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邹星

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主任岳明。受访者供图

秦岭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同时还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的交汇地带,地质条件复杂,生境异质性高,因此孕育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近日,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主任岳明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他表示,自1999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实施以来,秦岭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约7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各级自然保护区得到了就地保护,一些濒危植物种群也得到了恢复,如天麻、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因此,对于保护区外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视其具体情况在其原生地建立自然保护小区或者保护点进行就地保护。

近年来,对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植物,特别是极小种群植物,陕西林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扩繁和迁地保护工作。

岳明介绍,在西安植物园,有70余种濒危植物得到保育,开展了庙台槭、独蒜兰、紫斑牡丹等植物的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及组培等方式的繁殖技术研究,繁殖种苗栽培近4000株;秦岭国家植物园通过植物活体栽培、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组培繁殖等方法对保护植物进行保育,园内已实现了4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引种栽培和迁地保护。另外,对秦岭石蝴蝶、长序榆、陕西羽叶报春等不仅进行了扩繁,还进行了野化回归的实验,使得这些濒危植物在原生境的生存又多了一份保障和希望。

“然而,由于历史上长期的采伐垦殖及近代以来人口激增和人类对秦岭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秦岭中低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过严重破坏,导致植物栖息地的丧失或片断化,生物多样性曾遭受威胁。”

对此,岳明认为,首先需要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与黄土高原相比,秦岭中低山地区植被恢复的难度更大,原因是这一地区多石质山地,大面积岩石裸露地区土壤发育的速度很慢。要以自然群落为模板,遵循群落演替规律和生物气候区适应原则,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效益置于生态恢复工作的核心位置,坚决杜绝在植被恢复中引入外来入侵植物。”

“其次,要尽快建设完善秦岭国家公园,建设生态廊道。”在岳明看来,生态廊道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状区域,具有很多生态服务功能,能促进廊道内动植物沿廊道迁徙,达到连接破碎生境、防止种群隔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从而实现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畅通与珍稀植物分布区域的交融。

谈及秦岭植物资源数据不断变化,部分物种生存与受威胁状况不明的问题,岳明提出,应完善生物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本底调查,建立外来入侵生物早期预警系统,开展外来入侵生物入侵机制与防控研究,同时加强宣传教育。

无人机视角下的秦岭。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供图

如今,秦岭陕西段5.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480余万人在此繁衍生息,因此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如何在保护好秦岭生态的同时,合理利用其丰富的植物资源,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岳明表示,对于秦岭地区的植物资源,不能固守一动也不能动的观念,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规范利用,只要遵循消耗小于恢复原则,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管理措施,确保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既可保护多样性,又可助益经济发展。

“秦岭众多植物资源在风景园林、药用等领域有很广阔的前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植物资源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这些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岳明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