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且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愈加明显。

和平、发展、共赢既是时代主题,也是中国遵循的外交方针。且自宋朝始,这种平等互惠的外交原则,便一直贯穿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中。

海上贸易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为当时的宋朝政府带来了数额庞大的财政收入。

关于海上的对外贸易,前朝历代都有进行,为何只有宋朝的海上贸易为后世所称道呢?

一、陆路不通,海路通!

生存环境决定生产方式,海上贸易之所以在宋朝迸发出如此大的经济规模,与当时的地缘环境密不可分。

北宋时期,辽、西夏时常侵扰边疆领土,陆上的经济贸易因战争的进行时断时续。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对外经济交易,不得不另寻良路。

自汉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除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外,海上的船舶贸易也是其中一个窗口。

于是在陆路通绝的处境下,宋朝的对外贸易,几乎也都是以海上贸易为主。凭借着发达的手工业、先进的造船技术、丰富的航泊经验,宋朝的海上贸易,一跃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的佼佼者。

宋朝的航海贸易路线,东起朝鲜、日本,西至地中海东岸和非洲东部,航线范围之广、沿线国家之多,皆前无古人。

宋朝的这招“曲线救国”之策,不仅有效地避开了陆地那些紧要的关卡,也为政府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

据《宋史》记载,自北宋开通海上贸易以来,国家财政收入中海上贸易经济税收的占比逐年增加。至南宋时期,这一比重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分之一!

税收的充足为宋朝庞大的官僚队伍和军队士兵的粮饷,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以至于“能用钱解决的事,都用钱解决”更是成为了宋朝的外交方针之一。

众所周知,宋朝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但这种市场经济也并非完全自主,而是由宋政府所主导、所规范的一种市场经济。

其中对于海上贸易的规范更是宋政府的重中之重!毕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能不握在手里吗?

二、举国对外搞发展,南洋贾商闻且来!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的道理,中华民族自古有之。就如当年邓爷爷的改革开放一样,赵家皇帝在处理国内的经济发展问题时,也选择了对外开放。

一条条船只、一艘艘船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当时广州、杭州、泉州、上海等港口。且宋政府规定,凡是外国商人来华,皆以贵宾之礼待之。

所以在宋朝常常会看到沿海码头的百姓,夹道欢迎外国商人的情形。

对于外国的货物,宋朝政府会抽取货物价值的10%作为关税。由于海上贸易的高度发达,商税渐渐成为宋朝政府税收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高宗曾直言:“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于民!”可见相比于明朝皇帝花钱伸手向国库要、向百姓取,宋朝的皇帝确实更懂生财之道。

宋朝铜币

既然海上贸易的利润如此之丰,那么如何吸引更多的“外资”入驻中国呢?关于招商引资这件事儿,宋朝政府的措施可谓十分新奇。

“吸引海外贾人,来华经商,”不仅是宋朝的一项国策,也是沿海地方官的业绩指标之一。收取贸易关税的多寡,直接与地方官的仕途升迁之路挂钩。

宋朝官员这一考核标准,与中国当下地方政府的GDP业绩,殊途同归。

不同之处在于,宋朝的一名合同工如果也能为政府招来外资,且上缴总关税在五万贯(保守折合人民币2500万)以上。恭喜你!你可以由合同转体制,做个小官了。

按照宋朝10%的关税,如果要上缴2500万关税,那么这笔生意的总价值高达2.5亿人民币!

除了发动当地长官积极招商引资外,宋朝政府对于外国商人本身的待遇,也是好得令人乍舌。

譬如:若发现有外国商人因海难,漂泊至中国海域,地方官应立即派人进行国际援助。且必须以贵宾之礼,将这些外国商人安排在公家旅馆,酒肉相犒、衣物相赠。离开时,再配高头大马以代步!

笔者在此,该说不说地整一句:这待遇比救自家亲爹都上道!崇洋媚外的奴性,原来是自古有之!

除了保护外国商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外,沿海的地方官员每年都会在特定时间,宴请这些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外国友人。

当然这些宴请的费用,也是宋朝政府自掏腰包。据《宋会要》记载:单单是每年宴请海商之资费,不下三千万贯(保守折合人民币150亿)!

