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聿明为何那么出名?

在国军将领中,若论知名度,恐怕没人比得过杜聿明,因为太具话题性了,概括说来有三大热点。

其一:三大战役杜聿明指挥了两个。皆知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三大战役”,杜聿明一个人就指挥了其中的两个,分别是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也就是说,杜聿明是国军将领中,真正做到统领过百万之众的大将。

而胡琏、黄维等其他国军名将,都属于其手下。这就造成了只要一提“三大战役”,杜聿明就会被推出来。同时毛主席他老人家,还额外送了杜聿明一波超级热度,写了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敢问杜聿明的这种待遇,其他国军将领能比吗?

其二:功德林里的“传奇”主角。看过《特赦1959》的人都知道,杜聿明是该剧的主角之一。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内,围绕着杜聿明出现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如被津津乐道的“小煤山大捷”。(此事未出现在《特赦1959》中)

刘镇湘、郑庭芨、杨伯涛、邱行湘、宋希濂、覃道善六位曾经的国军战将,军衔最低的是少将。在功德林的一座煤山上,痛打三位打网球的日军战俘。很快有人就把这个消息告知杜聿明。

杜聿明淡然问道:“战果如何?胜了还是败了?”

一群人兴奋大喊:“胜啦!”

杜聿明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说:“胜了就好!”于是,此事就被命名为了“小煤山大捷”。(出自《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瞅瞅,啥叫虎倒不失威?哪怕到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杜聿明还是绝对大佬。当然从此事中也能看出,杜聿明和国军将领的爱国之心。

其三:杜聿明的女婿叫杨振宁!这个最著名不用笔者多说。以至于许多人还因此表示,杜聿明之所以能被第一批特赦,便跟此有莫大关系。

但实则这却是错误的,笔者之前写过多篇文章分析——能否被特赦,就是看是否被改造好。若真论所谓的关系,文强比谁都硬,都猛!咋是最后一批被特赦的?

二、为何是个中将?

倘若说抗战时期,薛岳、李宗仁、张自忠将军代表着国军,那么解放战争时期,显然杜聿明就成了国军的代表战将了。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杜聿明都这么有地位了,但他的军衔,却仅是一个中将!

须知早在杜聿明当师长时,就已是中将军衔了。多年后,当他升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后,却还挂着这个中将军衔,没有同步升级。同时他的手下,如邱清泉是中将,刘镇湘是中将。

那么杜聿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成为了“千年中将”?这就要从民国时的三大军校说起了……

黄埔军校虽然有名,却是军校中的小老弟一枚,因为在他上面,还有更狠的保定军校和云南讲武堂!曾有这么一句顺口溜,点评这三所军校:保定的教室,讲武堂的操场,黄埔的战场。

意思就是说,这三大军校中,保定军校是最正规和全面的,最像一所学校,需要学习两年多才可毕业。而云南讲武堂,虽整体上不如保定军校,却号称操练最专业。至于黄埔军校,则属于速成班性质,学生们最终是在战场上成长。

而且由于黄埔军校开办的最晚,也就造成了黄埔生毕业后,只能挤在国军的中下层互相伤害。而保定军校出来的,则大多都占据了高层。毕竟,连蒋介石都是从保定军校走出去的,却在黄埔军校当校长,这点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当蒋介石坐稳后,必然想把自己的黄埔生都向高层推,奈何却推不动。前面已说,早被阎锡山、顾祝同、刘峙、张治中等这些大佬占据了,而这些位也都是出自保定军校,再加上各地军阀也要给甜枣,故而逼得蒋介石,不得不在军衔上做文章。

三、国军铁打的上将,满天飞的中将

于是,这就造成了国军内“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并存现象。

所谓铨叙军衔,最正规最被认可,有严格的晋升标准和人数限额。如蒋介石就占据了唯一的:陆军特级上将——军种加军衔。在他下面还有十七位一级上将。

分别是:冯玉祥、朱培德、李宗仁、何应钦、张学良、陈济棠、唐生智、阎锡山、陈绍宽、刘湘、曹锟、程潜、吴佩孚、宋哲元、陈调元、白崇禧和陈诚。

瞅瞅这些一级上将,不是保定军校毕业生,就是曾经跟蒋介石平起平坐过,或是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所以别说杜聿明了,就是红得发紫的陈诚(黄埔军校教官),都是在最后时刻,1947年时才勉强挤入。

而在一级上将之下,还有二级上将,然后是中将、少将等。皆知物以稀为贵,国军内部一直派系林立,显然蒋介石想在“铨叙军衔”里上下其手,掣肘太多。

比如小诸葛白崇禧,他排在倒数第二位,是在抗战胜利后,也就是1945年10月时,才升级为陆军一级上将的,足见这里面水有多深了!

《亮剑》中,暂七师师长常乃超是陆军少将,楚云飞当了师长后,也是陆军少将。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虽后来升任师长了,可其(正规)军衔,却是个陆军上校。

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赫赫有名的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也是陆军少将——以上这些,都是铨叙军衔,杜聿明的陆军中将,也在此列。

所谓的职务军衔,可视为蒋介石给自己开的“后门”,随职务高低的变动而变动,随意性很大,只需蒋介石一个委任状就解决。通常的格式是:军种加军衔加职务。如杜聿明:陆军中将,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

这就造成了,呼啦一下国军中将满天飞。杜聿明由于后缀了职务“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就能统领着一堆中将军长或中将师长。但他想更上一层楼,却是难上加难,直至被俘进入功德林,也没有实现。

比如《特赦1959》中,论起军衔高低,杜聿明和王耀武都要靠后,因为王陵基军衔最高,人家是上将。在黄埔生中,只有号称“天子门生”的胡宗南,杀出了中将重围,晋升了陆军二级上将(死后追赠一级上将)!

所以才说,杜聿明都是司令了,为啥才是个中将?只要瞅瞅上将都有谁就清楚了。这就是所谓的:铁打的上将,满天飞的中将。以至于到了最后,这种现象更离谱,一张蒋介石的委任状,连土匪头子都能秒变中将司令!

对此,恐怕杜聿明也只能无奈叹息一声:我非常羡慕黄埔老同学陈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