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建立后,因为统治阶层中有大量不屑于用“汉法”治理中原地区的权贵存在。

所以,对长城内的大部分地域的统治方式是比较粗暴的。

也因此,自从元朝灭亡南宋以后,各地的起义从未间断。

北至辽东,南至福建,数十年间,到处都有起义爆发。

但这些起义没能给元朝太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规模都不足以撼动元朝的根基。

直到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时,在河南、安徽地区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才开始了元朝的灭亡倒计时。

红巾军起义是由白莲教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等组织的。

起义发动后,虽然初期遇到很大挫折,连韩山童都被元军俘杀。

但在逃出生天的刘福通的领导下,依旧将起义迅速扩大至河南、安徽两省的广大地区,聚众达数十万人。

河南、安徽两个省份一起动乱,还直接影响到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区。

起义有白莲教严密的组织,还建立了国号“宋”的政权,红巾军起义一爆发,就有了颠覆元朝的实力。

未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将于红巾军发动起义三年后,加入到其中,并成为元朝真正的掘墓人。

在红巾军起义之前,全国各地爆发过数百次反元起义,为何独有红巾军起义能快速达到能威胁到元朝统治的地步?

这要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歌谣说起。

这是红巾军起义前,白莲教领导人为激励河南、安徽两省的老百姓跟随他们一起发动起义,而编造出来的歌谣。

红巾军起义的迅速发展,跟这句歌谣息息相关。

红巾军起义之初就能马上得到河南、安徽两省百姓的全力支持,正是因为元朝“挑动”黄河而留下的后遗症造成。

那么,元朝为啥要“挑动”黄河?又为啥是河南、安徽的老百姓受不了“挑动”黄河?

根子当然在黄河跟运河这一大一小两条河身上。

元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在以北京为中心的长城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资从南方通过海运及河运输送到北方。

其中,运河是最主要的运输渠道,海上风险大,损耗也多。

运河本来从隋炀帝时期大修,已经有了从南方到达涿郡的河道。

虽然绕得远一点,它是从杭州走安徽、至河南(隋唐时为洛阳运送物资,北宋时为开封运送物资)、再到北方,但基本也已经能延伸到北京了。

可北宋时期,北京所处的幽州,包括大半个河北在内的燕云十六州,都是在辽国治下。

运河也是能运兵的,因此,从开封到涿郡的这一段运河,北宋是不会疏通和维护的,基本就废弃了。

而且,这一段运河是绕道安徽、河南之后才北上,在路上的距离和消耗的时间都比较长。

如果从山东引一段运河接上,再直接到北京,能缩短差不多900公里的距离。

元朝要保证南方的物资到达北京,至少也要疏通被废弃很久的,开封到涿郡的运河。

而为了让新疏通运河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更快速一点,元朝干脆的决定把整条运河东移。

即废掉安徽、河南的那一段,直接把运河接进山东,然后北上。

元朝在运河上,前后折腾了十年时间,最后主持修建和疏通完成新运河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贾鲁。

他在当时的元朝右丞相脱脱的支持下,从元至正十一年四月开始修河,到十一月止,整个土木工程完工,用了一百九十天,完成了这一伟大水利工程。

最终完成的工程是伟大的,但修建过程却不仅仅是消耗了民力。

运河的疏通和修建,离不开另外两条河,一条是黄河,一条是淮河。

大运河不管从哪个方向走,始终是要跟黄河交汇的,黄河中的大量泥沙是影响运河畅通的主要杀手。

所以,要将黄河中的泥沙都排送到大海中,避免泥沙都堆积到运河中。

当时普遍采用的是提高黄河水压的办法冲挤泥沙。

但这个办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淮河流域沿岸的耕地会被蔓延出来的黄河水淹没。

且因为中国的地势是北高南低,大运河东移,离开原来沟通的淮河后,越往山东方向,地势越高,从低处往高处送水,困难远比从高处往低处送大。

元朝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是明朝的水利专家们解决的。

故而,在元朝时,运河越往北修,运河水倒灌的可能性越大,而运河水倒灌时,受损的还是淮河流域的耕地和老百姓。

这么一来,红巾军起义时的最主要支持者们就出来了,主要就是黄河被“挑动”时,受损地域的老百姓们。

元朝要让运河东移,走山东方向北上,首先是废弃了自隋唐时,就经过安徽、河南的运河段,这两省依靠运河吃饭的百姓要失业了。

其次,因疏通和修建新运河段,让整个淮河流域的老百姓们的耕地受损,淮河途径的安徽、河南、江苏三省百姓都要没地种,没饭吃了。

元朝把运河修成了,但在安徽、河南、江苏三省,反抗的火星也快要被点燃了,只差有人去点上那一把火,马上就能星火燎原。

最后的一把火,其实也是元朝自己送给起义者的。

至正十一年,贾鲁主持修河时,他的背后支持者是右丞相脱脱。

为了修运河,脱脱强行从河南、河北等地征召了15万民夫,还调派了2万军队。

根据《元史》中的记载,当时其实有个叫成遵的官员提醒脱脱:

济宁、曹、郓,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

但脱脱没有听,怒斥其:

汝谓民将反耶!

山东确实没反,可河南、安徽,乃至江苏,全反了。

贾鲁在修河前,做整个工程的预算时,是有给这些民夫们发放工钱的准备的,预备用粮食替代工钱,每日发放。

但脱脱在朝廷中不是一手遮天,他是有政敌的,他的反对者们从财政上入手,对修河需要的资金、粮食大加克扣。

于是,辛苦修河的工人们,一直无法获得最基本的劳动报酬,怨气布满修河工地。

贾鲁修河是从至正十一年四月开始,虽然最后河修成了,但从五月起,红巾军起义就爆发了。

诱因就是元朝为修建运河,强行征召民夫不给钱不说,还“挑动”了黄河,导致淮河流域的耕地受损,当地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在元朝看来,只要运河能修成功,在北方生活的权贵们能充分享受到南方运送过来的物资,淮河流域的老百姓们是可以抛弃的。

但正是这些被抛弃的老百姓,支持了红巾军的发展壮大,几个省份的同时爆发,规模超过了此前的数百次反元起义。

当然,元朝的灭亡不是一次起义的问题,积存的弊端也不仅仅是修河时的冷酷。

明初主持修纂《元史》的名臣宋濂,对于元朝的灭亡,总结的就是:

议者往往以谓天下之乱,皆由贾鲁治河之役,劳民动众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 ,实基于上下因循,狃于宴安之习,纪纲废弛,风俗偷薄,其致乱之阶,非一朝一夕之故 。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点燃反元火把的宣言,火星却是一直存在,“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元朝权贵们,一定没有学过这句名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