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印象中,蒋介石控制着国民党乃至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即便是丢掉整个大陆还能继续在海岛上呼风唤雨。但实际上,国民党并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内部派别很多,反对蒋介石的不在少数。

桂系大佬白崇禧,就是其中一位。蒋介石一生中的数次低谷都与桂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崇禧本人更是旗帜鲜明地在背后“下黑手”。当然,老蒋对白崇禧也是有用的时候,就进行拉拢,没用了就丢至一旁。

1949年12月底,已经逃至香港的白崇禧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去台湾,背后的原因除了老蒋开出的空头支票,最主要的其实还是与他当年在“二二八事件”之后去做善后处理有关系。

一、台湾突生乱,白崇禧受命宣慰

1947年3月8日,在外督导政务的白崇禧突然接到了立刻返回南京的命令。这才知道台湾出了大乱子,死伤不少人,需要他去进行宣慰。

1947年2月27日,台北警察打伤了一名贩卖私烟的女子、打死一名围观的普通群众。在民众要求严惩凶手的声音下,政府官员却一直包庇凶手,进一步引发了民愤。

第二天,不少人上街抗议,有人聚集在专卖局前敲锣打鼓诉说民众的意愿;还有几百人到最高领导的办公处想要当面请愿,但没想到士兵居然开枪,数十人因此死于非命。后来,人们就以这一天的日子把这件事命名为“二二八事件”。

如果说原来只需要处置凶手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就可以给百姓一个合理的交代。那么,从士兵开枪的这一刻起,事态的严重程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国民党接管的一年多以来,社会上一直矛盾重重。首先,是党内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他们根据进入台湾的时间先后不同占据了不同的位置,互相制肘、倾轧,严重影响了治理工作。另外,政府主要官员多为大陆派过去的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与本地精英之间也是矛盾不断。

再加上一个,经济问题。抗战结束之后台湾的经济状况本就不好,行业萧条物价很贵。老百姓期待着国民党能够生活得更好,然而事实情况却是通胀加剧、社会更加混乱。

百姓不满的情绪日渐增加,已经逐渐到一个临界值了。这次事件就是一个引火点,一下子把积累的矛盾给点燃了。

罢工、罢课、多地的民众开始围攻政府机关,此时的国民党由于在台经营的时间还比较短兵力也少,短短数日居然让这些人控制住了相当大的区域。

眼看着形势朝着失控的方向奔去,陈仪把责任都推到了当地人身上。但也有人通过密电、提交报告甚至亲自面见蒋介石的方式剖析了此次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应当尽快派高级别人员赴台安抚百姓进行善后。

白崇禧支持优先安抚的策略,撤换陈仪、民众所提出来的要求也基本都可以满足。如果采用了这种方法,那么在当地百姓已经发出复工呼吁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和平解决的。

但蒋介石却坚信,如果不先把动乱平叛了,国民党的地位就难以稳固下来。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先镇压、后安抚的策略。

二、白崇禧赴台,奔走多地安抚

海的另一边,陈仪命令国军用武力强力镇压,造成了大量流血牺牲。当然,此时的蒋介石想不到,没过几年他就丢盔弃甲狼狈地逃到了台湾,这件事情也成为了笼罩在国民党头上几十年的阴云。

3月9日,老蒋就已经决定派白崇禧去处理后续事宜。但却没有让他立刻出发,反而一直拖到了17号才飞去台湾,中间这段时间,自然是留给陈仪的。

在官员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白崇禧当时是国防部长,老蒋选择他而不是其他人显然是稳定大于一切的意思。也就是说,白崇禧的首要任务其实还是要保证国民党的稳定统治,其次才是安抚民心。

抵达当晚,白崇禧就通过广播的方式向全台说明了当局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置办法以及为满足百姓要求所做出的调整。两天后,他又命人用飞机在岛内散发了数十万份文件。如此一来,全台老百姓就都知道新政策了。

与此同时,白崇禧还慰问了驻台部队,既肯定他们作为军人的尽职尽责,对伤亡官兵表示慰问,也要求他们要遵纪守法不要和百姓起冲突。

在台湾呆的半个月时间里,白崇禧去了很多地方从台北到台南大大小小将近十个地方。每到一地,就和当地的代表见面会谈,向他们传达和平宽大的解决方针。

除此之外,他也下去考察民情,对一直坚守发电的台胞表示感谢和慰问,要求有关部门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条件、给他们安装电灯、提高教育水平。

白崇禧的行程很密集,效果也颇为明显,整个社会的情绪已经逐渐缓和下来,与政府和军队之间也不再和之前那样紧绷的像是一根随时就能断掉的弦。

在此期间依然有百姓被杀,白崇禧得知消息之后开会要求不论是拘捕还是审理都要按照规定来执行,至于学生只要有悔过之意就免于追究。如此,有相当一部分人得以保全性命。

最后,白崇禧提出了对相关人员的处置建议及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基本没有得到落实,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尽力约束了部队、减少了滥捕滥杀。

1949年,当桂系部队几乎被消灭殆尽之时,白崇禧不听劝告去了台湾,与这次行程有着莫大关系:他认为当年善后所赢取的百姓好感可以成为他在台的助力。

三、双方互相倾轧,老蒋拉拢白崇禧

白崇禧是在1946年5月出任的国防部长。这个职位听起来似乎很重要,实际上,使空有其名实则无权。桂系手握重兵势力大,蒋介石自然不敢让他们的将领同掌兵权。

随着战场上国民党不利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蒋介石不得不让这位有小诸葛之称的桂系将领出马作战。此前,正是白崇禧在共产党两大名将的夹击之下艰难保下国军的一支精锐部队。

