高荣誉“司令勋章”。
       黄永玉一出手,“猴票”底稿原画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当然,为了让邮票最终呈现的效果达到最好,还需要一位高手来做设计,另一位高手来把设计好的图案转化成雕刻的形式。
       邮政发行局的领导找来了单位里最好的设计师邵柏林和雕刻师姜伟杰。邵柏林是黄永玉的徒弟,他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就进入邮政发行局做设计工作,一做就是27年。


       邵柏林的审美眼光很好,和老师的配合也十分默契。事实上,邀请黄永玉出山的正是邵柏林。
       姜伟杰是邮票印制局的工艺美术师,他1971年开始从事设计与雕刻邮票的工作。
       9年后,他已经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大师,遇到“猴票”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黄永玉和邵柏林对雕刻质量的要求很高,要分毫不差。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最强阵容,就是为了让生肖系列邮票的“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在创造“猴票”的那段时间里,黄永玉扔掉了不少的画稿,邵柏林团起了许多的设计图,姜伟杰在真正雕刻刻板之前也做了数不清的练习。
       终于,在三人的通力合作下,鲜活的金猴形象跃然纸上,不过多少还是有些美中不足——试印出来的金猴缺少一些立体感。这可难坏了邵柏林。


       最后,邵柏林找到了印刷厂。在邮票的制作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光有一个一流的原画还不够,还要有好的设计和好的印版。但即使原画、设计、印版都很好,但印刷出来的效果仍有可能很差。所以,印刷才是决定最终效果的地方。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纸张吗?还是印制的步骤?在观看印制的过程中邵柏林找到了灵感。
       根据所观察到的印制步骤,邵柏林决定采用套印的特殊工艺。他为猴票绘制了一套红色影写版,这部分用来印刷底色。
       将影写版衬在姜伟杰的雕刻版之下,奇迹出现了——一只皮毛凹凸有致,色彩光鲜靓丽的黑色金猴,在满地红的映衬下,显得既明亮欢快,又喜庆热烈。
       这张小小的猴票所具备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它的实用价值和标价,现在它已经变身为一张小小的艺术品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过,在当时人们还很难看到这张小小邮票所蕴含的价值。艺术品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和评价之前,总是要先沉寂一段时光的。
       当“猴票”投入市场,大多数的人们还是把它当作普通的邮票来看待和使用,武汉邮政分局的邮票员小秦也是其中一员。
       而对小秦来说,这张面值8分的邮票比那些面值2分、4分的邮票难卖得多。
       眼看着就到了截止日期,自己的手中还有15版“猴票”没有推销掉,小秦愁得直叹气。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自己掏钱买下来。可哪有说的那么容易?一版有80张“猴票”,一张要8分,15版就是96元。
       是拿出将近4个月的工资来买没人要的“猴票”,还是等着期限到了没能完成销售任务丢掉工作?这是一个问题。


       纠结的最后,小秦还是咬咬牙自掏腰包买下了15版“猴票”,并将它们压在箱底好好地保存起来了,毕竟是4个月的工资啊。虽然挨了妻子的骂,但毕竟工作还是保住了。
       就这样,时间慢慢地流走,小秦也变了老秦,当初迫不得已买下的“猴票”早已被忘在脑后。直到老秦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一枚“猴票”价值30元人民币的新闻时,已经过去7年了。
       老秦看了两遍台标,确定了自己看到的不是什么虚假广告之类的后,老秦马上冲到卧室。
       翻箱倒柜好一阵儿之后,老秦终于在一个柜子底下看到了保存完好的“猴票”们,他没有声张,他怕妻子知道了会立刻让他出手这些猴票。而他本能地觉得“猴票”的价值远不止30元。


       为“猴票”换了个适合保存的好地方后,老秦开始了他的漫长等待,也开始认真地学习关于集邮的知识。老秦越学习就越有信心,与此同时猴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但老秦能耐得住诱惑,因为他知道更大的回报也许还在后头。
       终于到了90年代末期,一张“猴票”涨到了3000元,老秦觉得是时候出手一些,拿回点儿实实在在的“成果”了。他卖掉了两版“猴票”,为两个儿子各买了一套房。
       90年代末,北京的房价也不过两三千一平。“猴票”一张3000元,两版160张,正好可以在北京全款买两套80多平的房子。
       1980年,“投资”的12.8元,20年后变成了48万,投资回报率是37500倍,年均收益率是187500%,没有任何理财产品能望其项背。这是时代的机遇,秦先生是很幸运的。


