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任泽平最近又火了一把,不是因为又点评了什么惊人之语,而是因为带火了“我的母校”这个话题。


       4月26日,他发出了帖子,写着我母校人大校训:实事求是,感慨自己人生不同阶段对这个校训的理解,颇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感慨。


       但是网友们却没有被他的这份情感所感动,而是认为任泽平忘记了自己是青岛大学毕业的事实,只记得人大不记得自己的一本大学青岛大学。


       面对质疑之声,任泽平“吓得”赶紧在第二日晒出了自己的三个母校的校训。


       但是网友们的质疑声也并非全无到底,因为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言必称清北,而绝口不提自己曾经在哪里上的一本。为何如此呢?原因就是第一学历的问题。连经济学家都不能免俗,更何况招聘企业?
       网友们强调任泽平没有说青岛大学反而更说明第一学历在社会上被看重的现实,实际上这种问题真的应该被解决和免除,要知道国家正在发展职业教育,若是第一学历歧视长此以往,会给职业教育走向成功带来很大的难题。


       5月1日,放假中,既然大家都是闲着的,就拿着这个题目跟同学们讨论了一下,母校到底是哪所学校。后来得出结论,母校从本质上来说还是自己毕业的学校,不只有一所,甚至可以从幼儿园算起,只要你在那里上了。那里就是你的母校,你自然会对那个教育你,你成长的地方抱有感激之心。


       只是现实中确实有比较奇怪的地点,大家都愿意称自己就读的最高学府为母校。
       比如我有个同学博士毕业后,留在北京某部委,但是他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河北大学毕业的,博士学位反倒是在北大拿的。他说,他在对外交流的时候,一般都会说自己是北大是母校,因为北京那个环境里都是名校,说出母校是河大,反而会非常另类。而留在河北的同学则恰恰相反,有同学在人大拿到了研究生,但是回石家庄的机关中工作。不过他在日常待人接物中言必称河北大学是母校而不提人大,为何如此?这位同学也给了解答,因为河北的机关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毕业于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省内高校。称自己人大毕业则另类了。


       这就是说在口中习惯提自己的母校是哪一个,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任泽平脱口而出人大,那显然是他现在的工作情况,提人大更有效一些。
       对于母校这个问题,再聊聊衡中。有人总说,你看衡中毕业的学生没出息吧,在外面也没见哪个名人是衡中毕业的。其实这也是母校问题所导致。咱们见哪个人没事提自己的高中母校,而不提大学母校呢?
       图源网络,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