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不是现代特例,模仿明星也不是现代独有。

早在几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中就有疯狂追星一族,他追的不是什么舞者,也不是什么“清倌人”,而是“秀口一吐半个盛唐”的唐朝诗人。

比起现代追星,这位牛人追星更加丧心病狂,他恨生不逢时,不能和唐朝明星诗人痛饮作乐。

于是很代入地编造出了一个假的唐朝诗人,在自己的想象中和偶像们对酒高歌、游山水、谈天下。

到了清朝,还有不少人被蒙在鼓里,竟然真的将其写的诗编写到了《全唐诗》中。

甚至于流传至今,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其实是假的。

那么,这个“人”是如何假扮唐朝诗人的?最后又是如何被识破的?

“假诗人”的名字叫牟融,在《全唐诗》中,作者还根据他写出的诗句,大概归结出了一些事情,专门对其进行了简短的描述:

牟融,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

说牟融是生活在唐朝贞元和元和年间的人,即公元785年到820年之间的人,给很多人写过诗,其中有欧阳詹,张籍等人。

《全唐诗》之中一共收录了他69首诗,每篇都是按照唐诗的风格去写,形式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有着严谨的美感。

并且诗中表达的情感十分真挚,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作品《客中作》:

千里云山恋旧游,寒窗凉雨夜悠悠。浮亭花竹频劳梦,别路风烟半是愁。芳草傍人空对酒,流年多病倦登楼。一杯重向樽前醉,莫遣相思累白头。

虽然不像李白和杜甫的诗句那般,广泛流传于世间,但从其字里行间之中,还是能看到作者对于友人和故地的思念。

看着各式各样的美景、浮亭、花竹,却觉得是被打扰了,沿着芳草盛开的小路游走,却难以品尝美酒的滋味,多希望自己可以醉倒,这样便不会让思念折磨自己。

还有另一首诗《春游》,诗中有酒有英雄,有柳有山,全诗上下对仗工整,无论是结构,还是意象都颇有唐诗的风格。

锦袍日暖耀冰蚕,上客陪游酒半酣。笑拂吟鞭邀好兴,醉欹乌帽逞雄谈。楼前弱柳摇金缕,林外遥山隔翠岚。正是太平行乐处,春风花下且停骖。

既然生活在唐朝,又是文采飞扬之辈,怎会不认识唐朝的人,或是在唐朝结识一些好友呢,或是给“身处唐朝”的朋友写上几首诗呢。

因此,为了让“自己”伪装的更像是唐朝诗人,牟融还煞费苦心的写出了很多关于“唐朝的诗人”,并与他们在诗中进行互动。

在牟融写的诗中,有写给他人的,如《赠杨处厚》、《重赠张籍》、《赠欧阳詹》、《赠殷以道》、《赠浙西李相公》、《寄张源》。

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诗句《送陈衡》、《送沈翔》、《送徐浩》、《送友人》,还有前往各地游览时写下的诗句,诸如《题寺壁》、《山寺律僧画兰竹图》。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彭定求、扬中讷等数十人,编写了一部全唐诗,并将牟融当作是唐朝的诗人,单独开了一卷,将他的诗收入其中。

但是,牟融的诗虽然非常符合唐诗的规律,然而在仔细研究之下,却会发现,他的诗句中大多描写的是田园风光。

没有唐朝诗句中上可揽月摘星辰,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气势,总体来看,牟融笔下的诗句,无论是描写的事物,或是给人感觉,更加像是明朝诗人的。

在明朝洪武年间,刘伯温有一篇《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刘伯温

通过描写下雨时,以及下雨后的场景,表达出独特的人生哲理,诗中还有万蛙鸣、高城这样十分接地气的事物。

还有在如今十分出名的唐伯虎,其风格同样带着浓浓的风尘气息,在《桃花庵》一诗中,有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还有名著《三国演义》开篇中的《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学生课本上的《石灰吟》,在风格都和唐朝时期的风格差异十分明显。

唐诗研究学者陶敏教授,对牟融进行多方面的考证,并用大量资料进行证明,终于确认牟融是明朝时期的人。

首先是在牟融的诗集中,他提到了很多人,如殷以道、沈翔等人,但是这些人在任何的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出现。

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很多国家都走向了消亡,唯独我国留存至今,并且留下了很多的历史资料。

大到二十四史,小到各地的县志,以及各种地名和传说,我们都能从其中得知历史上发生的故事。

这其中包括大到一个朝代、或是一个国家的兴起和没落,王朝国君的生了几个孩子,娶了几个老婆。

小到一个人的生平,哪怕这人只是一个秀才,甚至是一场小地震,都能在历史资料中找到纪录。

然而,在如此详细的资料记载中,如《唐书》等,都没有找到唐朝时期的牟融,以及牟融在诗中提到沈存尚、陈衡、张源等。

甚至,连唐代专门记录诗人的《唐才子传》,都没有关于牟融的记载。

唯独发现,牟融有一首诗为《送范启东还京》,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名画家名为范暹,字启东,倒是勉强可以被称为范启东。

还有,唐朝的诗句中,一般很少提到唐朝的事情,而在牟融的诗句中,却是经常提到唐朝时期的人和事情,甚至在牟融的诗句中,还出现了使用唐朝诗句作为典故。

牟融在诗句中提到的一些人,还出现了时间跨度非常大的情况,在《送徐浩》中,牟融绘声绘色的描写送别的场景,有酒有山,有水有鸥。

还有《题朱庆馀闲居四首》记载,牟融曾经和朱庆馀一块郊游,但是事实上,徐浩是公元703年到782年的人。

而朱庆馀虽然查不到具体的出生日期,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在公元826年考上了进士,即使是徐浩去世了,朱庆馀都不见的出生,因此两人完全不是同一时间的人物。

朱庆馀

在牟融的诗中,还发现了一些被篡改的痕迹,《过司马迁墓》中,牟融说“英雄此日谁能荐”,以及“一代高风留异国”,“百年遗迹剩残碑”。

司马迁墓

历史上对司马迁的赞誉非常多,但没有人说他是英雄,而且如果诗人对司马迁都有了解,应该不难得知,司马迁并没有出使国外,更何谈“一代高风留异国”。

并且,在唐朝贞元年间的人,距离司马迁去世应该过了千年之久,又怎能在诗句用“百年遗迹”,应该是使用“千年遗迹”。

司马迁

关于这荒唐而又滑稽的一幕,有一种说法是,明朝有一段时期,喜欢唐朝诗的风气十分盛行,这种风气在明孝宗和明武宗在位时期达到了顶峰。

有需求自然会有供给,一些书贾为了卖出更多的诗,于是开始四处搜寻诗集,一些人为了更多利润,开始采用各种方法伪造唐朝的诗集。

于是,各种各样的假唐诗应运而生,其中便包括“牟融”。

如今从各种历史资料,和其笔下的诗集中,可以推断出,牟融肯定不是唐朝的人。

但牟融到底是哪朝的人,或者其诗集到底是何人所作,目前却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推断,成了一个待揭晓的谜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