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数人以为海湾战争是美国在二战之后显露獠牙的第一次战斗,然而,于此之前,在对利比亚的空袭中,美国就初步展现出了令人窒息的海空制配权。

240架战机3艘航母,11分钟解决战斗,这场战争美国露出獠牙。

美利关系恶化:空战一触即发

利比亚是当之无愧的石油大国,1959年,利比亚勘探出了6个大油田,证实了利比亚石油储量居于非洲产油国之首,原本只能靠贩卖战时废铁为生的利比亚人民走上了开采石油、生产石油的道路。

利比亚石油含硫量较低,油层浅,易于开采,且石油油田临近海岸,运输十分便利,于是,百废俱兴,整个石油部门快速发展,利比亚跻身石油输出大国行列,越来越多西方石油公司入驻利比亚——美国正是其中一员。

同时,美国早就觊觎利比亚在地中海的战略地位,1954年,美国强迫利比亚同美国签订了为期17年的军事协定,即强占的黎波里以东,在利比亚建立惠勒斯空军基地。

该基地为美国在非洲最大的空军基地,耗资整整一亿美元。

美国合众国际社在谈论惠勒斯空军基地时,似乎为美国这一步妙棋洋洋得意:“利比亚人口密度低,气候条件好,真是最为理想、适宜作为从欧洲来的部队使用的、在沙漠地带和地中海地区进行瞄准训练的军事基地。”

至此,美国和利比亚正式建立起了经济、军事上的利益纽带。

然而,六十年代末期,石油美元激增,卡扎菲一上台便利用了利比亚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和丰厚的外资,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随后卸磨杀驴,在七十年代初期,以雷霆手段将美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

自然这一行径也不单单针对美国,卡扎菲政府面向所有保险公司和外国银行,将其收归国有,将所有本国地主和外国庄园主的土地全部没收,外国石油公司则实行了部分或全部国有化,即75%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制,外国石油公司在利比亚改为合资方式投资,限定外资份额在49%,利比亚占51%。

当利比亚国内安稳欢喜、欣欣向荣之时,美国却是老大的不乐意。

美国需要一个在美式经济和军事手段下把持的“相对繁盛的利比亚”,而非强人卡扎菲主导的“民众时代”。

石油企业收归国有一事已经大大损害了美国在利比亚的利益,不料,卡扎菲竟胆大到将手伸向了惠勒斯空军基地。

美国在利比亚大摇大摆地建立了空军基地后,气焰越发嚣张,在美国帝国主义对中近东、中东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镇压活动中,美军还利用了惠勒斯基地作为提供后勤的运输基地。

美军官方不止一次以粘腻的口吻夸赞惠斯勒空军基地的完美,并得寸进尺地表示:不日就将惠勒斯基地改为火箭部队的基地。

在利比亚人民的持续强烈抗议之下,利比亚于七十年代收回了美军在惠勒斯的空军基地。

美军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再次不顾脸面大呼:“这是美国海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作为难得一遇的强人政府,卡扎菲政府团结一致地表达了对美军嘴脸的唾弃,强制执行了这一撤销法案。

此后,美国和利比亚的关系恍若哑火了的打火机被扔至冰窟,两国外交关系一落千丈,好似冰冷疏远,却又一点就着。

1972年,美利双方互撤大使,维持代办级外交关系,后来美国为了反对卡扎菲在非洲和中东的政治运动,对利比亚实行了出口控制和武器禁运政策。

利比亚对美态度在一系列制裁之下不见丝毫软化,更糟糕的是,利同苏联的关系越发亲近。

1973年,利比亚宣布位于地中海南部,北纬30°30′以南的锡德拉湾为其领海,然而,在地中海有着切身利益的美国政府却以维护国际海域自由航行运动为口实不予承认,表示美国只承认利比亚12海里以内的范围。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开始频繁派遣驻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在锡德拉湾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在里根总统上台以后,更是强硬地派军机飞越30°30′线进入锡德拉湾。

美利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

空袭利比亚:240架战机·3艘航母

1981年8月19日,美国和利比亚之间爆发了第一次相对有限的军事冲突,两架利比亚的苏制苏-22“装配匠”战机的AA-2“环礁”空对空导弹攻击了从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号起飞的两架F-14“雄猫”截击机。

然而,在随后的战局中,两架苏-22战斗机均被F-14发射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击落。

此事一发生,美国国务院就发表声明抗议利比亚“对在国际空域中飞行的美机进行无端袭击”,警告利比亚,如果再进行进一步袭击,美军将在必要时“也将以武力还击”。

诚然,利比亚政府还未嚣张到大呼:“你奈我何?”

