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

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就曾经学过,活字印刷是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工匠,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毕昇发现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很不方便,所以就开始改进印刷工艺。

而最终,经过毕昇的改进之后,毕昇搞出了一套‘活字’印刷的方法。这套印刷方法出现之后,极大的提升了印刷的效率。而这个发明的出现,也极大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过的。

但是同时,很多人在学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么在这之前,大家都是怎么印刷的呢?而印刷术最初的出现,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这个故事,最初其实我们得从东汉开始说起。

在东汉之前,整个人类文明,其实都没有发展印刷术的基础。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东汉之前,人类没有发明出合格的纸张!

想要印刷,你首先得有合适的墨和纸!墨这个东西,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按照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早在夏商时期,甚至更早之前,墨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纸不一样。

尽管在东汉之前,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最简单的麻纸。古埃及那边,也曾经出现过所谓的‘莎草纸’。但是这些纸,不管是柔软程度还是韧性,都远远不够,不足完成印刷的工作。

所以,在东汉之前,全世界的人,都没想过有印刷术这种东西。在东汉之前,全世界所有人,大家传承文化,都是用手去抄录的!

直到东汉中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经过蔡伦的努力,再之后的纸,才达到了印刷的要求。

不过,在蔡伦造纸之后,接下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大家其实都没想过搞印刷术。在当时的人看来,大家更习惯于手抄笔录,大家也没有印刷的概念。

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到了汉灵帝在位时期,因为一个奇葩案件的出现,这才改变了一切。

这个案子,叫做‘熹平石经案’。

准确来说,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汉灵帝在位中期。当时曹操应该刚结婚,刘备正在上学,诸葛亮应该刚刚出生!

就是在这个时代,当时的东汉,正在经历王朝末年的衰落阶段。因为东汉开国时间越来越长,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某一天,有几位大儒联名举报,说当下的察举制考试当中,存在严重的学术造假问题。

简单来说,汉朝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就已经推行了察举制。而历史上真实的察举制,是一套非常系统的考核机制。而到了东汉之后,东汉不光继承了西汉的相关制度,而且还创造性的开发出了一些笔试的内容!

顺便说一句,东汉第一次开创出笔试考试,其实就是在蔡伦刚刚去世,蔡侯纸刚刚推广的时候。在这之前,东汉其实也没能力进行笔试考试。毕竟在这之前,大家用的都是竹简。东汉总不能让一些读书人,拿着竹简来写东西,那样实在是太麻烦了。

而接下来,随着笔试考试的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既然要笔试,那就必须得有标准答案,同时得有标准教材啊!

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倒不是那么难解决。早在东汉前期,汉章帝在位的时候,就通过一场‘白虎观会议’,确定了儒家的标准教科书版本。后来,东汉又将这些标准教科书,用木板雕刻成文,并且用漆书写,收藏在皇家图书馆内,做了标准教科书。

自此之后,东汉全国的儒家典籍,都是以东汉国家图书馆里收藏的版本为准。而后来读书人进行笔试的时候,也是以这些图书馆里收藏的漆书,作为标准答案。

但是到了东汉后期的时候,对于这些漆书,有人开始动歪脑筋了。

因为当时这些漆书木板,已经出现了几十年的时间。很多字迹,都已经逐渐模糊。所以东汉皇宫就开始派一些宦官,将这些模糊的字迹,重新描写一遍。

但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有些士族,为了自己能够通过考核,直接贿赂这些描写的宦官。然后,这些宦官在描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把其中的某个字,直接修改掉。这样一来,未来考试的时候,就只有这个贿赂宦官的士族读书人,知道改动的内容。而其他读书人,因为他们手里的书,和宫里的标准教科书不一样,所以他们写的东西,全部都会被判定为‘错误’。

这样一来,这个贿赂宦官的读书人,就可以顺利入仕,升官发财了。

这个案子,在东汉历史上叫做‘熹平石经案’,堪称是当时最大的丑闻之一。而揭发这个丑闻的,不是别人,正是东汉末年的大儒蔡邕。蔡邕作为一个大儒,可以自由出入皇家图书馆。然后,他就发现了漆书的错误。

再之后,他就和其他很快大儒学者,一起进行了考证,最后将这个内幕彻底揭发了出来。

而接下来案发之后,除了正常处理涉案官员之外,另一个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既然发现了错误,那接下来该如何修改呢?

为了修改这个错误,此后的几年里,以蔡邕为首的一些大儒,进行了非常庞大的考证工作,尽可能的恢复原版的儒家典籍。而几年之后,当蔡邕等人修复完所有典籍的时候,汉灵帝就下令,在京城的太学门口,树立起几块巨大的石碑,然后把这些经文,全部刻在石碑上面!

这些石碑上的经文,后来就被叫做‘熹平石经’。

据史书记载,当这个石碑出现之后,大量的读书人迅速来到京城,准备抄录这些标准教科书。当时前来抄录的人,马车一直排了好几里远!

而这样一来,一个很尴尬的情况就出现了。

这些石碑下面,地方就那么大!根本不可能允许所有人,都来这里进行抄录。而且,如果大家都来抄录,以后太学门口,就永远都是人山人海,再也没有消停日子了!

这该怎么办呢?

