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欢迎关注!

提到兴安县的风景,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闻名天下的灵渠。

灵渠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建成至今已经二千余年,依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是世界上古老的运河之一。

当年秦始皇正是依托灵渠的建成,把长江水和珠江水连到一块,实现了军事交通,最后完成了一统岭南,把岭南纳入中原版图,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铧嘴观澜·彭榕

如今,灵渠的军事交通作用已经没有了,随着岁月的沉淀,已经成为了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吸引无数学者,游人前来探访。

当然了,现代人看灵渠的风景,主要是对各种山水的亲身体验,各种到此一游的“咔嚓”留影,对于山水风观背后的人文内涵倒是不怎么在意了。

但在以前,人们看待山水风景,可是有着深深的文化印记的。像灵渠这里的风景,被前人总结为“兴安八景”之首。

何谓之兴安八景呢?

即“铧嘴观澜”,“秦堤拜石”,“渡头唱晚”,“越岭歌风”,“北郭耕云”,“金峰待月”,“乳洞餐霞”,“严关玩雪”。

金峰待月·彭榕

这种“八景文化”,“八景”实际就是一种地域文化景观与地方的旅游资源,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景观,景点的组合。

古代可没有现代这么多的文化娱乐方式,与手段,往往喜欢用文学修辞来形容,记录这些景观,各代文人雅士用各种诗文,游记之类对此进行文化创作,讲起来很复杂,用现在的说法,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们用文字表达对景区景点的游后感,体验感受,最后成为地方旅游业对景区景点的的宣传广告词,这就是“文化”!

合起来,就是“八景文化”。

当然,所谓的“八景“,只是一个代称,实际上并不止于"八",在很多地方,也有“四景”,“十景”“十二景”之说,等等,反正地大风景就多,地薄风景就少,尽可能往多的数量上凑,在总体上一般都是釆用传统文学中的四体诗形式来形容,描述,记载,读记起来,朗朗上口又富含诗意。

这种“八景文化”起源于文化兴盛宋代,再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这种文化就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文化现象,全国各郡县地纷纷出现当地的八景之说,郡郡现美景,县县多风光。

特别是到了清代,各地都比较重视修撰志书,志书中“八景”文化都占据一定的篇幅,这也算是地方重要的文化展示,文化内容,文化名片。

兴安县的“八景文化”,总结就比较晚了,虽说古代也有不少的文人墨客来兴安体验各处风景,但都没有人想到整这种,就空缺了下来,直到1932年,一个晚清举人出身的兴安人,以画,以诗的形式认真的总结了兴安的山水风光,定格了“兴安八景”。

这个人叫彭榕,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丑恩科广西乡试举人。

他的这一身份,就是有点绝代了。因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清政府宣布停止各级科举考试,所以,他就成为了广西最后一科乡试举人,同时也是兴安县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举人。

因为时代动荡,科举考试的取消,中了举的彭榕没办法再通过传统的科举进仕,但作为最后的科举人才,在当时社会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但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什么,历史中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在1920年以前任职过当时广西法政学校的校长。只是在新旧桂系的争斗中,随着陆荣廷的下台,他也离职返乡。

从此,他居兴安县城,很少再离开兴安,他善画作与诗作,除了行医教学,自作学问,还多有友善义举于乡里。

他沿灵渠沿岸,走访兴安名胜古迹,以个人的见识,为后人留下了“兴安八景”的总结。成为今天兴安文旅的文化内涵之一。

作为晚清出身的末科举人,在时代剧变时期,彭榕有了生不逢时,人生不可自控之感,已经花甲的他,很多事情都看开了,回望人生,只能以诗传意,以画传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后人就从他这诗情画意“八景”诗中,读出了的一些心境的体现。

至于后人们的解读,是不是彭榕当时的真实想法,那就不好猜测了,毕竟,每个人的人生只有自己才清楚。

乳洞餐霞·彭榕

如今,时代不同了,山水风光可能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彭榕的人生经历也早已掩埋于历史,只有他的画作,他的诗作依然流传,让人记住了,他的这个时代,灵渠周边的山水风光曾经的模样。

严关玩雪·彭榕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