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5 月 18 日消息,在今日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 50 人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昨天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这也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公共平台。

通过这个公共平台,将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

图源 Pexels

她表示,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海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支持人形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攻关;深化工业制造、服务等领域人形机器人应用,争取三年内实现 1000 台规模化应用示范。

IT之家查询发现,上海正着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 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 3800 亿元、规上企业约 350 家、人才规模超 25 万人;2023 年工业机器人产值为 249.02 亿元、产量约 6.6 万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出货量达 2338 台。

根据《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到 2025 年,上海将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 —— 打造 10 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 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 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张英表示,上海将加快实施“智能机器人 +”行动,推动万台智能机器人进智能工厂,2025 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 500 台 / 万人。

在分享新赛道的未来计划时,张英谈到了几个领域,包括大模型赛道、人形机器人赛道、宽禁带半导体赛道、绿色低碳赛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低空经济赛道、新材料赛道、先进核能赛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