利比亚军方随后发表声明,“利比亚战斗机是在锡德拉湾领空内正常执行视察飞行时,遭到了美机袭击”。

两者的分歧就在于锡德拉湾的归属问题,卡扎菲一力强调锡德拉湾属于利比亚,美国却认为那属于“国际航空领域”。

在此次冲突之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其次进入30°30′以南海域,而利比亚则从苏联购置了更多的武器,实际上成为了苏联在北非的武器库。

1985年11月,利比亚开始在锡德拉湾沿岸地区部署苏制萨姆5地对空导弹,这种射程超过250公里的导弹引起了美国的重视:如此射程,早已经超过了利比亚本身安全的需要。

一旦东西方发生冲突,苏联很有可能利用利比亚整个武器库来威胁北约南翼,利比亚部署导弹一举被解读为威胁美国在该地区利益的潜在威胁,终有一日,必当除之而后快。

1986年1月6日至7日,建设在白宫的国际安全作战计划小组召开了秘密会议,就如何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拟定了详细计划。

同年1月中旬,美国令原在印度洋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和5艘护卫舰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同进入利比亚地中海水域的“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会合。

随后,暂且算是一记“预防针”,美国国防部以“操作技术的需要”,宣布“萨拉托加”号和“珊瑚海”号将随时进入锡德拉湾上空。

随后,不等利方有所回应,美军就公布了美间谍卫星拍摄的利比亚在锡德拉湾沿岸的苏制萨姆5导弹基地的照片,这些照片深深刺激了美国五角大楼。

美国五角大楼声明,如果利比亚持有的这些导弹飞入锡德拉湾上空,瞄向美国战斗机,那么该基地将成为美国报复的第一个打击目标。

一时间,利比亚风云诡谲,战索伏线。

1986年3月21日,美国海军第六舰队宣布将在30°30′线以南举行海空演习,种种迹象表明,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保卫自由航行权的对抗演习,而是准备采取军事行动的先兆。

1986年3月23日,由30艘舰艇、3艘航空母舰和240架战机组成的美国海军特混舰队宣布开始进行军事演习,次日凌晨,这3艘舰艇组成的水面行动大队,在“迪康德罗加”号导弹巡洋舰的率领下越过了30°30′线,进入了所谓的“死亡线”的南水域。

根据报道称,里根曾授权第六舰队司令弗兰克·科索泰道:“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给卡扎菲一点颜色看看。”

当地时间12时52分,利比亚从锡尔特城附近的基地发射至少两枚SA-5导弹攻击约300km以外的F/A-18“大黄蜂”飞机。

五个小时之后,利比亚方由发射了两枚SA-5和一枚SA-2,然而,听来阵仗骇人,美军当日拦截了两架进入大锡尔特的米格-25“狐幅”战斗机,所有的导弹也都因为美军EA-6B的电子干扰而失去目标。

利比亚方毫不懈怠,当日下午派遣了快速巡逻舰试图接近美军军舰,美军军舰快速做出了应对反应,攻击了位于锡尔特附近的SA-5基地和巡逻舰。

自此美军开始了全面反击,当地时间14时50分左右,从“美国”号起飞的四架A-6E“入侵者”攻击机发射了一枚激光制导的MK-20“石眼”集束炸弹和一枚AGM-84“捕鲸叉”反舰导弹,一套配合攻击了利比亚“勇士”级快速巡逻舰,该300吨级的巡逻舰装载有“奥托马特”反舰导弹,未等大展身手,就在当地时间15时开始沉没。