       虽然当年的小秦几乎是被迫买下了这些“猴票”,对当时的小秦来说是件“倒霉事”。可20年后,这些“猴票”为老秦带来的回报,远远超过预期。
       秦先生的经历,让人再一次感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过,秦先生是“不得已得邮票”,焉知非福啊。
       在人人熟知邮票价值的当下,再想有这种程度的成功体验是十分困难的。秦先生阴差阳错地做了新中国集邮行业的“第一口吃螃蟹的人”。
       然而,猴票的生命力还不止如此,千禧年不过是它的一场小小走秀。


       “金猴邮票”的生命力
       “猴票”又称“金猴邮票”、“金丝猴邮票”、“金猴”等,金猴邮票第一版整版又被称为“猴大版”。2009年,在一场嘉德拍卖会上,“金猴邮票”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上。一版“金猴邮票”拍出了43.68万元的高价。
       “猴票”还在继续升值,而且升值的步伐也加快了。千禧年之前,一枚“猴票”平均每年升值约150元,而2000年开始,一枚“猴票”平均每年升值约246元。
       “猴票”是新中国以来最具有传奇性的升值历程的邮票,也是集邮市场上的风向标。如果猴票都跌了,那么整个市场必定低迷,如果市场又恢复了增长,那么一定可以看到“猴票”的价格再创新高。
       2017年南京保利拍卖会上,另一版“金猴邮票”更是拍出了201.25万的高价。


       去掉手续费之类的费用是175万元,平均每张猴票合2万余元。短短8年时间后,每一枚“猴票”又升值了15000元。当然这是因为整版的收藏价值大于单张,所以整版的价格会更贵一些。
       而且根据印刷的批次、质量的不同,价格也多少有些出入。随着“猴票”的走俏,假“猴票”也开始充斥市场,消费者需要仔细辨别。真正的“金猴邮票”有两种颜色,一种称“红猴”,另一种称“粉猴”。
       “红猴”的票面底色深红,钢纹细密,着墨均匀;“粉猴”票面底色稍淡,有微小的白点。两种票的纸质都比较薄,猴毛部分用手触摸会有凹凸感,票的背面或多或少都会遗留一些墨迹。
       至今为止,公开的最高单张“猴票”的拍卖价格是2011年3月成交的价格——12084元。


       我们不难看到,从“猴票”诞生之日起,就在一路升值。虽然,中间曾因为炒作邮票的炒客们造成价格时涨时跌,但正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里说的那般,猴票自身的价值,支持了它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40多年的涨幅。
       “金猴邮票”的最终实际发行量是420万枚,仍能够留存下来的数量,据业内人士估计在6万枚左右。但其中品相好、印刷好、保存也完好的并不多,整版留存的更是少之又少。
       2016年,一个整版的“金猴邮票”的估价是150万元。以此为基准计算,秦先生那13版“猴票”,将为他带来近2000万元的财富。
       其实,“猴票”早已给秦先生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从当年他选择自掏腰包买下15版“猴票”开始。


       其实,还有不少人像秦先生一样幸运,通过集邮发家致富。而“猴票”一路走来的时光,正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一代人的时光。
       在这时光里,“猴票”也充分地发挥了它的影响力:绘画大师黄永玉得到了“猴票之父”的称号;围绕“猴票”的制作出版了专著;有人写了名为《猴票》的小说,还有人把它改编为电视剧(2017年播出)。
       猴票从制作之初,就因精雕细琢的态度而成为一件艺术品,而经历了岁月洗礼、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猴票”更是多出了一层历史价值,更由于无数人的喜爱、关注和追捧融入了时代的记忆之中。


       再回首
       最难以忘记“猴票”的人,莫过于那些和“猴票”有了深深的联结的人——黄永玉先生、邵柏林先生、姜伟杰,当然还有邮票员秦先生。
       当年的小秦,如果不能完成分局规定的“猴票”销售任务就会“受到上面的惩罚”,甚至可能丢掉工作;
       当年的小秦,也曾战战兢兢地想着这份“提拔的工作是极难做的”,最后选择了自掏腰包;当年的小秦,也曾在半年里,只以馒头充饥,以节省出被迫拿去买“猴票”的钱。


       当年的小秦,永远不会想到被迫买下15版邮票的自己,在40年后成了一位千万富翁。
       不知今天的秦先生是否还能回想起当时那个做决定的艰难的时刻——后来的人生会是个什么样子,全在那一念之间。
       作者:伍什弦
       参考资料
       [1]一眼辨别真假1980年猴王邮票.2013.01.大河网.
       [2]汪嵩著.猴票她爹和爹的猴儿.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1.
       [3]邮局小哥因完不成任务,被迫半年“吃馒头”,花96元买下“猴票”.2020.09.新浪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