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见习记者 戴纳)日前,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第2期“北大光华学者沙龙”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翁翕表示,作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灵魂”不在于“让机器像人一样”,而在于通过数智化实现决策智能化。

翁翕在“北大光华学者沙龙”上作分享。主办方供图

随着“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行动的开展,我国很多领域都在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智化决策,翁翕指出,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标杆案例已具备推广价值,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潜能正在逐步释放。

翁翕以某地一个智慧交通项目为例,指出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公交运营的系列问题,包括优化公交线网、新开或定制公交线路、测算和匹配运力运量等。他介绍,该项目的实践大幅减少低效运营里程、提升运营效率,成为数智技术赋能城市发展的典范,“这便是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来实现决策智能化。”

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横向发展平台的召集人,翁翕认为,目前来看,虽然人工智能浪潮已经涌起,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也在遭遇瓶颈,如算力瓶颈及数据短缺等。

他还尤其提到认知瓶颈和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有机构测算,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人左右,尤其缺乏同时知晓计算机技术、理性决策思维和垂直领域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翁翕认为,为更好地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校教育应更加与时俱进,通过不断与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或机构展开对话,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