就是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那个聪明人,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办法。他们先找到一些白纸,然后在纸上面刷上浆糊,之后再直接铺到石碑上面压实。等到纸干了之后,用蘸有墨汁的垫子,盖在上面,将纸完整的取下来。

这样一来,大部分的纸,因为接触了垫子上的墨汁,就都变成了黑色。而那些之前被挤压近石碑里面的纸,因为垫了浆糊,没那么容易被墨汁浸透,所以就是白的。

这样一来,一个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做好了!再之后,因为这个拓片,完全复制了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家就可以直接抄拓片。

而当大家一口气做出很多拓片,供大家自由抄录之后,抄录的速度,自然就大大提升。大家也不用继续蹲在石碑前,辛苦抄录。而是可以直接去太学里面,坐着抄书了。

这种方法,就叫做拓印!

就这样,印刷术出现了!

所以,历史上印刷术最初出现,其实是为了防止学术造假!当然,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知识的准确传播!

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上那位著名的昏君汉灵帝,到底也做了一些好事。

而接下来,随着拓印的技术逐渐流行开来,很快又有一些聪明人,发现了一些新的招数!既然石碑刻字比较费劲,那我为什么不直接用更容易雕刻的木头呢?既然拓印不容易复制,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在木头上,刻印出突出的文字,然后直接像印章那样,印在纸上呢?

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雕版印刷术’出现了。

当然,从汉灵帝时代出现了拓印,到雕版印刷术的技术彻底成熟,这期间其实间隔了近五百年的时间!

这倒不是因为雕版印刷有太高的技术难度,而是因为在汉灵帝时代之后,接下来就是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以及后来的三国大战。再之后,西晋短暂统一中原一段时间,但后来很快就步入了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而南北朝之后,接下来的隋朝,历史又太短!

所以,这期间大家常年打仗,根本没空去发展新技术。在那几百年,那些聪明人的智慧,都放在了怎么打架上面。于是在这期间,印刷术的发展,就特别缓慢了。

但是到了唐朝之后,随着唐朝统一天下,国力越来越强,文化也越来越繁荣。大家对于文化的传播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在唐朝的时候,繁荣的市场,直接推动了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

而接下来,到了中唐和晚唐的时候,雕版印刷术彻底普及开来。但是在这之后,很快又有人觉得:雕刻那些木板,成本太高,而且太过麻烦。

如果唐朝能继续稳定繁荣一百年,说不定在唐朝的时候,市场就已经推动了活字印刷的出现。

但问题是,唐朝到了中后期,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况,大家又是常年打仗。这样一来,自然又没人去琢磨新技术了。

直到经历了晚唐和五代十国的混战之后,到了北宋开国,中原大部分地区,再次恢复稳定之后,大家这才有精力继续去琢磨印刷的工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毕昇出现了。

在正史上,毕昇只是一个普通的印刷工匠,所以史书上根本就没记载他的详细生平。他的事迹,仅仅记载于沈括的《梦溪笔谈》当中。而据后世史学家考证,沈括可能出生于公元972年。这时候赵匡胤已经统一了中原大部分区域,正打算起兵去灭南唐。

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北宋虽然对外战争一直有点窝囊,但内部却很太平。而这种太平的生活环境,也给了毕昇改良印刷术的机会。然后毕昇努力了一辈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才彻底搞定了活字印刷。

这个时候,已经是北宋的庆历年间。当时西夏正在跟北宋闹独立,范仲淹正在搞庆历新政,滕子京刚刚谪守巴陵郡。

而在文化领域,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文化天团,正在闪亮登场。因为文化的迅速发展,倒逼出版业发展。在这个时候,传统的雕版印刷,已经不再适用于当时的文化发展速度。毕竟,那帮北宋天才随便一拍脑袋,就能写出一篇千古奇闻。如果要靠雕版印刷的话,那推广的速度可就太慢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毕昇把之前整体的雕版,直接拆成了一个个分字,大大提升的印刷速度。

而在以上的印刷发展史当中,在中原之外的其他文明,其实一直都没有产生印刷术。

原因很简单,因为一直到唐朝之前,其他文明都没有纸。

尽管中原这边,早在东汉的时候,就已经发明的造纸术。但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因为中原地区常年混战,中亚那边乃至欧洲那边,很难和东亚进行文化交流。所以在这期间,造纸术一直没有传播出去。

直到唐朝极盛时期,随着唐朝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域,开始和阿拉伯文明直接接壤。到了这个时候,造纸术才从唐朝传入中亚和西亚,后来又传入了欧洲。

而再后来,因为北宋没有唐朝那么强,所以北宋发明活字印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活字印刷都没有向外流传。直到后来元朝的时候,因为蒙古铁骑打穿了欧亚大陆,这才把中原这边的雕版印刷技术,传到了欧洲那边。

就这样,随着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那边,也出了一个和毕昇差不多的人,名叫约翰·古腾堡。他也是一个工匠,不过他家是做珠宝匠生意的。恰好在这个时候,欧洲那边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大家对于文化传播的需求,大大提高。

于是最后,某天古腾堡琢磨印刷术的时候,就和毕昇一样,想到了活字印刷的技术。但古腾堡最后搞出活字印刷,已经是明朝中期的时候,比毕昇晚了四百多年。

而随着欧洲这边,也搞出了活字印刷,大量的新思想开始逐渐出现,很多科学知识也可以更方便的传播。于是再后来,这种方便的印刷技术,就推动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所以,历史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真的是从根本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而且,造纸术的发展,也更加深刻的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真的是相互促进的。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最后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