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世纪基督教形成于小亚细亚地区,后在罗马帝国境内逐渐地传播发展。罗马人死亡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灵魂观念比较淡薄,不确信人死后灵魂一定会存在,因此死者(死亡)在罗马宗教体系中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

人死后仅仅成为了一种纪念物,它不会对子孙后代产生任何影响。相对于基督教死亡观来说,罗马人的死亡观更接近于一种无神论。罗马人关注的是生活和其中的利害关系,而不是死后的命运如何。

罗马帝国社会的死亡文化概述

罗马人的葬礼因死者所处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帝国时期在这种葬礼等级制中,处于最顶端的就是皇帝的葬礼。罗马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城市(城邦)的公共宗教,宗教的神都是城市的保护神,宗教祭祀和政治集会往往联系在一起,宗教仪式同时具有政治功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马宗教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众多本土的和外来的诸神崇拜中,使皇帝崇拜上升为第一位的祭祀崇拜。为了这个目的,皇帝的葬礼仪式就扮演了一个中心的角色从皇帝的葬礼仪式中,衍生出一套等级森严的仪式体系,葬礼的隆重程度和举办规格因各个阶层而不同。

罗马皇帝的葬礼为盛大的公共活动提供了机会。神化死去的皇帝,强调国家的稳定和皇位的血统继承,这些对维护社会安定都显得十分必要。皇帝奥古斯都死后,在为他举行的葬礼中,送葬队伍的最前列抬着的是元老院前毫立的胜利神像,并用蜡雕塑了一副皇帝的统率身像。他的遗体则放置在一张华丽的担床上。

皇帝的两个图像被置于队列的前头,周围簇拥着罗马众神像《历史的和传说的,如罗慕路斯像)。他的继承者提比略和儿子德鲁士发表演讲,接着他的遗体被元老们抬到战神广场上火化。祭祀人员、骑兵和步兵围绕在旁边。百夫长点燃柴堆,参加葬礼者给予祈福,此时一只老鹰放飞天空,象征着皇帝的灵魂升天。

在举行皇帝葬礼之前,传令官会下令罗马所有的公民参加,而且公民们都必须参加葬礼仪式。统治者们认为,公民目睹葬礼仪式中皇帝的神化过程之后,会更加效忠帝国。因此皇帝的葬礼具有重要公共性质和政治功用。

皇帝葬礼之下,是一些重要公民和达官显贵的葬礼。其规模也非常大葬礼之前传令官也会邀请罗马公民参加,公民则可自愿决定参加与否。士兵也是一个特殊的丧葬群体。战死沙场的士兵一般集体埋葬,在服役中死去的士兵则由他的战友出资安葬。穷人的葬礼则非常简单,没有送葬队列、颂词和纪念碑,只是一种简单的埋葬。

关于埋葬方式,帝国的东西部最初有着明显的区别。帝国西部的拉丁世界流行的习俗是火葬,而帝国东部的希腊世界流行的习俗则是土葬。但是到了3世纪,土葬的习俗逐渐从东部传播到整个帝国,成为帝国人民主要的埋葬方式。同时,罗马的法令和习俗还对具体的埋葬行为做了规定。

当时人们都认为遗体非常肮脏,会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因此,法律规定遗体不能够安葬在城内,以免城内神圣的土地受到污染。出于相同的原因,也禁止在居民区附近建造坟墓。由于禁止在城内火葬或土葬,导致了城外墓地的出现。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概况

基督教虽然起源于犹太教,同时受到罗马异教的影响,但是基督教死亡文化并不是简单地来源于一种静态不变的犹太教和异教的死亡文化。犹太教和异教都不是一种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宗教体系,两者同时参与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古代地中海社会宗教大变革的进程。其中关于来世的观念最能够反映这一点。

犹太人在公元前 6 世纪被放逐的经历,以及他们在元2 纪同希腊文化和政治霸权的抗争,使他们颠覆了那种关于人的来世是在幽森的阴间里度过的古代信仰,拉比们首次表达出了一种个人审判的愿望,主张正义的人将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复活。