1948年初国民党进行选举,蒋介石所扶持的副总统人选在关键时刻爆出丑闻。一场勾心斗角的运作之后,李宗仁毫无悬念地当选。

据说,当晚蒋介石在广播里听到票数结果之后,气得把收音机都给踹倒了。但事情已成定局,他冷静下来之后就决定把白崇禧支出去。

但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他把笼中的鸟儿放了出去,那鸟儿一旦有了施展的空间就可能反过来算计他。

1948年年底,蒋介石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对内,国民党一败涂地,他的嫡系部队都快打光了。对外,美国人开始透露出要换一个人扶持的想法。

对白崇禧来说,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倒蒋机会,怎么能放过呢?他开始联络各方人马,一边要求进行和谈一边要求蒋介石下马。

1949年初,在各方压力之下,蒋介石不得不黯然离去。不过,他也留了后手,除了把金银财宝和珍贵文物大批运往台湾之外,还在重要位置上全部都换成了他的心腹。

李宗仁当了代总统,白崇禧棋失一招让他继任总统的计划破灭了。但毕竟成功把老蒋给搞下去了,总算是扬眉吐气一番。

在权力的斗争中一时取得的胜利,无法掩盖国民党大厦将倾的定局。5月底,南京失守;5月中,白崇禧仓皇从武汉逃离。

7月,蒋介石专门见了白崇禧一面。在风雨飘摇的境况下,此前剑拔弩张、对对方十分痛恨的二人谈话的氛围居然相当和谐。

老蒋知道白崇喜这个人喜欢听别人吹捧给他戴高帽子,就从北伐开始回顾,把当年的胜利说成是他们两人共同完成的。

分析了一通局势之后,他再次使出了画大饼的技能:一方面是画两个人合作之后东山再起的大饼,另一方面是给白崇禧画满意的职位的大饼。

画了一次还不够,一个月之后老蒋又去找白崇禧秘密会谈了,这次抛出了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的惊天大饼。此外,还讲了几句李宗仁的坏话,说他能力太差了没有成事的可能。

这张大饼一画下来,白崇禧就开始有些动摇了。

四、开出空头支票,不听劝再次赴台

10月1日,包括白崇禧在内的全国人民都听到了来自天安门的声音,铿锵有力地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广西这边,白崇禧的大本营里却是一片凄风苦雨。外边,大军逼近,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镜一样,解放军下一步肯定要进攻广西了。

十月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白崇禧没有坐镇指挥却跑到重庆去见李宗仁了,两人还在对蒋介石的态度上持有了截然不同的意见。

老蒋要回来重新当他的总统,可以,白、李二人愿意妥协。但与此相对应的,李宗仁要求要出国被老蒋拒绝了,白崇禧要的职位也模棱两可,只是说不能作为合作的条件。

蒋介石这个人极其擅长玩弄权术,对此深有体会的李宗仁当即就下决定要去美国。而白崇禧,却已经有了和他不同的想法。

11月,广西即将被解放了,国军没有回天之力兵败如山倒。李宗仁准备妥当即将出国,蒋介石一再来电阻止,但均无果。

倒是白崇禧,在老蒋又一次抛过来的“大饼”面前动心了。当然,蒋介石除了开空头支票诱惑他之外,还主动提供了数万两黄金的军费以示诚意。

于是,他决定帮老蒋解决心头大患——劝说李宗仁主动辞去代总统的职务,不出意外被拒绝了。临行前,李宗仁叮嘱这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白崇禧,一定要谨记:若他日走投无路了去香港也好去美国也罢,绝对不能去台湾。

显然,白崇禧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人家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跑到重庆去见老蒋了!

12月,桂系几乎被全军歼灭,白崇禧据守海南的美梦也破碎了。此时,蒋介石又抛来了“橄榄枝”,一边命人带去了大笔黄金一边邀请他赴台。

白崇禧当然不是没有一点顾虑的,虽然他心中早已动摇,但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为了倒蒋所做的那些事情,相信蒋介石同样也没有忘记。

如今,他成了“光杆司令”,对于蒋介石来说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了,蒋介石真的会把那么重要的职位给他吗?显然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思考再三,白崇禧觉得不如先让李品仙过去打探一下情况。对于他的想法,那边自然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对李品仙的态度各种之好,诚意十足。

李品仙没能完成老首长的任务,被人一顿忽悠就给白崇禧发去了积极的信号。与之相配合的是,蒋介石重提1947年白崇禧到台湾抚慰军民之事。

几种因素叠加之下,白崇禧放下疑虑,于12月28日飞去台北。

事实证明,李宗仁是对的。白崇禧去了台湾之后,什么行政院长、国防部长,连同他原来的职务等等,都被革得只剩下几个没用的空衔。

蒋介石记恨当年的事情,故意给白崇禧各种难堪:找人罗列了一堆罪名弹劾白崇禧,还把他及其家人监视了起来。

1965年,李宗仁回国之后,周总理曾经对他说过,“很为健生的生命安全担心”,这里的健生指的就是白崇禧。这话说完一年半之后,白崇禧就猝死在家中,死因众说纷纭。

结语

白崇禧确实是一个没有政治远见的人。在大陆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机会与共产党合作,和谈的时候毛主席曾经给予过很大的让步,奈何不能满足他的野心。最终,他也就只能看着自己的部队被打光、地盘全部丢失。

在是否去台的问题上,前有他和蒋介石二十年间互相多次拆台后有李宗仁的警告,还能被蒋介石所诱惑,说明小诸葛这个称号是徒有虚名罢了。最终,白崇禧落得个横死的结果,就连死亡的直接原因都是那么的不光彩,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参考文献:

[1]吴强.白崇禧与“二二八事件”—《关键十六天: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评介[J].统一论法,2016

[2]郭谦益.白崇禧在大陆的最后日子[J].四海钩沉,2011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