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大姐和她父亲去新疆游玩时,在地摊上花300元买了一颗珠子。之后,就放在家中,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珠子就会偶尔发出亮眼的光芒,没想到价值400万……

 

1990年的夏天,李大姐带着刚退休的父亲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新疆之旅。这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少数民族异域风情,各色美食更是让他们流连忘返。

 

临走离开的时候,他们二人决定逛逛当地的巴扎,带上一些纪念品,也算是不枉此行。集市上真的是热闹非凡,每个摊位都有很多人停留。一个摊位的人群熙攘,吸引了父女二人的目光。

 

原来摊主在给众人推销一个绝世珍宝。据摊主介绍,这是来自西域的稀世宝物,不可多得,一口价要了就是1000元。可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珠子,看着平淡无奇,上面甚至还看着锈迹斑斑,感觉很不值钱的样子。

 

摊主神采飞扬,甚至开始夸张的说这是曾经在西域出土的文物,遇到了就不可多得。虽然珠子看着不起眼,但当做纪念品带回去还真的不错。李大姐用自己出色的降价技巧,最终以300元的价格拿下了这个珠子。

 

新疆之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事情还有转机。回家后,李大姐将这枚珠子用布子擦干净,意外的是,锈迹斑斑的珠子看上去突然之间晶莹剔透,原来擦去了岁月的风霜,这颗珠子还真的有点夜明珠的意思。

 

不过三百元的价格真的没让李大姐多想,只是将它当做装饰品放在了客厅的博古架上。当天晚上,更神奇的事情放生了。李大姐晚上有起夜的习惯,路过客厅,无意间看到置物架上发出了幽暗的光。

 

李大姐纳闷,自己也没开灯啊,哪里来的光。走近一看,这幽暗的光线正来自那颗珠子。李大姐困意全无,这难道真的是一枚夜明珠吗?

 

李大姐激动的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起来,再去看那枚珠子,又恢复了原来的暗淡。李大姐开始疯狂的查找资料,原来历史上确有其物,而且价值连城,就连称霸一方的秦始皇都曾经多次派人寻找过夜明珠的足迹。

 

而自己的这颗珠子也正好和资料上提到的夜明珠的特征相吻合,白天呈现暗淡的颜色,一到夜晚,就会发出幽暗的光。

 

李大姐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平时喜欢研究历史的父亲。父亲闲暇之余,喜欢看一个叫做《鉴宝》的节目,于是二人商议后,最终决定带上这枚珠子上节目,让专家帮它验验真身。

 

上了节目的李大姐保持着既往的幽默,她喜欢卖关子,并不说这枚珠子到底是什么,而是让观众猜。观众们猜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是一枚化石,有的说是一枚鸭蛋,还有人说这是一种玉石,倒是没人说到夜明珠。

 

节目的气氛非常轻松,李大姐让后台工作人员熄灭了灯光,在场的观众一阵沸腾。原来,在黑暗中,这枚珠子又发出了幽暗的光线,光线非常的柔美,是那种淡淡的绿色,有点像荧光。

 

观众席上发出了唏嘘声,已经有人喊出了,“夜明珠!”接着就是专家鉴定环节。专家先是用肉眼和触摸的方式进行初步鉴定,接着让珠子上了精密仪器。

 

马上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不过结果让大家非常失望。专家告诉李大姐,这枚珠子并不是传说中的夜明珠。就在李大姐准备失望而归的时候,专家突然转变了话锋。

 

“这是稀有的岫岩玉,要比传说中的夜明珠还要珍贵,这颗珠子的纯度和成色,可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最低拿到400万人民币的价格。”

 

李大姐已经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的心情刚刚就像是坐了过山车。节目在众人的议论中结束了,大家都觉得李大姐赚到了。

 

节目过后,专家将李大姐叫到了一旁。“李女士,请问您打算怎么处理它呢?”李大姐想都没想,理直气壮的说:“这是我买的东西,我当然要拿回家啊。”

 

专家继续说:“其实您可以再考虑一下,这虽然是岫岩玉,但其实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某种意义上就是历史文物,而且它十分稀有,很可能对研究古代部族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在学术界和缺这种稀奇的研究资料。”

 

专家的话让李大姐不得不多想,虽然拿着珠子回到了家,但专家的话一直回荡在自己的耳中。现在她面临的选择有三个,一个是将珠子卖了,可以赚得盆钵满满;二是继续将其摆放在家中当观赏品;第三则是上交国家。

 

经过了好几天的纠结,李大姐联系了当地的文物局,将珠子按照合法程序上交。如今,这枚珠子已经被收藏在了国家博物馆,更多的人可以一览它的风采。

 

李大姐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她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还是有一定的格局的。至于这颗珠子背后的历史真相,还等待更多的考古学家去揭开,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