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胜利日阅兵。今年的阅兵时间不长,坦克还是只有开场领跑的老T34,飞机就3种战机,但也存在亮点,一个是阅兵主席台的第一排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老兵和独联体成员国领导人混坐。坐在普京左手边(镜头右边)的老奶奶是卫国战争时期的女狙击手,坐普京右手边(镜头左边)的老爷爷是卫国战争时期的海军少校,参加过45年的胜利日阅兵。向这些老兵致敬。

(上图为普京演讲)

第二个亮点则是T34坦克后面那一众装甲车,不是因为这些装甲车本身,这些装甲车本身只是制式装备,而是这些装甲车所代表的理念。坦克在所有国家的陆军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对于俄军来说更是如此。苏军用自研自产的坦克打赢了代表着西方一流水平的德国坦克,这是不管多少年过去都会流淌在俄罗斯人骨血中的骄傲。

现在俄罗斯的工厂已经开足马力在造坦克,但是坦克的产能依旧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当然前线从来不会觉得任何装备多了。所以直到俄乌冲突结束后的日子,据猜测俄军都不会再在胜利日阅兵上成建制的展示坦克了。因为坦克大都有作战或者值班任务,没有空闲的坦克可以用于阅兵。按照同样的思路推理。俄军的装甲车体系中履带式装甲车一样有着极高的地位,俄军手中保有相当数量的履带装甲车,但是参与阅兵的都是轮式装甲车。这表明履带式装甲车和坦克一样都有作战或值班任务,腾不出手来。

(图为BTR82A,82和82A的区别在于主武器,前者是14.5毫米机枪,后者是30毫米机炮)

履带式和轮式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着更好的战场机动能力,轮式过不去的地形履带式可以过。俄乌冲突虽然一直都围绕着公路和铁路在争夺,但是需要履带的全地形能力的场景其实不少。我们已知俄军现在不会为了阅兵成建制的抽调前线部队,这次阅兵只有一个老兵方阵,且没有像22年阅兵一样有任何来自前线的重装备参与。那么我们可以以此判断,这些受检验的轮式装甲车属于刚组建或者正在组建的第三梯队俄军部队

根据23年的对俄军车臣部队士兵采访,我们知道俄军会把前线部队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由精锐老兵组成的突击队,负责所有突破和突击任务;第二梯队是由略有经验半新不老的志愿兵组成的清理队,负责清理和守住突击队打下的区域;第三梯队是由完全无经验的志愿兵组成的防守队,负责守远离前线的攻占区域

以4月的奥村突出部为例,打下奥村突出部的是第一梯队的突击队,接下来扩大突出部的也是第一梯队,这时的奥村由第二梯队防守,而年初拿下的阿夫迪耶夫卡则由第三梯队负责防守。第一梯队有攻坚需求,这些部队会有重装备。第二梯队负责清理,偶尔也会有轻微的攻坚任务,所以至少会装备步兵战车这类偏重型的装甲车。而负责守城的第三梯队则更多是面对反恐任务,而俄罗斯给这类部队的配置是侧重速度的轻装甲车

不同于往年阅兵中也展示负责突击任务的装甲车,在今年的阅兵中展示的装甲车则完全是服务于城市治安战任务的型号。这表明俄军已经开始成建制组建负责战后治安的内卫部队而在22年和23年俄军还在全力组建突击部队

(图为训练中的俄军内卫部队)

这一现象表明,俄军已经开始为战后做考虑。所以,对于俄军来说,顿涅茨克城的治安挑战和阿夫迪夫卡的治安挑战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负责治安的部队这时就至关重要。再回顾一遍今年的阅兵你会发现,往年阅兵除了BTR82A步战车外,还会有台风这类同样装备有机炮的突击炮,但是今年没有了,只有带机枪塔的型号。这表明俄军组建的第三梯队部队采用的是解放军的轻型合成旅思路,而不是美军和北约的斯崔克旅思路。部队以轻型装甲车为主要机动手段和火力平台,侧重快速反应能力和治安战

对于一款已经定型和大规模列装的装甲车来说,车身武器和载员是唯二可以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变量,根据需求取舍武器或者载员进行改装就可以让装甲车承担完全不同的任务。比如北约系专门为此设计的斯崔克车族,以及苏俄系初始设计目的只是拉炮和运兵的MTLB。

(上图为标准版运兵型斯崔克)

在俄乌冲突前,北约组建了基于各型斯崔克战车的斯崔克旅,设计初衷是弥补非装甲部队的火力和防护不足问题。在斯崔克旅之前,美军的轻型部队只有悍马车,火力和防护甚至不如穿拖鞋的对手。但是美军的斯崔克旅没有装备足够多的突击炮,这就导致普通士兵坐着斯崔克依旧要面临火力和防护的困境。当然,斯崔克本身的多任务模块化定位以及北约系的一众其他轮式突击炮,其本身性能都不如预期。

从纸面数据看,这种旅是当代陆军应对突发小烈度战事甚至于大规模高烈度战争的完美配置。有一些北约国家甚至开始裁撤陆军的坦克编制用装备了105毫米炮的突击炮替代,就比如英国和法国。而俄乌冲突中的实战经验告诉俄军,纯装甲车组成的部队其实高不成低不就,要打治安战不如只装备武装悍马配少量带机炮的轮式突击车,要打突击就乖乖的坦克和装甲车混编。所以俄军的配置思路大概是突击部队依旧是坦克和履带步战,清理部队以步战为主混编少量坦克,治安部队以轻装甲车为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