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17川藏线,因其沿途风景秀美壮丽成为很多人向往的自驾路线之一,但这条公路途径的一座县城也许不那么为人熟知——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这里向西与西藏隔金沙江相望,距离省会成都市954千米,虽然德格与成都相距甚远,但两地千里之遥的两家医院却成为了“一家人”。

这一切要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开展“传帮带”工程说起,为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传帮带”帮扶作用,以“师带徒”的方式,致力于让本土医疗卫生人才全面提升,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持续对德格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一批又一批帮扶医疗队不间断地往来于德格县,送技术、带队伍。

2024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普外科主治医师陈廷玉、结核科主治医师周瑜抵达德格,分别在德格县人民医院任外科、感染科主任,以“师带徒”的方式全面开展科室临床诊疗工作。通过手术带教、教学查房、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方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倾囊相授。

一个飘着小雪的平常周二,德格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因剧烈腹痛入院的患者。当值医师罗顺松问诊时,患者满脸痛苦说道:“我一直以来就胃不好,五天前又觉得胃有点痛,自己吃了一点胃药觉得好多了,谁知今天早上肚子忽然痛得受不了。”罗顺松医生再次询问患者腹痛之前有没有吃过止疼药或者刺激性的东西,患者迟疑了一下,小声说道:“我只是昨天晚上喝了一点酒……”

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患者被诊断为“胃穿孔、急性弥漫性全腹膜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队陈廷玉主治医师立即决定急诊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这是在对口支援工作组的支持下,德格县人民医院实施的首例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

入手术室后,麻醉科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队赖广益主治医师的带领下,予以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陈廷玉主治医师、罗顺松医师和泽旺丹珍医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救治。术后继续予以患者抗感染治疗以进一步恢复,现患者状况已明显改善。

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穿孔后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剧烈疼痛,并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腹腔镜手术优势在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腹部瘢痕小、美观,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同,是未来手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其实早在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两位医生到达后不久,就已经带领当地医生开展了手术治疗。当时,患者因突发腹痛至德格县人民医院就诊。“他表情痛苦,是从下面的乡上赶车来到县里的,路途遥远,零下十多度的天气下,疼痛却让他满头大汗。”陈廷玉回想起接诊时的情景时说道。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患者被诊断为“阑尾穿孔、急性腹膜炎”,为了尽快救治患者,陈廷玉医生决定立即行急诊手术。

为了让患者恢复快、创伤小,陈廷玉医生选择了腹腔镜微创手术,并带领徒弟丹巴青麦共同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陈廷玉向徒弟丹巴青麦详细讲解手术的操作步骤、操作技巧等,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这样的手术教学,在2024年第一季度,丹巴青麦和其他本地医生一共参加了12台。

为切实提高德格县人民医院外科诊疗技能,加强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响应国家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号召,让德格县居民不用走出大山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与资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帮扶德格县人民医院工作队在德格县持续开展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结核病的筛查、诊断与防治的临床工作。

目前,德格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传帮带”及“组团式”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重点发展微创手术治疗,现已可以对阑尾炎、胆囊结石、胃穿孔、疝气等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微创手术,如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等术式,确保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得到手术治疗,减少转诊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切实解决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助力当地医疗水平提升。

今后,帮扶医疗队会继续充分利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院中心医疗资源优势,更好更全面地开展帮扶工作,在赢得当地群众良好口碑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培养出全面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真正实现“兄弟单位一家亲”,最大化发挥帮扶工作的协同作用。(唐梦玲、陈廷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