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看过《潜伏》这部精彩的谍战剧,男主人公余则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剧情最后余则成选择了继续在台湾潜伏。而在那个时代,有许多像余则成一样的地下工作人员离开祖国和自己的亲人去了台湾继续执行潜伏任务,谢汉光就是其中一个,而且这一去就是42年。

一、有志青年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17年,谢汉光出生于广东省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们谢家在当地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兄弟姊妹很多,而他排行老二。 谢汉光自小就十分聪慧,父母希望他可以成为一名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所以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汉光”。谢汉光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19岁的时候就顺利地考入了广西大学的农学院学习。 在大学学习期间,他不但得到了李四光、竺可桢这些名师的悉心教导,而且结识了张伯哲、陈仲豪等有志青年,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同时谢汉光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这些都为他后来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之后,谢汉光来到了广西桂林的一个农场工作,凭借着丰富的农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他很快就被提拔为这个农场的主任。虽然此时谢汉光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可是他却冒着巨大的危险为党的地下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地下工作者逃脱了敌人的追捕。在我党地下工作面临困难时,他挺身而出收留了许多同志,将农场发展成为了我党地下联络站。 二、临危受命潜伏台湾 豫湘桂战役之后,谢汉光的农场暴露了,他只好逃往四川,在一位他曾经帮助过的党员安排下,在一所中学当上了一名老师。抗日战争胜利后,谢汉光回到了广东老家,经过战乱的家乡只余下一片狼藉,他的心里万分悲痛,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家乡。而这时他的一位在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工作的老师给他发来一份电报,希望谢汉光可以到台湾来工作。

于是谢汉光便立即启程前往台湾,但是在香港中转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便决定不去台湾,留下来和自己的爱人成婚。就在他刚刚结婚九天的时候,华南局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够继续前往台湾,在台湾潜伏下去开展地下工作。面对刚刚组建起来的小家,他的心里十分不舍,可是他深知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在一番深思熟虑后,为了民族大义他还是毅然选择舍弃了“小家”。 离开之前,他对妻子说:“我这次去台湾,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改嫁吧,不要再等我了。”而妻子却含着泪对他说:“我一定要等你回来!”谁知这一等就是42年。

三、遭遇背叛,隐姓埋名38载到了台湾之后,谢汉光凭借着学过农学专业的优势被安排到了林业试验所工作。后来他曾经的好友张伯哲、梁铮卿、陈仲豪等人在他的接应下也在台湾潜伏下来,他们并肩作战,为组织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 1950年,台湾党工委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叛变,许多地下工作者一一被害,台湾的整个地下组织遭到了巨大打击。谢汉光作为资深的老特工也受到了追捕,好在他提前得到了消息躲进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从此谢汉光化名为叶依奎在这个村子安顿下来,这一躲就是38年,在此期间谢汉光一直无法和组织取得联系。在这38年的时间里,谢汉光时时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思念自己刚刚成亲的妻子,别人多次为他介绍对象他都婉言拒绝了。1988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得知这个消息,已经70岁的谢汉光喜出望外。他用叶依奎的身份辗转回到了老家广东丰顺。让他惊喜的是自己不仅有了儿子,而且儿孙满堂。原来他走后妻子已经怀孕了,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独自一人将孩子养大成人。后来,谢汉光恢复了党员身份,和家人一起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直到去世。

结语:在战争年代,许多和谢汉光一样的地下党员默默无闻地工作在隐蔽战线,游走于虎口刀尖之上,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和平安逸的生活。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为我们承受了岁月蹉跎,英雄归来,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