发达的海外贸易不仅缓解了宋政府的财政赤字,也影响了其对东南亚各国的外交方针。

虽然宋朝一直被北方民族蔑视,但在这些东南亚小国眼中,还是十分有分量的!在这些小国家中,宋朝就相当于一个老大哥。

与宋朝一直保持海上贸易往来的几个主要国家有:占城、底切、三佛齐、波斯、大食等,其中三佛齐与宋朝的贸易往来最为密切。

并不是因为宋朝政府与三佛齐情谊深,而是三佛齐的战略地位置使然。

三佛齐或许有人不熟悉,但马六甲海峡应该都不陌生,三佛齐就是横跨马六甲海峡的一个奴隶制国家。

众所周知,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马六甲海峡都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个地理位置,被称为“东西方贸易来往之生命线”!

经过千百年来,这个位置换了不知多少次主人,其中新加坡更是凭借马六甲海峡港口的便利性,从一个弹丸小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当然新加坡之所以可以崛起,离不开美国的撑台。新加坡和美国的关系,就如700多年前宋朝和三佛齐的关系一样。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试图通过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遏制中国发展,而宋朝通过三佛齐不仅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还将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传播到了古代西方世界,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化做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同样都是世界科技、经济、文化的领导者,美国与700年前的宋朝高下立判!

宋朝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为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相比宋代时期,发达的海上贸易和与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中国如今的处境,可谓虎狼四窥!如何寻求民族贸易之新出路,突破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封锁圈,成为中国悬在心头的一块大石。

三、马六海峡成旧道,一带一路领新航!

海外贸易自唐朝后,五代阻塞,于宋朝又焕发生机。可惜的是,这种发达的贸易往来随着宋朝的灭亡,随之暗淡。

元朝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格局未发生大变化,依然承袭宋朝贸易制度。

明朝时期的沿海倭患不断,随着禁海政策的执行,中国的海外贸易时常受创,发展崎岖!

至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在笔者看来跟防外无半毛钱关系。根本原因是满清自身的做贼心理使然。就好比自己偷来的东西,也害怕别人来偷罢了。

历经明清两朝,中国算是彻底失去了领海控制权。也正因如此,现今的中国才在南海问题上纷争不断。中国失去不只是几个岛屿,更失去了海上贸易的主导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虽然进行了改革开放,但在海上贸易这一块始终被动,尤其是货船航行于马六甲海峡时,被某些国家无端扣留且随意抬高关税,更是家常便饭。

但中国又不得不依赖,截止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有80%石油运输需要经过此海峡。

就像当年哥伦布开辟新航线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一样,中国当局政府在开辟新的贸易路线时,也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在寻求新的贸易航线过程中,中国人民积极从华夏先哲们的古老智慧中汲取经验。

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祖宗哲学中,我们升华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进而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此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极具多方位的战略意味。就如当初宋朝避开北方少数民族所占据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如今的中国也要避开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马六甲航线!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虽然以中国为主导,但沿途国家都从中受益不浅,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腾飞。

唐宋时期“和平、发展、共赢”的外交遗风一脉相传于当今之中国。宋朝时期的海上海上贸易为朝廷提供了可靠的财政收入。

如今的“一带一路”也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长值。而与宋朝海外贸易中“铜钱外流者,当罪惩之”的态度不同,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的贸易结算中越来越国际化。

结语:

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之所以能够被后世所称道,不仅是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更得益于宋朝当局和平、发展、共赢的外交政策。这些极具包容性的外交智慧,如今被新中国发展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也是民族兴衰的一个缩影。

元朝时期,中国海外贸易依然;

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开始减退;

清朝时期,几乎全面闭关锁国!

一带一路“海陆并举”

尤其是在历经明清两朝后,基本丧失南海控制权,海上贸易逐渐被东南亚及西方国家所主导。

如今“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远远超过宋朝时期的贸易航线,极具民族战略意义。且在未来有望避开以美国所主导的马六甲海峡,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海上贸易奇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