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殷婷 济宁报道

生态空间是物种生存的基本保障,加强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保护监管意义重大。5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将重要自然生态空间划入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监管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以及《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实施细则》,生态保护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健全监管方式。连续两年开展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试点,选取17个县域围绕基础调查、生态功能评价、保护成效评估、生态破坏问题监督等开展试点,理顺了工作流程,为全面开展监督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2023年对黄河流域50个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地开展了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今年将继续对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开展“空天地”遥感监测,对生态破坏问题做到能发现、早发现,并督促整改落实。

强化监督执法。连续7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重点问题全部整改销号。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联动工作机制,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56名,立案查处生态环境问题45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