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华罗庚带领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国访问,旅途中,他为大家即兴出了一则对联:三强韩赵魏。然而,在场的专家学者均未能给出合适的下联。于是,华罗庚公布了答案:九章勾股弦。此对联巧妙地嵌入了团队中的两位科学家姓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和物理学家赵九章。那么,华罗庚的灵感源自何处呢?

公元1005年,两国在澶渊郡签署和平条约,宣告宋辽长达25年的纷争告终。

然而,即使签署了和约,边境地区仍偶有冲突发生。

有一回,两国又爆发了矛盾,北宋决定邀请辽国派遣使者协商和平事宜。 为了表达不满,辽国使者在出访之前设下一计,试图让宋朝臣子陷入困境。

宋仁宗设盛宴款待辽国使者,苏轼作为翰林学士应邀参加。当晚,双方欢聚一堂,气氛融洽。辽国使者趁机提出挑战,称其有一上联无人能对,若宋朝官员能对出工整下联,辽国将立即撤军。他缓缓走上前来,说出上联:三光日月星。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对出工整下联。因为“三光”对应“日月星”,下联也需遵循此规律;同时,“三”字不可重复使用,因此下联也须为五字且包含更多或更少元素,以保持字数相等。

辽国使臣对宋朝官员的窘态颇为享受,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之时,苏轼从容不迫地站起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四诗风雅颂。”使臣疑惑不解:“何以谓‘四’,却仅有‘风雅颂’?”

苏轼解释道:“此乃诗经之分法,‘风’、‘雅’、‘颂’三者皆在其中。‘雅’又可细分为‘大雅’、‘小雅’,故实则为四。”使臣恍然大悟,心中既惊且羞,对宋朝竟有如此才子感到意外。

苏轼并未满足于此,继续提出三个备用答案:“一阵风雷雨”、“两朝兄弟邦”以及“四德元亨利”。使臣虽已对出下联,但仍试图找出错误,最终抓住了“四德元亨利”中的一处瑕疵。

“《易经》乾卦分明为元、亨、利、贞,为何少了一字?”使臣质问。苏轼淡定回应:“最后一字与我国皇帝名讳相同,不便提及。”使臣无奈,只得承诺辽国将撤军。

苏轼凭借出色的口才,成功化解危机,使辽国撤军,而宋朝未动一兵一卒。由此可见,有时仅靠武力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