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和陈毅元帅合作过的参谋长不少,单就在华东就经历了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三个时代,至少有3个参谋长,更不要说陈老总曾经在中野工作过一段时间,和李达参谋长也曾经有过密切的共事。

我们今天说下华东内部的几大参谋长,做一个横向的比较,看谁的成绩更突出一些。华东的几大参谋长我们找出最有代表性的3个,划分出不同的比较维度,这样才比较有可比性,看得出的结论和专家以及军迷朋友的是不是一样。

华东选出的3位参谋长代表分别是:宋时轮、陈士榘以及张震。

首先,这3位参谋长所谓谁水平最高,仅仅是一家之言,因为陈毅和粟裕这两位华野的最高统帅从来没有说过谁高谁低的话,林彪至少还说过“你刘亚楼一个顶我三个参谋长”,但陈、粟没有说过;其次,参谋长的好坏有比较的维度,但放在不同时期就很难说了,所以这个所谓的高低只是一家之言;最后,无论是陈毅和粟裕,还是宋、陈、张三人,都不会在意谁高谁低,他们的境界是比贡献。

为了相对更客观,我们选取了4个维度,希望尽可能符合实际:第一是军衔,第二是名气,第三是大兵团作战能力,第四是作战效果。

首先第一个,三人都是上将军衔,但同是上将,却并不一样。

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是上将,华东野战军陈士榘是上将,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也是上将。乍听起来,三人军衔一样,并不太好比较,但同为上将,实质却不一样。

宋时轮和陈士榘的上将军衔是在1955年全军第一次大授衔的时候获得的,他们两人可以称作“开国上将”;张震虽然也是上将,但他的上将军衔是在1988年被授予,在1955年授衔时,张震只是“开国中将”。

从军衔的角度看,显然宋时轮和陈士榘要先行一步。

那么,宋时轮和陈士榘都是开国上将,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别的可比的呢?有,那就看级别了,主要依据是1952年3月制订的“军队级别”,不过,在这个体系中,宋、陈两位军事家的级别是一样的,都是正兵团级。

所以,在军衔和级别这个环节,基本就是宋时轮和陈士榘相同,都高于张震。

其次,从名气上比,也是宋时轮和陈士榘差不多,而高于张震。

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的经历非常传奇,旧的先不说,单说进入解放战争后,他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野战军参谋长到大兵团司令,甚至再到后来的抗美援朝,宋时轮的表现都非常活跃,名震朝野。

宋时轮是个有个性有血性的人,泗县大战敢于硬碰硬去吃强悍的桂系,淮海战役和黄百韬第7兵团血战,到了三野时代,他麾下的9兵团是陈毅手下的王牌兵团之一!

宋时轮名气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随彭总入朝作战,著名的长津湖之战就是他打的,他的名气如此之大,也要部分地拜电影所赐。

陈士榘也是华野悍将,也是脾气大本事也大的人物,据说华中和山东两大野战军刚合并的时候,不服粟裕的几个人中,就是陈士榘和宋时轮等人。

陈士榘脾气大,像火炮一样,这大概和他是用炮专家有关系。

相比起来,张震的脾气更像粟裕,不事张扬,这可能和他比较年轻、资历也相对浅一些有关,毕竟比起来宋、陈二位都是他的老大哥,他更是当过陈士榘的副职,不好造次。

从单独率大兵团作战能力上看,也是宋时轮和陈士榘差不多,强于张震。

考验参谋长水平高低的除了能否当好陈毅和粟裕的幕僚长之外,还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大兵团作战能力如何,毕竟解放战争已经不同于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的规模,彭德怀、聂荣臻、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手下至少有兵20万,华野比较富裕,五六十万人也是有的,甚至于东北的林彪和罗荣桓,人马更多,他们入关南下时,百万起步!

宋、陈二人都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宋时轮本来到华野和三野时期,就已经不再担任参谋长,而是独当一面的兵团级大将,他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至少统兵15万!无论是华野、三野还是志愿军,无论是陈毅、粟裕还是彭德怀,宋时轮都是他们手下最能打的悍将之一!

陈士榘的大兵团作战能力也十分出色,他和唐亮的“陈唐兵团”战略作用极为突出,一度由中央军委亲自指挥,在著名的洛阳战役中,参战部队是华野和中野,上级明确规定,由陈士榘和唐亮指挥陈赓和谢富治,俩开国上将指挥开国大将,一时传为美谈。

淮海战役中非常关键的双堆集大战中,中野围住强大的黄维兵团,但这是块非常硬的骨头,特别难啃。关键时刻,陈士榘率5个纵队携带坦克和重炮拍马赶到,协助中野将黄维一口吃下!

无论是陈士榘还是宋时轮,都是大兵团作战的好手,只有张震,在这一点上没有机会证明。

最后,从作战效果上看,应该是陈士榘强于宋时轮,宋时轮又强于张震。

本来,陈士榘和宋时轮都是非常强悍的战将,个性也有点类似,都是百折不回的硬汉子,他们都是陈毅和粟裕手下的大将,在多场关键战役中有闪亮的表现,那么,为什么说陈士榘比宋时轮要强一点呢?

这话说起来就要早一点了,是解放战争刚刚开始后不久。

我们都清楚的是解放战争正式爆发是从1946年夏的中原突围开始,紧接着华东地区也打了起来。华东地区有两大野战军与敌军对垒,南是华中的粟裕,北是山东的陈毅。

当时陈毅虽然是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的双料司令员,但对张鼎丞和粟裕的华中也负有战略指导之责。粟裕在南线打得非常出色,在苏中七战七捷,打得国民党名将李默庵打不着北;但几乎同一时刻,陈毅却在淮北一带很狼狈。

陈毅当时选了泗县作为攻击目标,山东野战军的兵团远远多于泗县的国民党桂军,但由于天降大雨,桂军作战极其顽强,我军的排兵布阵也出现了疏漏,结果导致久攻不下,陈毅只好撤兵,弄得很被动。为此,陈毅的威望动摇,华中方面的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都曾对他提出质疑,毛泽东甚至也一度想用徐向前代替他。

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陈毅军旅生涯中最低落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和陈毅一起指挥作战的就是山野参谋长宋时轮!

从这个角度讲,是不是可以得出陈士榘强于宋时轮,而宋时轮又强于张震呢?

比较高低不是目的,无论结果怎样,都无损于3位革命前辈的光辉!

从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出,陈士榘排第一,其次是宋时轮,然后是张震。

我们比较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谁高谁低,只是复盘一下当初的具体情况,把3位军事家放到凡人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不管得出什么样的结果,都无损于他们的光辉,也无损于他们为新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三位老将军中,宋时轮去世得最早,他于1991年病逝,享年84岁。

第二个去世的是陈士榘将军,他于1995年去世,享年86岁。他去世的时候,张震去送老战友和老上司最后一程,痛哭失声,说,华野的老首长都走了,将来谁送我啊?在场人无不掩面而泣。

张震将军去世得最晚,他去世于2015年,很长寿,享年101岁。他也是最后去世的开国中将。

虽然张震不是开国上将,但后来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一种特别的荣耀,但锦上添花的是,他的儿子也是上将!这种父子双上将的现象在我军历史上只有2次,一次是张震父子,一次是张宗逊父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