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地铁,早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一部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乘客需要搭乘这种交通工具出行,它甚至成为了人们连结生活、工作、社交等一系列社会功能的必要场所之一。在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地铁文化。有些地铁文化还有很强的共通性。本期的地铁文化观察聚焦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亚洲,看看以下这些国家的地铁有什么独特文化,建设和设计有什么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值得探讨的现象。

日本:东京地铁那么拥挤,为何人们还愿意忍受?

东京是“一座铁轨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由新干线、JR线、私营铁路、地铁及单轨、有轨电车等构成,全长3515km。东京地铁日平均客流量高达1100万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地铁如此拥挤,那为什么仍受东京市民的青睐呢?

出行费用的考量——

停车费昂贵违停罚款也较高

东京市中心的停车费用极为昂贵,尤其是在商业区和热门地段,一个月的停车费就得花5万日元以上,将近450美元。而自东京1962年颁布《车库法》以来,汽车拥有者如不提交有关停车场所书面证明,将不能进行车辆登记上牌。同时,道路上也明文禁止路边违法停车,违停罚款金额高达1.5万日元,扣2分。

对于许多市民而言,如此高昂的停车费用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更为经济的轨道交通出行。此外,轨道交通的月票系统为频繁通勤的乘客提供了额外的经济优势。

准时与便捷——

铁路人员会为一分钟的延误反复道歉

在日本,轨道交通系统的准点率之高在全球享有盛誉。长期以来,东京轨道交通的准点率每年都保持在97%以上。

据统计,东京首都圈职员上下班路上所花时间平均在1.5小时以上。为确保上班不迟到,乘客们对轨道交通的依赖性很高,他们普遍认为列车会准时到达。哪怕列车晚点90秒钟也会被视为不可接受的,因为乘客们通常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换乘。

如发生延误,铁路服务人员通常会为短短的一分钟的延误反复道歉,列车司机必须重复撰写无数个报告,并且接受长达数月的“再教育”。当列车晚点5分钟,列车长要作晚点的声明道歉,并且铁路公司可能需向乘客提供一个“晚点证明”。当列车晚点一个多小时,那就可能要成为新闻事件了。

为实现轨道交通出行的精准性,东京轨道交通按周末、工作日、假日分类制定了准确的时刻表,时刻表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并且在每个站台都会有时刻表,几点几分会有列车。同时,你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查到需要乘坐哪一趟车,什么时间需要赶到车站,要坐哪节车厢,哪个站台,换乘要经过哪个站台,从哪个口出、哪个口进都有详细的说明。

正因如此,东京轨道交通以其准时和便捷的服务赢得了市民的信任。

秩序与尊重——

提醒乘客手机静音上下车秩序十分严谨

东京市民以其高度的文明和秩序感而闻名。千百万人每天在同样的列车上面对面、肩并肩,这就强化了这种礼貌意识。

对日本人而言,每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都是一种提醒,提醒他们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船上——在他们的社区、他们的城市、他们的社会里。

在地铁中,乘客们也默默地遵守着先下后上的规则。在上下班期间就算再拥挤,后面的人想上车,车上的人也会主动往后挤,给后面的人让空间,不会出现站着不动的情况,这样车里会最大限度地载满人,就算上班期间的高峰期,等待的人也不会很多。

同时,车上的广播一再提醒乘客将手机切换为静音模式,而他们也的确会遵守。

这些文明行为不仅减少了拥挤带来的不适感,而且使他们培养了一种共同的责任感,使乘坐轨道交通成为一种相对文明的出行方式。

地铁已成生活的一部分——

不少人从小就习惯坐地铁

在日本,乘坐轨道交通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社会习惯。在日本人心中,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就是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学习在公共空间该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在东京,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坐轻轨,常常会遇到上下学的孩子背着书包站在站台上,静静地看着书,等待着列车的到站。他们的通常年龄都是6-7岁,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

日本人看到这些孩子挤地铁,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内心会有两种感觉:第一是“卡哇伊”,第二是“好努力”。

