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阅读历史故事时,往往容易误解和误判某些重大事件或决策。例如,对于像袁绍、曹操这样的风云人物,他们在极端情况下是否做出了明智或者恰当的选择呢?对此,不少人可能会持怀疑态度,甚至可能会觉得这些英雄大佬们太愚蠢了,把好局打得一塌糊涂。然而,历史真相真的如此吗?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西楚霸王项羽,在26岁时便推翻秦朝,傲视天下,那么你此时此刻会如何看待那个直到48岁才带着自己“流氓团伙”被迫起义的刘邦呢?

再如,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占据河北,拥有十万精锐部队,而曹操的地盘和兵力都不及袁绍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袁绍,你会亲自出战,与曹操进行生死决斗吗?

同样,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坐拥北方,前方有20万水陆大军严阵以待,后方则有东吴内部的投降声不断,甚至一些世家大族也纷纷表示愿意归顺。那么,如果你是曹操,你会相信黄盖这个小小的都尉会用诈降计来对付你吗?

我们作为现代人,在审视历史时,无疑具有上帝视角。但是,古人并没有这种优势。以《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为例,我们知道周瑜和黄盖是一唱一和,但曹操并不知情;我们知道蒋干盗书是周瑜的计策,但曹操却不知情;我们知道铁索连环是庞统的妙计,但曹操仍然不知情;我们知道诸葛亮借来了东南风,但曹操还是不知情。

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回曹操的时代,内应告诉我们,周瑜当众殴打黄盖,因此黄盖决定向我们投降,这似乎合乎逻辑;蒋干以周瑜好友的身份,从周瑜卧室偷走了蔡瑁张允的投降书,这也是合乎逻辑的;庞统以报效朝廷之名,前来献计,这同样是合乎逻辑的。而且,当时正是冬季,刮着西北风,所以我们并不担心火攻,这也是合乎逻辑的。

其实很多事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能够在史书中留下姓名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