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原驿兵变)

公元884年,朱温在汴州上原驿放了把火,把李克用给烧挺惨,本来李克用困于火海,必死无疑,结果天降大雨,反而让李克用给跑了。

李克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立刻把这事儿报告给了大唐天子唐僖宗李儇,要求李儇严办朱温。

不得不说,李克用这哥们还是很讲究的,就算他有错在先,带兵路过朱温的汴州,朱温好心好意的招待他,他反而劈头盖脸的骂了朱温一顿,但罪不至死,朱温脸上挂不住,那可以骂回去,可以打回去,但却不至于要放火把李克用给烧死。

李克用当时是唐朝最大的军阀,权力最大,势力最大,能力最大,他完全可以直接翻脸把朱温给收拾了,打仗也一向是李克用所最擅长的,但他却偏偏选择了去找皇帝讲理。

因为,李克用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暴力和征服不会是最厉害的武器,生而为人,一定还有更加优秀的品德足以折服他人。

而这,也是李克用和朱温最大的不同,并且他的这个特点,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找皇帝讲理,那这事儿就没理了,唐僖宗能信任的人本来就不多,你李克用战功赫赫是不假,但朱温也是我军中骁将啊,这手心手背都是肉,你总不能让我把朱温给处理了吧?

于是,唐僖宗干脆和起了稀泥,他假模假式的训斥了朱温一顿,又大封特赏李克用当做补偿,这事儿就算是过去了。

(李克用 形象)

朱温玩活儿玩脱了,把李克用放跑了,他自然担心,但是眼下他也顾不得李克用对他的态度了,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这黄巢虽然死了,但是黄巢生前最后一位合作伙伴秦宗权还占据着蔡州,更对朱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这个秦宗权相当的不老实,动辄就发兵攻打朱温,所以秦宗权一天不除,朱温就一天睡不着觉。

秦宗权,蔡州上蔡人,黄巢起义之前,他一直在河南地区担任低级武官,可以说是个没人注意的小人物,后来天下大乱,他摸爬滚打,发家致富,占据了蔡州,成为了不可小觑的军阀。

当年黄巢被李克用给撵走,从长安败逃之后,流窜的第一站就是蔡州。

秦宗权战斗力怎么样不得而知,反正黄巢一攻打蔡州,秦宗权立刻就投降了,随即反叛朝廷,并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里。

但是,虽然名义上归顺了黄巢,可秦宗权仍旧独自指挥军队,他和黄巢的兵力不在一处,所以后来黄巢虽然死了,他却得以保全,甚至还趁机收编了不少黄巢的余部,继而在蔡州称帝,做了皇帝,等于是变相的继承了黄巢的大齐政权。

黄巢起义之失败,原因众多,滥杀是为其一,黄巢已然足够残忍嗜杀,而论血腥恐怖的统治,秦宗权比之黄巢则十倍有余。

因为,秦宗权扩张领土,手段非常残忍,每到一地,必然抢光粮食财物,杀光本地百姓,然后再放上一把大火把地方州郡的城建全部破坏掉。

(烧杀抢掠)

这军队行军打仗,是需要后勤支援的,马儿要吃草,士兵要吃饭,如果你善待百姓,百姓支持你,你就能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到粮草的支援,而秦宗权所到之处可以说是一个活口不留,别说人和动物了,野草也被他烧完了,所以他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后勤补给。

那奇怪了,秦宗权不得民心,筹措不到粮草,那么他的军队吃什么?

答案毛骨悚然——他吃人。

秦宗权每到一地,必然杀光杀绝百姓,然后他会把这些无辜受戮的百姓们的尸体收集起来,批量腌制成肉干,然后当做士兵们的口粮。

往常的乱世,都是极目千里,无复烟火,饿殍遍野,析骸以爨,然而,秦宗权走过的地方,没有人烟,没有尸骨,没有血污,因为,人已经让他吃光了。

这是真正的乱世,人吃人的乱世,这心狠非枭雄,无血不霸主,你不吃人,人就吃你!