不过到公元 1 世纪,犹太人在这些问题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比如,法利赛教派~接受了这种思想,主张来世是因人而异的,正义者将复活,他们把这种思想作为教义确定下来;相反,撤都该教派就没有接受这种思想,他们的启示录里仍然坚持原来的关于阴间形象的观念并且经常混合着希腊人和埃及人的某些观念。

在同一时期,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传播使得一些异教徒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怀疑主义,他们视死亡为简单的生命终结。同时也流行着神秘主义宗教以及像新毕达哥拉斯主义那样的半哲学思想,但是它们关注的是其它方面,主要是个人不朽的问题,它们放弃了原来那种认为人死后灵魂徘徊在昏森幽暗的阴间中的观念,认为灵魂将会进入天堂并度过一个欢乐的来世。

对于虔诚的基督徒来说,死亡是通向得救的大门。人死去之时,意味着他的灵魂已经离开了身体。犹太教徒和异教徒认为接触尸体的人将会被污染,基督徒却认为死者的身体是神圣的,并且鼓励人们轻松自如地处置尸体不要畏惧。他们尤其崇敬殉教者和圣徒们的尸体。殉教者们荣耀的死亡将使得他们的灵魂归居天堂,他们的坟墓因此也变成了所在地区居民死后埋葬的集中之地。

在3 世纪初,一些基督教社区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共同墓地,它们经常是围绕一位殉教圣徒的坟墓而建的。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合法宗教之后,基督徒的坟墓更加集中在圣徒们的坟墓周围。在4世纪到6世纪之间原来那些为了献给殉教者们而建造的圣地区域,逐渐变成了地中海西部的城市地带。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死亡仪式的形成

在古代罗马的基督教世界中,当基督徒中间出现病人时,他们的反应基本有两种:通过做弥撒或到病床看望祈祷病人康复,或者根据某些经文来实施一些认为能够实现康复的仪式,比如按手礼、涂油。这两种宗教仪式都是根据福音书和使徒列传得来的。

另外为了拯救病人,也经常做弥撒”。弥撒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受难的宗教仪式,基督教教义称耶稣的受难象征着救赎人类大业的完成与神人重新和解的新约的缔结。总之,罗马帝国时期的教会并不强调罪孽与疾病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也通过教士看望、教徒互相祈祷、涂油的做法以求治愈疾病。涂油仪式仅是种恢复身体健康的治疗方法

临终仪式主要包括领取临终圣餐(Communion as Viaticum)、紧急受洗Emergency Baptism)和临终和解 (Deathbed Reconciliation)三种仪式。首先,关于领取临终圣餐的仪式。在古代罗马的基督教会里,为死亡所作的一项关键的准备仪式是领取圣餐,也即临终圣餐一-为到达另一个世界所需的准备物。

其次,关于紧急受洗仪式。在使徒时代的基督教社会里,人们在转意饭主之后须立刻进行受洗,受洗是接受新信仰的一种象征。一般正规的受洗仪式应该在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六在教堂里举行。最后,关于临终忏悔和解的仪式。忏悔仪式是基督教会用来宽恕教徒受洗之后所犯的罪恶以及让那些堕落的基督徒们重新成为一名完全合格的基督徒的一种仪式。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死亡文化的遗产

首先,在死亡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基督教对于死亡的理解及其来世观的基本形成。具体而言,死亡被看作是肉体的死亡,灵魂不会死去而是将进入来世来世里有着天堂和地狱。在末日审判的时候,义人得救,恶人受罚。这一时期基督教教父以及其他神学家们的思想影响到了中世纪死亡观的进一步发展,如隐修主义思想以及炼狱信仰都已经初步萌芽。

其次,在死亡仪式方面,罗马基督教会的死亡仪式也影响到了后来的死亡仪式的发展。与罗马帝国的异教徒相比较,古代罗马基督教会对于病人、临终者和丧葬的仪式多有不同。其中主要表现在,基督教的仪式是实用的,它宽容人类的弱点,自信地认为到了将来最终获救的时候将同天上的圣徒们住在一起。

虽然异教有关病人的仪式、临终仪式以及丧葬仪式等都被基督教不同程度地继承下来甚至仪式中使用的语言都是拉丁语,但是仪式的阐释发生了某种变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