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颗到13000颗,中国超低轨道卫星集群2030年成型,日本为何如此关注?最近日本《读卖新闻》以头版头条爆料,中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构建一套由大量小型低轨道卫星运作的超级卫星集群,与美国马斯克星链卫星不同,中国超低轨道卫星集群,数量将控制在13000枚以内,且运行轨道位置集中在距离地表300公里轨道,

对于这样一个以中国为绝对主角的卫星系统搭建的规划,,没想到日本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日本同样打算在不久之后,试射国产超低轨道实用卫星,按照日本的计划,该国超低轨道卫星将部署于180至268千米轨道,利用小型光学遥感技术,开展高分辨率对地观察,名为气象、科研观测,实际上却已经注定要用于军事用途。

有趣的是中国在未来数年中即将完全到位的超低轨道卫星集群,轨道高度与日本发射的超低轨道变轨卫星相当接近,不过二者之间的数量差距,将处于非对称状态。

中国超低轨道卫星集群,距离地面远远低于美国的星链卫星,这样做优缺点都十分明显,首先一旦中国与其他国家爆发战争,超低轨道卫星更容易遭到敌方的攻击,不过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那便是部署超低轨道卫星集群之前,首先要确保轨道卫星为小型卫星,无论是卫星本身的建造成本,亦或者是发射成本,都要维持在较低水准,我国已经解决可重复利用火箭发射技术,这就为打造超大规模的卫星集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己方卫星发射成本远低于反卫星导弹。


这就足以让对手打消摧毁我国卫星集群的想法,就算战时部分卫星受损,也能及时填充到位,与此同时,超低轨道卫星集群的优势,却是马斯克星链卫星技术远不能及的存在,星链卫星集群需要部署四万枚以上的小型卫星,才能做到全球信息覆盖,但是中国超低轨道卫星,距离地面更近,同样的数量部署密度远远高于前者,我国仅需要约13000枚小型卫星,就能够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并且在极短条件下,部分卫星受损陨落的情况下,剩余卫星依旧能够继续组成全新的链条,维持正常工作。


当然相比于传统轨道卫星,超低轨道卫星集群的搭建,难度也更高一些,超低轨道动力学环境将更加复杂,稀薄大气将对卫星本身产生较大的阻力,在维持卫星长期运转的过程中,同样将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正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超低轨道卫星的投入,将带来足够丰厚的回报。

只要这张超级星网落成的一刻,我国将彻底具备全球范围10分内迅速查访的能力,这将为全球火情监测扑救、应急救援、水文观测、海上搜救等等领域做出卓越的数据信息支撑,让我们尽情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