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真的每个对皇帝有救命之恩的忠臣,结果都是以身殉君么?在宋太祖赵匡胤的身边,就有一位立下两次赫赫战功、救主于危难之中后的猛将张琼,却最终被陷害而无妄死,皇帝随后只是轻轻一叹,到底是为何?


       命债千古难偿还
       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征战南唐,麾下心腹赵匡胤随军出征。柴荣心高气傲,十分看重此次出征的胜算。他亲率主力大军深入南唐腹地,一路所向披靡。而赵匡胤则率领一支先头部队,负责开路探听敌情。
       然而南唐水军经验老到,他们避开主力舰队,出其不意袭击赵匡胤的小股先锋。南唐水手身经百战,很快击沉和缴获赵匡胤麾下的大部分战船。赵匡胤和少数部下困守在一座小砦之中,步步环生的南唐军队则层层逼近。
       形势危急时,南唐大军杀出一名披挂重甲的猛将。这南唐猛将精通近身格斗,手持长剑直取赵匡胤,力战数回合后仍难分胜负。就在两军对峙的生死时刻,几支黑色的箭矢从一旁飞来,正中南唐猛将的面部缝隙处,将其射倒在地。


       赵匡胤大惊,回头一看,原来射箭相救的是他新招入麾下的亲兵统领张琼。张琼身强力壮,深肤黝黑,正拨弄弓箭再射杀数人。张琼力战猖狂,为赵匡胤争取到突围的机会。此后赵匡胤对张琼赞不绝口,从此提拔他为自己左右之臣。
       公元961年,赵匡胤亲自督战攻打战略要地寿春,遭遇顽强抵抗。城头上神箭手连发疯狂射击,赵匡胤身着银盔铠甲,渐渐成为箭靶子。众将劝他脱下盔甲暂避,但赵匡胤不听,仍在城下指挥作战。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张琼突然从一旁窜出,用自己的身体将赵匡胤扑倒在地,然后背对着城头顶住了所有箭雨。


       张琼背部中了十几支箭,血流满地,但仍然死撑到其他亲兵举盾赶来,这才保住赵匡胤的性命。张琼随后被抬到大本营救治,由于重伤濒危,不治身亡的可能性很大。赵匡胤日日夜夜守在他床前,向天地发誓一定会以官爵钱粮报答这位大恩人。
       在各路名医和赵匡胤的精心照料下,张琼终于奇迹生还,但也在床上养伤了大半年。战后赵匡胤握着张琼的手痛哭流涕,感谢他无私奉献。张琼也再三发誓,誓死效忠报答赵匡胤知遇之恩。
       两次生死攸关之际,张琼舍生忘死,成功护主于危难之中。赵匡胤对其恩情记忆犹新,日日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明君贤臣,却也难逃人世险恶,一场莫名冤祸,就此悄然而至......


       猛将无罪,谗言致祸
       宋太祖赵匡胤继位后,深知军权重要性,便从禁军中选拔重用一批心腹校尉,以监视军中动静。石汉卿和史珪就是这批获重用的校尉之中最得宠幸的两人,朝野无人不忌惮他们。
       石汉卿与史珪这对奸佞小人,一个油嘴滑舌,一个阴险狡诈。他们表面上对张琼礼遇有加,暗地里却极力诋毁陷害。有次在朝会上,张琼直言劝谏,足踹石汉卿一脚,将其踢倒在地。众人哗然,张琼却丝毫不在意。自此奸佞妒恨张琼入骨,暗中设计报复。
       他们终于在一日向赵匡胤密告:张琼不怀好意,私相救济军中势力,家中养士卒数百,蓄意造反。更过分的是,张琼在私下场合中诋毁皇兄赵光义,此番大不敬之语已经构成谋叛。赵匡胤听后沉思许久,命二人暂时离去,独自咀嚼这一震撼消息。


       张琼的救命之恩,他又岂会不记得?那南唐猛将直取自己的致命一击,若非张琼神箭救援,自己早已英年早逝。后来寿春城下,那一场箭雨几乎夺走性命,又是张琼不要全身舍生相救。他背上十几箭从鲜血淋漓,却仍然义无反顾完成这次救援,自己才得以幸免。
       如此忠心耿耿之人,又岂会怀有谋反之心?赵匡胤内心起起伏伏,久久无法平静。他明知奸佞所言不实,但权力的阴暗面也在提醒,手握重兵的猛将总是对皇权的潜在威胁。不防患于未然,那就是疏忽;舍小失大,这是君主的难题。


