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大量FOF因规模迷你化正面临着“生死抉择”。

5月7日,因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清盘红线”,前海联合基金、平安基金旗下FOF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权益登记,审议持续运作的相关议案。此外,近期,南方浩鑫稳健优选6个月持有、鹏华长乐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国投瑞银兴顺3个月持有等多只FOF也因规模问题发公告预警清盘风险。

Wind数据显示,在公募FOF品种中,类似的迷你产品不在少数。

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502只公募FOF(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其中,25%规模小于0.5亿元,46%规模小于1亿元,64%规模小于2亿元。

剔除发起式基金,仍有22只迷你基金规模低于0.5亿元,面临清盘风险。同时,成立于2021年的发起式基金今年要面临三年限期大考,其中26只规模仍低于2亿元,它们同样面临清盘风险。

这意味着,今年至少有48只迷你FOF面临清盘风险,约占FOF总数一成。

同时,还有逾六成FOF规模小于2亿元,不时出现FOF的清盘预警公告。

“保壳”,还是清盘,成为大量FOF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两只迷你FOF的命运

对于迷你FOF来说,清盘还是保壳,这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

5月7日,由于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前海联合基金、平安基金旗下FOF(基金中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权益登记,拟以通讯方式召开,审议持续运作的相关议案。

“最新的信息显示,前海联合基金与平安基金均倾向于保留FOF产品。”盈米基金研究员李兆霆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前海联合智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为偏债混合FOF,成立于2020年10月,发行规模2.05亿元。2021年上半年末,该基金规模掉至0.02亿元。此后该基金规模基本保持着这一水平,2024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为258万元。

平安盈瑞六个月持有期债券型FOF成立于2022年5月,首募金额2.19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FOF基金规模为3586.24万元,低于清盘线。

根据规定,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持续运作、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在六个月内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规模压力凸显

FOF迷你化是行业当前的一个普遍现象。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市场上有502只FOF(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其中,逾四成是发起式基金,由于FOF发行遇冷,不少基金管理人出资1000万元以上确保FOF成立,发起式基金将基金成立的门槛由2亿元降至0.5亿元,但3年后如果不能达到2亿元规模,发起式基金将面临清盘。

具体来说,一季度末,502只FOF中,有222只是发起式基金,占比44%。

从规模来看,其中,127只FOF规模小于0.5亿元,占比25%;105只FOF规模在0.5亿元~1亿元之间;109只FOF规模在1亿元~2亿元之间。

总体来看,FOF的规模分布中,25%小于0.5亿元,46%小于1亿元,64%小于2亿元。

也即是说,全市场有逾六成FOF是小于2亿元规模的迷你基金。

剔除发起式基金,仍有22只FOF已跌入0.5亿元的“清盘红线”。

此外,Wind数据显示,今年有32只发起式基金面临成立3年的大考(即发起式基金成立3年后规模要达到2亿元),一季度末仍有26只发起式FOF的基金规模在2亿元之下,面临清盘风险。

两相叠加,目前至少48只FOF面临清盘风险。

而进入“清盘”预警线的FOF则更多。毕竟,当前逾六成FOF均是规模小于2亿元的迷你基金。

对此,李兆霆指出,FOF规模下滑的原因是业绩持续承压。

“从产品成立日到现在,没有一只偏股FOF的区间收益率是正的,这间接导致了投资者参与的热情与市场热度的减弱。”李兆霆说。

更要命的是,FOF也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预期。

“从相对收益来看,FOF也并未因分散化投资而在熊市中获取更高收益,近一年FOF指数表现弱于万得全基指数。”李兆霆说。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认为,FOF规模迷你化有多个原因。

一是FOF这类产品发行时规模就比较小。Wind数据显示,200只FOF产品发行规模不足2亿,属发起式基金,另有128只FOF发行规模刚跨过2亿元的成立门槛,规模在2亿~3亿元之间,背后原因或是普通投资者对这类产品了解不多,或不认可这类产品。

二是由于过去几年市场走势较差,很多FOF产品出现了投资亏损,引发一部分投资者赎回,所以出现了很多迷你FOF产品。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曾衡伟分析,“FOF作为一种专业资产管理工具,近年来面临规模迷你化现象,这背后可能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如市场接受度、业绩表现、投资者偏好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等。 ”

清盘潮来临

回顾近年FOF的清盘情况可见,2022年首次出现FOF清盘,当年有4只FOF到期;2023年清盘FOF暴增至12只;2024年FOF清盘现象仍在继续,截至5月10日,年初以来有3只FOF清盘。

而且随着FOF迷你化现象更为普遍,过半FOF产品规模低于2亿元,FOF产品面临集体清盘风险也越来越高。

近期,不少迷你FOF已公告预警清盘风险。

比如5月10日,南方浩鑫稳健优选 6 个月持有FOF公告,“截至2024年5月6日,本基金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 25 个工作日低于 1 亿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根据基金合同规定,该基金“30 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情形的,基金合同应当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

5月9日,鹏华基金发布鹏华长乐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的风险提示公告,“截至 2024 年 5 月 6 日,本基金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55个工作日低于 5000 万元,若本基金基金资产净值连续 60 个工作日低于 5000 万元,本基金管理人将终止基金合同并对本基金进行基金财产清算,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

5月8日,国投瑞银兴顺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 FOF公告称,截至2024年5月7日,该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 人。若截至2024年6月4日,该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连续50个工作日不满200 人,则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终止情形。

同时,若截至2024年5月29日日终,该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同样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终止情形,基金管理人对该基金进行清算,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清盘还是保壳

基金公司对FOF产品是什么态度,清盘还是保壳?

实际上,不同的基金公司作出了不同抉择。

前述的海联合基金与平安基金均倾向于保留FOF产品,业内认为它们是想保留完整产品线,并对于市场行情好转寄予期望。另一方面,迄今已有19只FOF产品选择了清盘。

对于基金公司的抉择,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如果FOF的规模不是特别小,比如说在三千万元以上,现在基金公司具有比较强的保留动力,但如果说FOF规模过小,比如说只有一两千万元,保留基金的维护成本还特别高,基金公司有可能会选择清盘。”

李兆霆认为,基金公司的抉择还可能取决于市场行情以及基金产品属性,若市场行情企稳并逐渐向好,相信FOF分散化投资的特点依然可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基金公司可能仍会保留FOF产品。

事实上,对于FOF产品的未来,有业内人士深表遗憾,认为这是一种被证伪的产品;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FOF作为一种专业的资产管理工具,仍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曾衡伟分析,FOF并非没有发展前景。为了应对当前挑战并推动FOF的长期发展,其建议,一是应开发更多具有主题化、差异化投资策略的FOF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群体的需求。二是加强风险管理,提升FOF的业绩表现。三是积极推广FOF的教育,提高投资者对FOF的认识和接受度。四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提升FOF的竞争力。五是采取合理方式维持基金规模,避免清盘风险。六是调整费用结构,降低投资者成本,提高FOF的性价比。七是明确FOF的市场定位,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相应的产品选择。

杨德龙则指出,“未来FOF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FOF的投资运作能力,通过仓位控制,以及选择优质基金来获得好业绩。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普通投资者更多的了解FOF产品的优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