日本六七岁的孩子之所以能够一个人搭乘列车去上学,除了父母亲有意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与智商之外,与日本良好的社会治安以及整个社会关爱儿童、互相信赖、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

而轨道交通不仅是通勤的方式,也正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安全的社交和文化交流场所,使许多市民从小就习惯了乘坐轨道交通,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成年。

高效设计和无缝换乘——

商业设施尽量设置在铁道车站半径800米之内

东京轨道交通系统以其高效的设计和无缝换乘能力而闻名,为乘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体验。轨道站点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与周边商业、住宅和工业区建设一体化衔接,将轨道站点打造为市民生活、工作、活动的聚集地。

乘客出站后,步行5-10分钟(400-800米)即可到达最终目的地,使得汽车出行不再必须。比如,东京23区有93%的商业设施都设在铁道车站半径800米之内,剩下的7%则是在公交站点300米范围内。

特别是新宿站,作为世界上出口数量最多、换乘最复杂的车站,日均客流量达到364万人次,是世界上使用人次最高的铁路车站,正是通过其复杂的换乘系统和多层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中心和交通枢纽。

东京轨道交通的拥挤现象,虽然给乘客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它背后所体现的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生活哲学。文/规划攻城狮

韩国:首尔的“首都圈地铁”系统是怎么形成的?

在韩国的主要城市旅行,轨道交通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也是韩国民众日常通勤最重要的方式。下面通过我去韩国时的观察来总结一些现象,探讨韩国地铁的“首都圈”结构,以及其他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以首尔为中心通往周边城市的线路构成了换乘方便的首都圈地铁

韩国第一条地铁首尔地铁1号线1974年通车,随着汉江奇迹的形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人口增长和出行需求,地铁开始在首尔和其他主要城市快速扩张。时至今日,韩国已经形成了地铁、轻轨、单轨、市郊列车等多种制式融合的轨道交通网。

以首尔为中心,涵盖周边金浦、坡州、仁川、议政府、水原等多个城市的二十多条线路,构成了首都圈地铁,是韩国最大的轨道交通网。

首尔在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上构建了“大交通”理念,京义线市郊列车就是一例。从首尔到临津阁/都罗山的京义线铁路,经改造后开行市郊列车,使坡州、汶山等首都圈城镇由传统铁路客运走向“公交化”的轨道交通,班次大大增加;市郊列车在市区内和地铁互联互通,且设置多种交路、多个乘降站点,在市区中部和西部的可以在首尔站或龙山站上车,在市区东部的可以在区域枢纽往十里站上车。再如,首尔至水原这一段,利用京釜铁路通道,在铁路两侧增建三四线,作为首尔地铁1号线支线的行驶线路,乘客往返首尔和水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直达的火车或经停沿途站点的地铁。

商店在首尔地铁站内随处可见每座车站拥有6个以上出口

首尔地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在服务民众生活的理念上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例如地铁站的出入口设置普遍多于国内,每座车站拥有6个以上出口,车站空间普遍较大,还设置了丰富的商业设施。不过这也带来新的问题,很多年代较早的车站没有扶梯,入口至站台数层只能步行。由于国内除几个一线城市外地铁起步都很晚,此问题在国内不太突出,但在首尔是个不佳体验。

首尔市区的地铁密度非常高,主要机场、车站、景点、商圈、高校和居住区基本都覆盖,以我所下榻的城东区长汉坪为例,前往金浦机场5号线直达,前往首尔站和明洞也分别只需换乘一次。

地铁分为快慢车穿插开地铁起步价约人民币六七元钱

在运营组织方面,各线路修建了众多越行线,供开行大站快车,如9号线由金浦机场往市区方向就是快慢车穿插开行,标有“Express”的快车甩掉中间若干站,大大缩减了旅客进城的时间。列车车辆比国内数量最多的B型车要宽,至少是国内A型车标准,甚至更宽。

韩国各城市地铁都有韩语、英语报站,在交通枢纽、景点、商圈、高校和人流量大的站点有中文报站,所有车站的站牌和指示标牌都附带中文。即使我们多数人不懂韩语,只要正确辨别方向、注意收听报站,一般不会出现坐错车或坐过站的情况发生。

