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妈

著名的歌星李玟因为抑郁症自杀离世! 奥运游泳冠军菲尔普斯长期受到抑郁症的影响。 清华才子高晓松据说也有抑郁症! 环球时报高管付国豪也是因为抑郁症离世!

杨丽萍的舞伴王迪,在44岁的时候也因为抑郁症去世! 这些明星和名人他们要钱有钱要势有势,可以接受最好的医疗服务,但是却因为抑郁症而离开了…… 更让我们觉得胆战心惊的是:抑郁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作也不低!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群体14.8%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而其中有一半是在校的大学生。

这个抑郁症蓝皮书里面显示的大多数是已经因为抑郁觉得非常难受去医院就诊了,而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有轻度的抑郁,这些抑郁的人他们还有一些自我的调节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关爱,能够关注孩子,给更多的爱给孩子,在家庭温馨的这种环境下,这些抑郁症的孩子,还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慢慢的调节好,甚至不用吃药。 但是让人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抑郁的一些症状并没有了解,甚至还觉得孩子是懒是笨,反而还会动辄打骂孩子,导致孩子的抑郁症加重。 在央视2021年推出的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就想到一个真实的案例,初三抑郁症的孩子钟华在医院确诊抑郁症之后,父母放下了对她的高期待,允许她休学一年好好的治疗,一年之后得以复学,而好了之后钟华跟他的妈妈说,如果妈妈像其他家长一样说他是矫情,他可能当时就从窗口跳下去了。

而钟华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是积极的求助。但有一些孩子抑郁症,他并不会跟父母说自己哪里不舒服,而是用一些隐晦的语言来跟父母表示,在向父母求助,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这些求助信号。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说这9句话,极有可能是在向你求助第1句:无声的话 也就是回到家里面不跟父母打招呼,回到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平时孩子非常的喜欢跟父母聊天,但是抑郁症的孩子却是郁郁寡欢,不喜欢跟父母聊天,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心里面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不想理父母。 第2句:不想动 孩子在周末的时候,可能就是从早上睡到晚上,叫他去哪里他说我不想去我不想动,郁症的孩子对生活没有什么追求,更加没有什么生活的热情,所以懒洋洋的,甚至连叫他吃饭叫他洗澡他都不想动。

第3句:别烦我 抑郁症的孩子非常的敏感,容易爆发脾气,有时候父母可能就叫他,哎呀你吃个饭呀,你去洗澡呀,要不要出去玩他就会说别烦我。 第4句:不知道 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的时候,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分析能力也会下降。 有时候你问他这个事情他就说不知道不记得了,学习成绩也在直线的下降,老师可能会经常跟家长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回答问题也回答不出来,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抑郁症状态。 第5句:不想吃 父母叫孩子吃饭的时候孩子就不想吃饭,这其实是跟孩子以前的食欲对比,比如说孩子以前特别喜欢吃东西,或者是吃饭的时候胃口比较好,但是这段时间吃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吃完之后还会呕吐,这其实也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 之前江西的学生胡鑫宇之所以自杀,也是因为抑郁症,而他在自杀的前一段时间里面就出现郁郁寡欢,不想上学,而且胃口变差的情况。

第6句:不要 比如说平时父母带着孩子出去旅游的时候,孩子是很喜欢的,但是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的时候,你叫他去旅游叫他去玩,他就说不去,你叫他要去干些什么事情,他就说不要,总是会拒绝。 这其实是抑郁症一种非常典型的症状,也就是逃避,他会逃避一切,觉得床外面的世界陌生而充满危险,困难重重,不想跟别人接触,所以这些抑郁症的孩子就喜欢待在自己的那张床上,一呆就是一整天,甚至吃饭,都是在床上吃的。 第7句:不想睡 抑郁症的孩子虽然整天躺在床上,但其实很容易失眠,在晚上妈妈看到孩子的灯还在亮着,就问孩子:你怎么还不睡觉?孩子却跟妈妈说:我不想睡或者是睡不着。因为他的生活作息混乱了,所以他的能量很低,经常就是晚上不睡觉白天就睡不醒。

第8句:难受,这疼那疼 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我们的躯体症状,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各种腰酸背疼,比如说脖子疼,颈椎疼,头疼,胃疼,总之就是这里疼那里疼。 在孩子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说这里疼那里疼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没有任何的生理上的问题,很多家长可能就以为孩子矫情,你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症了。 第9句:以前 以前或者是小时候有一次我不好好吃饭,你就打我了,其实就是抑郁症,有一个主要的症状就是会回忆,反复地去咀嚼,在回忆中找到一些痛苦的回忆,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回忆小时候你对他不好的场景,那极有可能是抑郁症。

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时不时冒出这9句话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多了解,一定要警惕你的孩子,可能是抑郁症了,这个时候你要多关心孩子,多爱孩子,千万不要说孩子矫情,也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只有父母的关心和爱,才能让孩子调动自己的求生的欲望,调动自己的调节能力,慢慢的走出抑郁症,当然如果自己没有办法搞定的话,一定要及时地带孩子去相关的正规机构去治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