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孩子们的游戏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近,一种名为“烟牌”的游戏又在多地小学生之间流行起来。“烟牌”游戏的道具源自香烟盒,孩子们通过折叠香烟盒盖子,制作成长方形卡片,放在地上轮流拍,谁能将对方的烟卡拍翻面,就能赢得对方的烟卡。

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种“复古”游戏,竟然又引起了家长们的焦虑。过早地接触香烟盒,会不会带来不良影响?会不会影响学习?用香烟盒当玩具,会不会误导孩子?会不会偷偷买烟?会不会把手拍伤?“孩子为了玩‘烟牌’,到处捡烟盒,不就像是捡垃圾一样”吗?等等。

不能不说,今天的家长们,真的太会焦虑、太容易焦虑、太善于焦虑了。要知道,这样的玩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风靡全国了。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生人者,几乎都玩过这样的“烟牌”,有些人甚至还保留了当年玩过的“烟牌”,什么飞马、大前门、上海、凤凰、牡丹、大重九、恒大,以及勇士、光荣、团结、芒果、拖拉机、丰收、勤俭、前进等,都是“烟牌”中再熟悉不过的香烟牌子。殊不知,很多字原本孩子们都不认识,也不了解,通过玩“烟牌”,都认识和了解了,有的还会在写作文时使用。对孩子玩“烟牌”,家长们不仅不会反对、不会焦虑,而且会在遇到好的香烟纸时,塞进口袋带回家送给孩子,让孩子非常高兴。

也许有人会说,那时的孩子能玩的东西不多,学习任务也不重,成绩好坏影响不大,不像今天的孩子,学习任务那么重、竞争那么激烈,容不得半点马虎。玩“烟牌”,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今天的生活条件好了,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些钱,如果为了玩“烟牌”,自己去买烟,甚至抽烟,问题就大了。如果在玩“烟牌”时,把手拍坏了,问题就更大了。

不能说家长们的想法毫无道理,像过去的孩子学习任务不重、能玩的东西不多等,但是,不正是今天的孩子学习任务太重、心里压力太大,才需要更多能够消化心理压力、缓解精神紧张情绪的东西吗?为什么今天存在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与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就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些压力,更多的都来自于家长、来自于家长的过度焦虑和精神负担传导。为什么一些考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孩子会陷入到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很大程度上,就与中小学期间过重的学习任务有关,与学习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有关。一旦遇到可以精神放松的东西,就会难以自拔。

实际上,孩子们的学习自觉性并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差,如果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他们会安排好学习与玩耍的时间的。越是管得紧,他们越容易去寻找让自己放松的方式。找对了还好,找不对就会出问题。网络游戏就是他们自我放松的最大诱惑,相反,如果他们的内心没有那么紧张,可能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性也会弱得多。

正因为如此,家长们的焦虑都是来自于对孩子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则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孩子教育的不自信,对孩子关怀的不自信,对孩子素质的不自信,对孩子能力的不自信,但凡有一点自信,就不会对孩子玩“烟牌”都会感到万分焦虑与担心。真正要担心的,是家长对孩子童年快乐的剥夺,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剥夺,对孩子自由发挥空间的剥夺。殊不知,玩“烟牌”本身也是智力开发的过程。如何才能收集更多更好的烟盒,孩子们需要去想办法、想主意;折叠成什么样的“烟牌”,才能让对手输、自己赢,需要好好动一番脑子;如何才能把“烟牌”翻过来,手上用多大的力,从哪个方向用力,需要认真分析和观察,甚至需要暗中计算等。如果孩子在课间休息、放学回家后,没有一个可以玩耍的道具,就有可能乱玩,就真的会出现新的问题。不去想玩“烟牌”的好处,而是尽想玩“烟牌”的不好,怎么能不出现焦虑现象呢?

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学生玩“烟牌”,认为“烟牌”来自废弃烟盒,四处搜集、随身收藏可能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真的是太逗了,难道烟盒比快递盒、快餐盒的危害还大吗?不是照样推广使用。给孩子们一个放松心情的项目,比压制他们的情绪要好得多。对于卫生、买烟等方面的问题,则可以教育引导。至于“烟牌”会启蒙赌博意识,则完全是欲加之罪,“烟牌”难道比购买彩票、抽奖等的赌博手段危害还大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