在随后25日至27日的战斗中,利比亚至少发射了十几枚导弹攻击美国飞机,但均未击中。

这是美军和利军的第一次强烈冲突,虽名为保有“自由航行运动特权”,实为制造对利比亚报复的机会,目的是为了摧毁利比亚的导弹基地。

“黄金峡谷”一役:11分钟闪速结束战斗

1986年4月2日,距离3月27日美军结束演习后不到一个星期,从罗马起飞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40航班的一架波音-727客机在即将到达雅典之时,发生了爆炸。

尽管10分钟之后,飞机仍然在雅典机场安全降落,但是此次爆炸案导致了4名美国乘客被炸出机外身亡,9名乘客受伤。

三日后,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同样发生了爆炸案,该爆炸案导致50名美国兵受伤,一名美国军士及其女友死亡。

前一行动由“阿拉伯革命组织”承认组织策划,后一行动为”阿拉伯解放阵线”所认,然而,上述两个组织皆宣称,这些行动是为了报复美军在3月24日至25日对利比亚的袭击行动。

4月7日,里根在收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报送的利比亚策划西柏林舞厅爆炸事件的关键证据之后,和主要顾问一同做出了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的决策。

4月13日,里根批准了名为“黄金峡谷”的军事打击行动。

同时列出了5大攻击目标:阿齐齐亚军营、穆拉特·西迪·比拉尔海事训练营、的黎波里军用机场、班加西军营、贝尼纳机场。

这一攻击目标的选中自用深意,其中,阿齐齐亚军营距离的黎波里市中心仅2公里,是利比亚恐怖主义活动的管理、指挥和通讯中心,军营之下的地下掩体是卡扎菲的官邸和家。

穆拉特·西迪·比拉尔海事训练营是利比亚海上恐怖活动的海上突击队训练中心的黎波里军用机场是利比亚的伊尔-76“耿直”式巨型运输机起降机场。

班加西军营是卡扎菲精锐卫队的驻地,贝尼纳机场则是为确保利比亚空军无法截击美军空袭部队而列入的攻击目标。

1986年,利比亚当地时间4月14日10时30分,美军第6舰队第60特混舰队从第勒尼安海高速驶向预定作战海域,特混舰队所有雷达和无线电全部关闭。

“珊瑚海”航母战斗群穿过西西里岛东侧的墨西拿海峡南下“美国”号航母战斗群则沿西西里岛西海岸、马耳他南部航行,在距离利比亚海峡约290公里处,“珊瑚海”号航母自东和“美国”号航母自西,形成一线部署。

利比亚当地时间4月14日19时13分,KC-10A、KC-135R空中加油机开始从费尔福、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起飞。

19时35分,第一波八架F-111F战斗轰炸机开始起飞——20时05分,第二波十六架F-111F战斗轰炸机开始起飞,——20时31分,五架EF-111A电子战飞机从上黑福德开始起飞。

该空军特遣部队在英格兰南部上空集结,组成了各自的飞行小组。

利比亚当地时间,4月15日0时50分,“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分别开始起飞,“珊瑚海”号航空母舰起飞了8架A-6E攻击机,6架F/A-18战斗/攻击机,“美国”号航空母舰起飞了8架A-7E攻击机,6架A-6E攻击机。

“珊瑚海”号航母和“美国”号航母还起飞了用于支援的4架EA-3B、EA-6B飞机,该机型用于压制利比亚的防空雷达网。

A-7E攻击机和F/A-18战斗/攻击机则用于压制利比亚地空导弹,A-6E攻击机被委派直接空袭贝尼纳机场和班加西军营。

利比亚地方时间1时14分,空军特遣部队首先突入利比亚领空,6架负责攻击的F-111F飞机离开加油机,向目标飞去。

1时24分,所有飞机起飞完毕。

1时52分,6架F-111F飞机开始越过利比亚海岸线,深入内陆,同时3架F-111F飞机飞向穆拉特·西迪·比拉尔海事训练营,9架F-111F飞机飞向阿齐齐亚军营。

