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刚开始顺风顺水,连克陇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把纸上谈兵的马谡安排到军事要塞街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当道路口安营扎寨的军事部署,在街亭一侧的山上驻扎,被魏国大将张郃切断水源,马谡蜀军陷入混乱,仅仅几天便丢了街亭。诸葛亮大军陷入被动,不得不撤兵,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许多人感慨,如果诸葛亮没有派马谡守街亭,而是用其他人守街亭,哪些武将能守住街亭呢?
       我们分析三国,要从三国正史和三国演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守街亭武将这个方面也不例外。在演义中,至少有六个人能够守住街亭,然而在三国正史上,只有此二人能确保街亭万无一失。


       三国演义中,赵云、姜维、魏延、关兴、张苞、杨仪六个人能守住街亭。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主基调是“尊刘贬曹”,夸大蜀汉武将的武功和谋略,如蜀汉五虎上将都入选十大猛将,刘备非常仁义,诸葛亮算无遗策,而曹操及其武将经常挨打,非常狼狈,就连孙权等人也被描述成鼠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武将最多,赵云、魏延、关兴、张苞四大猛将都出征,姜维刚刚归顺蜀国。
       赵云是最后一位五虎上将,是当时的第一高手,论单挑魏蜀吴三国无人是其对手。夸张点说,只要赵云在街亭,张郃使出吃奶的劲都冲不过去,甚至还可能搭上他的性命。因此在演义中,赵云一定能够守住街亭。
       魏延是蜀国仅次于五虎上将的第六武将,能攻善守,尤其善于防守,如他把汉中防守得固若金汤。魏延能守住偌大的汉中,防守小小的街亭,简直是“大材小用”,因此魏延肯定也能够守住街亭。


       关兴和张苞两人分别是关羽、张飞两个虎将的儿子,“虎父无犬子”,他们两人继承了各自父亲的绝学,关兴青龙偃月刀刀法娴熟,张苞丈八蛇矛冠绝天下,两人的武功虽然比不上关羽、张飞,但击败张郃,守住街亭问题不大。因此,关兴、张苞两人能够守住街亭。
       刚归顺诸葛亮的姜维谋略仅次于诸葛亮,武功能够战平赵云,应该也可以击败张郃,守住街亭,只是诸葛亮不信任刚归顺的姜维而已。
       除了以上五人外,还有一个人也能够守住街亭,此人是长史杨仪。当时,王平派人把马谡在街亭的防御部署图送给诸葛亮,诸葛亮看后,大惊:“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长史杨仪表示他愿意替换马谡,防守街亭。诸葛亮也未表示异议,显然他同意杨仪的说法,认可杨仪的实力,认为杨仪不是纸上谈兵的马谡,能够守住街亭。后来诸葛亮死后,杨仪带着蜀军平安返回成都,并除掉了对头魏延,就可以看出来杨仪不一般。因此,杨仪是蜀军中能够守住街亭的第六人。


       三国正史上,只有赵云、魏延二人能确保街亭万无一失。
       正史和演义不同,演义可以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是艺术,但是正史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科,不能自由发挥。
       在三国正史上,关兴、张苞两人都英年早逝,不可能跟随诸葛亮参加北伐,也不可能守住街亭。
       姜维刚归顺诸葛亮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他是在诸葛亮死后,才逐渐崭露头角,在费祎遇刺后,姜维更是成为蜀国大将军。因此,姜维刚归顺诸葛亮时,不可能守住街亭。
       杨仪虽然比马谡强,但他更善于内斗,军事指挥不一定行,因此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守住街亭。


       最后,演义中的六个人选,在正史上分析,只剩下赵云和魏延两人,他们二人能确保街亭万无一失,原因如下。
       赵云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撤退时,亲自断后,把军队全部带回益州。像赵云这样善于指挥军队的武将,即使碰到难缠的敌人,也会转危为安,守住街亭。
       魏延不用多说,善于防守,他的“重门之策”是防守神器,守住小小的街亭绰绰有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