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虽然我是个美国人,但我有一颗中国心。”

这是美国老太太牧琳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最真挚的心声。

1999年,在美国生活了将近70年的牧琳爱把自己名下的所有家产全部变卖,带着行李来到中国,重新适应陌生的环境,并做好了再也不回去的准备。

在美国时,她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还有子女时常照顾。

可是来到中国,定居山东农村,她却只能依靠自己克服各种困难。

即使如此,她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

因为13岁时的那个誓言,她始终铭记在心,几十年里一刻也不曾忘记。

牧琳爱到底为什么会对定居中国有如此之深的念想?她来到中国后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亲和老太,决心惊人

1999年,山东聊城的阳谷县刘庙村,出现了一个满头白发、面容深邃、精神饱满的美国老太太。

她的外形特征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很惊人的是,她的气质与村子里的一草一木似乎天生就能相融。

村里人都用一种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个陌生人,似乎想问什么,但又不太好意思主动开口。

老太太倒是热情开朗,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察觉到旁人的目光,还会主动扬起手来打招呼。

这座陌生的村子,以后就是她的家了,她将定居在这里,直至生命终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家了解到,老太太名叫牧琳爱,今年已经82岁,非常熟悉和喜爱中国文化,为人亲切,性情平和。

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这个不知何时突然出现的老奶奶,因为她的院子里有各种各样新奇的玩具。

那是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后来也组成了他们童年时代最珍贵的记忆片段。

每一年的圣诞节,也是村里小孩最喜欢的节日。

因为牧琳爱奶奶会变身圣诞老人,用毛驴车给他们带回满满一车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有份。

礼物不在于贵重,只在于心意,即便只能拿到一个小小的玩具汽车,小孩儿也可以在心里偷偷高兴许久。

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对于牧琳爱来说,也是最宝贵的礼物。

她喜欢和无忧无虑的孩童一起玩耍,坐在他们中间,陪他们一起读书、唱歌/嬉笑玩闹,尽情享受好时光。

在村民们面前,她又会从一个活泼顽皮的老小孩变成熟稳重的大人。

她与村民们相处得如同亲人,哪家哪户遇到困难,她都愿意出手相助。

牧琳爱会自掏腰包给村子里修路,会花钱请医生来为村民们治疗白内障,会在村子里牵头修建公共活动空间,会把更多的医疗与教育资源引入这个原本落后的地方。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童话,那牧琳爱就是上天派来人间的天使,每一个与她有过直接接触的人,都没有办法不喜欢她。

有时大家聚在一起闲话家常,牧琳爱也会被问到,当初是怎么下定决心来到中国的。

毕竟一个82岁的老人远渡重洋,奔赴异国他乡,这件事怎么看都有些夸张。

回忆起在美国最后的那段时光,牧琳爱自己也觉得好像隔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1998年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她就搬到了老年公寓生活。

这里有专业的陪护人员,有各种先进的医疗设施,也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她在这里居住,基本不会出现人身安全问题。

即使生病,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只是,物质上的生活条件可以得到保证,心灵上的空虚却无法被填补。

在老年公寓的每一天,牧琳爱都能感受到漫无边际的孤单。

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各自有操心的事业和家庭,没有办法时刻陪伴在她的身边。

就算能常常抽空回来看她,短暂的相聚之后,她面临的还是落寞与空虚。

过去为了家庭,她的脚步被束缚在美国,而现在她孤身一人,美国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再阻挡她奔向远方。

牧琳爱不可控制的想到了遥远的中国,那是埋藏在她心底的一个璀璨国度。

还年轻时,她就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也非常喜欢中华文化,时常与家人朋友谈起她对中国的感情。

她想来中国看看,甚至是想直接来到中国定居。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已经成为她在精神世界为自己打造的第二故乡。

如果要离开美国,那她的目的地一定会是中国,没有其他地方。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情绪便像是生了根,发了芽,疯狂的在她心中滋长。

牧琳爱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在80多岁的年纪里做出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决定实属不易。

但如果再不珍惜时间,珍惜上天给予的机会,那她这一生都将在遗憾中度过。

所以经过反复考虑,她最终下定决心,去中国定居。

为了这件事,她和子女不知争论过多少次。

孩子们担心她的一切,不肯让她独自出远门,但她的态度却异常坚决,无论是谁都说服不了她。

1999年,她变卖了自己名下的40亩山林、别墅和汽车等种种不动产,带着所有的积蓄和行李跋山涉水,来到了早就已经看好的刘庙村。

儿女们的反对,舒适圈中的一切,都无法成为阻拦她奔赴新生活的理由。

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也有能力为自己活一回。

更何况对她来说,奔赴中国其实可以用一个更确切的词来形容,那就是回到中国。

牧琳爱的童年回忆里,中国的风土人情占了很大的比重,13岁那年许下的誓言,不断催促着她下定最后的决心。

心怀惦念,终于实现

牧琳爱虽然是个美国人,但她其实生在中国,并且有十多年的时间都长在中国。

她的父母都是传教士,1902年就来到了中国生活。

他们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生儿育女,经营着幸福的家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1917年,在父母定居中国15年之后,牧琳爱出生了,她记忆中最早的家,就在山东秦皇岛。