利比亚当地时间1时54分,美军电子战飞机和压制地空导弹的飞机开始破坏和干扰利比亚的防空雷达网,EF-111A和EA-6B电子战飞机对利比亚防空雷达施放强烈干扰。

按照计划好的,利比亚时间4月15日凌晨两点整,美军A-6E、F-111F投掷的第一批炸弹同时击中了无知无觉,沉寂了了的班加西和黎波里。

这场“黄金峡谷”军事行动正式进入全面战斗状态。

随后,美军的一系列举动足以被计入信息化作战战斗史。

的黎波里,3架F-111F飞机对准了穆拉特·西迪·比拉尔海事训练营,每一架飞机否投掷了4枚重达2000磅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这场恐怖的空袭炸毁了的黎波里的行政大楼,炸死和炸伤了大批教员和学员,击沉了一排又一排的船只。

放眼班加西,A-6E攻击机炸毁了停机坪,点燃了处于战备值班状态的米格-23战斗机,彻底破坏了贝尼纳机场;6架A-6E攻击机投掷了500磅MK-82炸弹重创了班加西兵营,和临近的米格战斗机机库,2颗MK-82炸弹却偏离目标炸毁了两所民房。

原本计划空袭阿齐齐亚军营的9架F-111F飞机发生了一些小波折,两架飞机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的地形显示雷达出现了故障,这两架飞机被迫放弃参与空袭,但是剩下的7架飞机都参与进了空袭计划。

第一架飞机投下了“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精准击中了阿齐齐亚军营,炸弹的威力巨大,甚至炸塌了卡扎菲平日里居住的的一所房子。

第二架飞机因为投弹时发现瞄准的目标错误,只好放弃投弹,这一枚炸弹最后被扔进了地中海。

第三架飞机随同第一架飞机行动,投掷的炸弹几乎炸飞了屋面和营房。

第四架飞机也因为发动机故障,在关键时机不得已放弃攻击;第五架飞机因为投弹失误,4颗炸弹中有3颗被误投至了法国驻利比亚大使馆附近的贫民区,这里人口稠密,造成的人员伤亡触目惊心,不忍细数,法国大使馆更是被炸得满是窟窿,损伤惨重。

第六架飞机在快要接近攻击目标之前,感知刀了被23毫米口径自行四关高射炮或利比亚防空导弹击中,飞机失火,飞行驾驶员急忙掉头飞往海岸,然而于事无补,尽管驾驶员和武器操纵员被在爆炸前几秒被弹射出了飞机,但在降落伞充分打开之前,弹射座舱就已经栽进了海里,两人最终溺亡。

第七架飞机未能击中预先确定得卡扎菲司令部兼住所,只炸毁了行政楼、食堂、教学楼和几艘小型训练船。

2时06分,计划空袭黎波里军用机场的6架F-111F飞机中,有一架因为飞行员过度疲劳方向判断失误,待到这一错误被发现时,机组人员已经完全偏离了预定飞行路线。

剩下的五架飞机则驶向黎波里军用机场,向跑道上投掷了每颗重达5000磅的MK-82“蛇眼”减速炸弹。

利比亚察觉到这一美军疯狂的攻击,并意识到空袭引起了两架伊尔-76运输机燃烧,引爆了另外三架时,开始了更为猛烈的反击,利军方利用法式“响尾蛇”防空导弹和苏式SA-2、SA-3、SA-6、SA-8,苏式雷达制导的ZSU-23/4高射炮,却终究于事无补。

利比亚时间凌晨2时11分,因为利比亚大多数防空导弹的引导雷达遭到了破坏,只能盲目发射,根本无法击中目标,此时,距离美军正式开始行动仅仅过去了11分钟,这一场战斗已然结束,美军军机宣告“黄金峡谷”空袭任务结束,开始返航。

短短的11分钟,是美军正式开始投弹至结束空袭的全部时长,这一场战斗足以令利比亚咬牙吞血,足以令世界各国沉思,既往,一场大战,长则持续11年,短则几月,美国空袭利比亚一役,可谓是刷新了世界战斗史“最短战斗时长”一项。

参考文献:

  1. 《“草原烈火”与“黄金峡谷”——里根对卡扎非不宣而战》;《军事历史》;2006年07期
  2. 《锡德拉湾风云初探》;《国际问题资料》;1986年07期
  3. 《美国对利比亚的空袭》;《飞航导弹》;1987年06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