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不二 有时候,俗话说得对,不巧就出不了书。但当金庸用小说来表达这种巧合时,就有些匪夷所思了,特别是关于萧峰向段正淳复仇的那一段。 在那个时候,萧峰本是个正常的人,但因为“带头大哥”的折磨,他变得近乎走火入魔。于是,他的爱人阿朱便决定扮作白世镜,向马夫人打探消息。马夫人一直想要向段正淳复仇,因此她得知来人是萧峰派来的人后,便施展了借刀杀人之计。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萧峰得知他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大恶人竟然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后,虽然也有一些担心,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欣慰。而阿朱看到萧峰终于能展露笑颜时,也为他高兴。但是,当他们找到段正淳后,当他们发现阿紫竟然是段正淳的女儿时,阿朱再也笑不出来了。 她发现段正淳是她的亲生父亲,尽管他在她出生时就离开了她。

得知这个事实后,阿朱非常激动。她感到命运在戏弄她,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亲生父母,但她却面临着父亲和情妇之间的激烈争斗,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是谁受到伤害,阿朱都不愿看到。 他们刚到达小镜湖时,就看到段正淳被段延庆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接着萧峰轻松地打败了段延庆。可以推断出,在武力方面,萧峰比段延庆和段正淳都要强。阿朱对这一点很清楚,所以她没有退路可走了。

中国古语云“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一直以来在中国人都特别重视。同样地,阿朱也是如此,尽管段正淳没有照顾她,但她还是感念他的生育之恩。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 阿朱也理解到,她无法阻止萧峰为复仇的欲望,使得萧峰从前威震大江南北的丐帮帮主沦为如今人人唾弃的“契丹野种”,他也即将崩溃。 面对当前的情况,阿朱感到进退两难,她已经几乎没有退路了。在这种情况下,她唯一能想到的是牺牲自己,换取最终的和平。这种想法虽然有些傻,但却是她认为最理智的选择。

假设段正淳真的是那个头目、那个恶人,那么阿朱的死也就变得合理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她死后才发现这一切原来是个闹剧,这就令人为阿朱感到不平了。现在,如果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思考,当时阿朱如果知道段正淳是她自己的父亲,她应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阿朱担心的不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是更担心自己的父亲段正淳。那么,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段正淳这个危险呢?为什么不让他赶紧跑呢?

如果她当时选择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趁机将一切都说清楚,这样就明白了误会,然后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大家都开心;另一种可能是段正淳听到这个消息后悄悄地离开,从此躲进自己的王府,这样萧峰就无计可施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