韩国地铁起步价是1250韩元(约合人民币6-7元),首尔公交车票价是1450韩元,甚至贵于地铁,不过首尔有换乘优惠政策,30分钟内进行公交/地铁的换乘,后程免除车费。地铁部分换乘大站内部结构复杂,换乘时注意根据指示走换乘通道,不要误走出站通道,否则进入下一条线路时造成经济损失。机场线票价略高于普线,如从首尔站乘空港铁路前往仁川机场需要3150韩元(约合人民币15元)。

在韩国乘坐城市轨道交通,最方便的是使用“T-money”卡,一种类似于国内一卡通的交通卡,韩国各城市机场、车站的地铁站都有自助机售卖,提供中文服务。“T-money”卡在韩国各便利店均可充值,比较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充值只能使用韩元现金,不支持银行卡、移动支付,因此前往韩国需要携带一定的现金,并按照行程安排预留足够用于交通卡充值。文/西长南居

新加坡:盘点地铁里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在新加坡,计程车太烧钱,公交车又太考验耐心。而地铁几乎分布全岛,因此显得平易近人又好用。你可能不知道,每天都接触的新加坡地铁,竟然隐藏着这些秘密!

1.为失智症人士设置怀旧图案指示带

新加坡地铁站进出站口多,一般人也会搞乱方向,更何况是失智症人士。2022年8月17日,一条条色彩斑斓的路面指示带出现在牛车水地铁站,这是为了帮助失智人士辨认地铁出口特意设立的,另外在大巴窑地铁站也有这种指示带。

那为什么选择怀旧图案呢?是根据权威研究报告中指出的“怀旧图案可刺激处理长期记忆和认知的大脑部位”,颜色选择上也是大有讲究,明亮却温暖的颜色,能消除失智人士在外的恐惧。

2.地铁站里设有遇到危险时的避难所

如果在新加坡遭遇到地震、恐袭等危险事件,又应该去哪里躲避呢?地铁里就有防空洞!但不是每一个都有。

有防空洞的地铁站,在站牌处都会有三角的“Shelter”标志。大小范围一般在2400-3200平方米,大概可以容纳6000-8000人。大一些的大概是6400-7600平方米,可以容纳1.6万-1.9万人。

MRT的防空洞大多精心设计,设施完善,在需要使用时能够确保容纳所有的避难人员。其中设施包括:防爆门、放射性去污设施、通风系统、电力和供水系统、无水厕所系统等。

3.神秘的地铁音乐

新加坡的地铁系统是自带音乐播放功能的,而且还是高大上的古典音乐。

如果你有心,在地铁的高峰期路过繁忙的萨摩赛特、碧山和宏茂桥等交通枢纽站,很有可能会听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主要是为了缓解乘客工作劳累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

4.高峰时段自动扶梯会自动加速

新加坡地铁的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地铁站扶梯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当初在修建地铁时,设计者也贴心地设计了自动加速的装置。当然,为了节能,非高峰时期它也会调慢每秒0.5m的速度,节能又高效。

5.带自动马赛克的车窗玻璃

新加坡的地铁玻璃可是带自动马赛克功能的。这里的地铁分为地上和地下,其中地上的可以横穿公园、居民区等涉及人们生活隐私的地点。所以为了保护大家的隐私和视觉健康,智能化的地铁玻璃会在靠近住宅范围6米远的距离时自动进行模糊化处理,看起来就像天冷结了窗花一样。

6.救命的彩色座椅

有不少小伙伴吐槽,为啥高大上的新加坡要把地铁里的座椅弄成这么廉价的彩色呢?这是为了在有突发意外或者乘客突发疾病时,能够更快锁定乘客的位置,更加方便救援。

7.为听障人士设计的闪烁信号灯

新加坡地铁的贴心设计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了,到站时的指示灯你知道代表什么吗?这正是为了服务听障人士,由于他们听不见到站的语音播报,这个灯就可以提醒他们到站可以下车了。还有轮椅指示器,也是起到服务小众群体的。文/星嘉坡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