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王向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王品芝

“结婚费用成为不少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巨额开支。”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王向阳关注农村问题多年,近几年他和研究团队对全国多地农村地区青年婚恋问题进行了调研,“农村青年的婚姻成本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彩礼等仪式性成本;二是房、车等城市化成本。”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王向阳

王向阳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地区彩礼金额上涨明显,少则一二十万元,多则三四十万元。“如果说一二十万元的彩礼数额,农村家庭通过代际合力、亲朋互助尚可承受,且具有一次性支付的特征,但房、车等城市化成本,则是难以承受之重。”王向阳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农村青年婚后选择到城里生活,在县城买房是不少农村家庭面临的首要难题,一套房加上装修费用,就得几十万元,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个儿子一百万,还有一个怎么办”“富了儿子,穷了老子”等说法。

“对于个人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适婚男性来说,会面临比较严峻的婚配危机。”王向阳表示,不少父母会把儿女成家视为完成人生任务的标志,在这种观念的推动下,一些父母不得不向亲朋好友借债,或找银行贷款,帮助儿子完成人生大事。年轻一代的结婚负担转嫁到了父母身上,老年负债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的突出问题,超过60岁仍在外打工的农民比较普遍。

“时至今日,包括高额彩礼在内的农民家庭婚姻负担问题,已明显溢出农民个体私事范畴,成为涉及几乎所有农民家庭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予以回应。”王向阳说。

如何破解农村青年结婚成本高的问题?王向阳认为,农村婚姻负担问题,各地差异大,甚至同一省份、同一区县内也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要充分赋予各地自主权,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鼓励地方对当地婚姻负担的主要来源、具体原因、抬升动力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或措施。比如推动“婚俗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扭转社会风气,引导树立积极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氛围;树立实行“零彩礼”、低彩礼的典型家庭,引导社会观念转变等。

“通过改变年轻人的婚姻缔结路径来改善其婚恋体验也是值得尝试的做法之一。”王向阳分析,在相亲介绍模式下,农村青年大多会按照地方性婚俗、本地行情,在房、车、彩礼等方面进行婚姻筹备,地方性婚备竞争更加激烈,结婚成本随之提高。而且在这种模式下,适婚青年大多认为成家结婚是父母要求完成的任务,婚姻筹备的自主性不强,而在自由恋爱模式下,适婚青年充分参与,突破地方性习俗限制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强。

王向阳建议,各地民政等相关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可以多开展线上线下适婚青年交流活动,为年轻人自由恋爱创造更多机会,逐步改变传统相亲介绍婚恋模式,改善青年婚恋的主观体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