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可以看到辽阔无尽的大海,风中传来的海洋味道,也足以让人沉醉于咸咸的梦境当中。

后来,因为父母工作需要,他们举家搬迁到山东聊城。

牧琳爱关于童年的大部分记忆,都和聊城有关。

这里与秦皇岛不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穷苦。

战乱与苦难,随时随地裹挟着无数群众的人生,给他们的命运染上了悲哀的底色。

牧琳爱的父母在聊城修建了教堂,组织了不计其数的教会活动。

她曾跟在父母身后,见过许多中国人民淳朴的脸庞,也曾看到过他们眼中那未曾磨灭的希望之光。

彼时的中国社会处处充满了矛盾的气息,生活是冰冷的,被压迫和剥削,似乎成为了底层群众的主旋律。

但是,他们自身却是温暖的,从来不忘人性的美和善良,也从来不曾彻底放弃自己的人生。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坚韧和勇气,是热情忠厚的天性美德,他们的灵魂因此而被放大,在牧琳爱心中占据了极重的分量。

聊城生活的一点一滴,给牧琳爱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这里的一草一木,也牵引着她心底最深处的感情。

1930年,她13岁时,不得不跟着父母一起返回美国,告别她心目中最迷人的国度。

坐在返程的轮船上时,牧琳爱便在心底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她一定要回到中国,为这个历经无数苦难的国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回国之后,她也一直对中国念念不忘,总是抓住一切信息收集的渠道,求知若渴的汲取与中国有关的各种信息。

中国在那漫长的几十年岁月中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她都清清楚楚,虽然相隔遥远,但她的目光却始终注视着东方的文明古国。

和丈夫结婚之后,牧琳爱曾提出去中国定居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却被她的丈夫无情驳回。

可是除了这件事情以外,他们夫妻二人又是十分契合,感情十分深厚。

牧琳爱放不下这段爱情,放不下她的家庭,所以13岁许下的誓言便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她82岁。

其实在1992年,她和丈夫曾来过中国旅游,她提前写信给聊城政府,拜托工作人员帮忙寻找自己童年时代的玩伴。

对她而言,聊城里一切古老的气息,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是她记忆里最熟悉的味道。

亲身来到中国,亲眼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牧琳爱发出了无数次感叹。

她的丈夫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狭隘,并由衷的敬佩着这个伟大的国度。

年轻时的绊脚石,在年老之后都不再作数。

牧琳爱的动身和定居,像是命运闭环,给了13岁的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无限善举,感动中国

真诚与勤劳是牧琳爱最珍贵的品质,定居中国后,她也把这两种品质发挥到了极致。

她最关心医疗与教育事业,所以三番五次的为学校捐款,为医院引进各种医疗器械和设施,为老人和孩子提供更理想的环境。

她是实实在在的慈善大使,不知多少次把自己的积蓄奉献出来,让聊城变得越来越好。

仅仅截止到2006年,她捐出的善款就已经达到了30多万,这还不是全部。

年轻时的牧琳爱是美国儿童医院的院长,拥有相当丰富的专业技能。

来到中国后,她也会定期前往医院,免费给儿科的医生护士培训,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

学校同样也是她常去的地方,在那里,她是义务英语老师,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伙伴。

她会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们必要的口语,即使脱离书本,那也将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技能。

她把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工作。

白天,牧琳爱会往返奔波于医院和学校,会和聊城之外的医疗机构打交道,会竭尽全力地推动各项慈善事业。

好不容易有点空闲,她回到家里简单种种花、浇浇水,又忙着与国外的朋友联系,希望能介绍更多人来到中国,扎根于中国的贫困地区。

“我要为中国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年轻时的誓言,完整而具体的体现在她的实际行动当中。

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察觉到自己的精力有所降低时,牧琳爱又趁着头脑还清醒,抓紧时间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她是个医疗工作者,深知遗体捐献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多大的意义。

她的思想境界,早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正如她所言,自己有一颗中国心。

2006年,她被评为山东慈善大使,实至名归,无人不心悦诚服。

2007年初,她又被评为“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人物”,是多年来为数不多的获得这一荣誉的外国友人。

2013年4月23日凌晨,如天使般圣洁的牧琳爱老人,在聊城走完了她的一生。

孩子们的圣诞奶奶,学生们最亲近的校长,医生护士最尊敬的前辈,村民们最友善的朋友,从此去了天堂。

她的遗体被捐献到了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为中国的医学研究做最后的贡献。

一颗中国心,自始至终,都在发光发热。

结语

生于中国的牧琳爱,用13年的光阴记住了中国的点点滴滴,也在13岁那年许下了足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誓言。

82岁时,她抛开一切包袱来到中国,一点点践行誓言,成就了此生最无私的奉献。

参考资料

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丨美国老人牧琳爱的“中国心” 中国山东网

牧琳爱老人的一生:13岁起便立志回到中国 大众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