那个时候的秦宗权,就宛如一台疯狂运转的残暴变态的战争机器,因为他恐怖到让人惊愕的维持运行的方式,使得秦宗权的实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他连续攻陷洛阳和许昌等地,一跃成为了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军阀。

(秦宗权 形象)

当然,大是最大,但是论最有前途,还得是朱温。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时常用“逐鹿中原”这个成语,是因为大家都有普遍共识,那就是乱世称雄,得中原者得天下,而想要得到中原,就必须把中原的中心汴州,也就是河南开封给控制住。

而此时的汴州,就在朱温的手里。

秦宗权如果要进取中原,那他就必然要以根据地蔡州为跳板,拿下朱温的汴州。

而且,秦宗权当时兵力十倍朱温有余,所以他根本没把朱温放在眼里。

然而,秦宗权在武力夺取蔡州的过程中,却遭到了朱温的坚决抵抗,朱温的抵抗不仅坚决,还非常激烈,俩人来来回回打了四年多的时间,打到唐僖宗都驾崩了,虽然互有胜负,但秦宗权愣是连汴州城的一块墙皮也没摸着。

这里,值得插一嘴唐僖宗的身后之事,毕竟他是大唐的皇帝,人死了,总要说道说道。

历史上有关于唐僖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当黄巢的起义军已经逼近长安的时候,僖宗是临危不惧,丝毫不慌,反而还在宫里举办马球比赛,而且还是有“奖金”的那种,谁踢得好,皇帝就赏赐给他地方节度使的高官。

(唐僖宗李儇 形象)

学界一般的共识是,唐僖宗肯定是一个妥妥的昏庸之主,后来唐朝之灭亡,当然有他的责任,但是,他未必是全责,他也不是帝国崩塌的关键人物。

僖宗还没登基的时候,唐朝的各种矛盾就如火药,各种问题就如鞭炮,贪污,腐败,吏治残暴,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所有的隐患马上就要爆炸了。

所以,无论僖宗圣明与否,有没有能力,他也改写不了唐朝灭亡的命运,更何况他对这一切毫不自知,他也毫不进取,每日只知玩乐,等于是给本来就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大唐又补上了几脚。

僖宗不仅昏庸无能,甚至还重蹈了玄宗李隆基的覆辙,被起义军给撵到蜀中。

当年唐玄宗逃跑的时候,皇帝的护卫军在马嵬驿发动兵变,矛头直指杨贵妃,说朝廷之所以危亡如此,全都是因为杨贵妃红颜祸水,狐媚惑主,所以强迫玄宗让杨贵妃自尽。

安史之乱让杨贵妃来背锅本来就不合适,如今僖宗出逃蜀中,这个锅又打算找谁来背?难道让皇帝最为信任的宦官田令孜来背?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如僖宗这样的皇帝,比如后来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的南唐后主李煜,他接手南唐的时候,南唐已经被他爷爷和父亲给祸祸的差不多了,传到李煜的手里也属于是必亡之局,这李煜接班之后虽然有过风花雪月的时刻,但他也试图用自己的能力来对抗北宋,他抗争过,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了投降。

(明思宗朱由检 形象)

再比如,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接手明朝的时候,内有权宦魏忠贤结党营私,外有后金皇太极和西北匪患,也就是张献忠和李自成,加之天灾人祸不断,又摊上小冰河时期,可以说崇祯的开局,比唐僖宗难多了。

人们对于崇祯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有说他手段高明的,有说他残暴任性的,有说他能力出众的,也有说他昏聩无能的。

但是,人们总是能在一点上达到共识,那就是,十七年的帝王生涯,崇祯无论做对做错,他的目标都是为了拯救大明。

而唐僖宗,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他一生中所追求的,不过是在恢弘壮丽的大明宫中用膳完毕,能够潇洒惬意的打几局马球。

可谁知,人生,从来不是游戏。

(朱温 绘像)

至少,朱温从来没把自己的人生当做游戏,他一直都很认真,而且仅仅依靠着少量的兵力,周旋盘桓,竟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到最后甚至把秦宗权打的龟缩在蔡州城里不敢出来。

后来南宋的时候,蒙古人侵略金朝,金朝最后的一座城池就是蔡州,以蒙古人之征伐善战,也要靠南宋军队的策应才攻破蔡州,足见蔡州地势之险峻,城防之坚固,实在是易守难攻之地。

所以,如果秦宗权顽固龟缩,死活不战,而且由于他补充粮草的方式还比较“特殊”,所以朱温一时半会还真拿他没办法。

秦宗权当然也是这么以为的,他本来就想要和朱温打持久战,但是他想不到,他已经苟活不了几天了。

旌旗猎猎风雷动,战鼓声声日月昏。

自古英雄多壮志,何须惆怅忆前尘。

秦宗权以为自己是乱世饮血的枭雄,他以为他一定能笑到最后,但他不知道,恶行昭彰必招恶报,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天不报时,人,也会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