       赵匡胤脸上不显,只淡淡说道:“朕相信张琼忠心,你们的话只怕是诬蔑。”奸佞二人面面相觑,心下继续盘算。然后石汉卿突然抬头,意有所指地说:“陛下当年也是后周的忠臣啊......”语音未落,已道破赵匡胤当年的险恶手段。
       赵匡胤心中一动,想起自己篡位夺命的经过,不由长长出息。权力游戏的残酷无情在脑海中重现,他这才意识到奸佞所指不虚。沉吟良久,终是下定决心,他沉声道:“你们下去吧,此事朕再慎重考虑。”


       挚友反目,一字生死
       次日清晨,赵匡胤传召张琼入宫谈话。张琼性格直爽,对明知不实的污蔑从不屑辩驳。他坦荡道:“陛下,你我交情,何须多言?这等污蔑之词,实在荒唐可笑。”
       赵匡胤沉声道:“张兄,我等结伴出生入死,情同手足。今日之事,你只要招认坦白,我自会体恤,不致难为。此言一出,便可全身而退。倘若你死不认账,那朕也只能另作他论了。”
       张琼性格直爽,听他这么一说,立时大怒,脱口道:“赵兄,我张琼跟随你这么多年,一箭之恩你又岂会忘记?今天这等污蔑之词,实是荒唐!你不是在防着我等手握重兵么,所以借题发挥想除掉我罢了!你我多年兄弟,如今为权为势翻脸不认,我张琼活得还有什么意思!”
       赵匡胤听他直言不讳,话语中毫无避讳,立时脸色大变,猛地站起身,怒喝一声:“来人!立刻将这个胆大妄为、心怀鬼胎的小人拖出去斩了!”


       几名侍卫应声上前,架住张琼胳膊要将他拖走。张琼力气过人,左右甩开两人,大喊道:“赵匡胤,我愚昧一生无怨无悔随你打拼,两次救你于死地你已忘却;你我多年兄弟,你今日一言不合便要置我于死地,我心中更是难受!你我不死不休!”
       赵匡胤勃然变色,脸上毫无惭色,他态度决然地对侍卫摆手道:“速速带走,休要在朕面前多话!”随从们迅速架住奋力挣扎的张琼,将他拖出殿外。只见张琼在地上滚做一团,口中仍然骂骂咧咧不绝于口。他的咒骂声渐行渐远,最终归于沉寂。


       主君无情,兄弟难容
       张琼伏法后,赵匡胤这才详查了解,发现石汉卿等人确系诬告冤枉。张琼不仅没有谋反迹象,就连其家中财产和仆从也都清清白白。赵匡胤暗自后悔不已,错杀良臣,却已无力回天。
       或许,自己内心防备武将谋反,确实需要给点颜色看看,以儆效尤。这次正好有人送上门来,自己就下了决心除掉张琼。这一决定实在草率,如果当时多想一步,给张琼一个机会解释,也许这场祸事还可避免。
       张兄性格直爽刚硬,面对诬告不屑辩解。而我也心存戒心,终究以激烈手段除去了他。想来我们两人都是这场冤案的受害者,我终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赵匡胤长长叹息一声,命人厚葬张琼,优恤其家属。并提拔其兄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算是些许补偿和安抚。然而给予官爵,又能弥补自己错杀良臣的愧疚吗?人去楼空,挚友一去不返了......
       我们并肩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他两次救我于危难之中。我对他一度信任有加、兄弟般倚重。岂知君权酿成猜忌,自己竟然亲手断送这段深厚情谊!
       赵匡胤心中久久无法平静,这桩冤案始终撼动他的良知。或许,真正的忠心之士,注定难逃一死;而夺命者,亦只能在悔恨中度余生。昔日挚友,今人已逝;心中情谊,终究付之东流......


       结语
       命运这场迷雾,弥漫了理智和信任。当最直接简单的问题,因权力的介入而难以回答时,我们便面临抉择的绝境。张琼死后,赵匡胤仓促醒悟,却无法复生;那急速膨胀的猜忌与警惕,也无法收回分毫。他们由挚友沦为误会犯,由信任破灭为权术收场。
       生生世世,恩怨情仇,化为尘埃。唯有人之常情,犹存延绵。赵匡胤轻叹一声,却是千古兴亡间,君臣悲欢离合之常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忠奸存亡权势间,不过顺理成章草草一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