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风水穴历史源远流长,很多皇帝死后都希望能为自己找个风水宝地,既能使自己得到安息,也能福泽子孙。

但是这终究是一个愿景,随着朝代的更迭,他们的陵墓被盗的盗,毁的毁,可是在我国的龙脉上还有三个人的墓至今无人能动。

其中一个人的墓是不能挖,另外一个是不敢挖,还有一个是根本挖不开?这三人究竟是谁他们的陵墓有何特别之处竟无人能动?

01

关于“龙脉”的传说

中国自古就有“龙脉”这一传说,它源于我们古人对山峦起伏地势的联想,在古代的风水学说中,龙被视为天地生气的化身。

人们认为龙脉中蕴含着天地灵气,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生机盎然,这种思想和图腾崇拜有些相似,在古代山林对于人而言是无比神圣的。

在中国最神圣的山峦要数昆仑山,昆仑山脉位于我国西北,海拔高达6621米,主峰须弥盖顶终年积雪,被人叫作仙山,传说中的西王母就居住在此地。

昆仑以其高大、雄奇的山势被古人奉为“万山之祖”,传说中的龙脉都由昆仑这座祖山辐射而出。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龙脉分布,其中风水效果最好的地带则被称为“龙穴”,龙穴之内煞气少,地脉生机盎然,据说能埋在此地的先人能保佑家族气运强盛。

历代帝王在择址陵墓时,都极为看重风水因素,他们试图找到龙穴来埋葬自己,期望能汲取到龙脉精华,为自己的子孙积蓄福报。

然而龙穴并非人人都能承受,据传在龙穴中心或龙尾等部位厚葬,反而会破坏龙脉气场,再加上很多龙穴中的风水太强,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古人在龙穴周边选址时,也有诸多忌讳,蒋介石为了给自己母亲求得龙穴就遍寻风水大师,最后才将母亲安葬在浙江省的溪口镇。

我们古人的很多墓穴就埋在这传说中的龙脉上。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老祖宗皇帝的陵墓。

02

黄帝陵中的秘密

相传黄帝是古代华夏部落联盟中的领袖,作为中华民族认同的象征,他的地位无人能比,但对于这位上古人物,我们了解的却非常有限。

根据文献记载黄帝降生时异于常人,他十几岁便领导部落,二十岁的时候就正式登基成为了部落的首领。

在位期间黄帝用武力兼并北方诸部,又在中原与南方各族长期对抗,终于完成了对华夏族的统一。

他制定了元服、冠婚等礼制,确立了父系氏族制度,将原先松散的部落关系转变为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族群。

不仅如此黄帝也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他教授自己的子民如何耕作,使农业初步形成系统,而他配偶嫘祖发明养蚕技术,开创丝绸业。

他利用铜铸造兵器和生产工具,在他积极倡导下原始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良,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有传言称黄帝活了三百年最后乘龙升天,另一说法称他约一百二十岁时去世。百姓不忍与敬爱的帝王就此离去,为了表达对他的哀思,于是将黄帝生前衣冠等遗物集中葬于桥山。

自此黄帝陵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象征,其中的蕴含意义,远非墓中的金银珠宝可比。所以历代的盗墓者不敢动其分毫,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坟啊,挖自己祖坟可还了得。

老祖宗的墓盗不得,有很多人就想到了其他皇帝的陵寝,其中武后武则天和她丈夫李治的陵墓就被光顾了很多次,可是无奈太过坚固,根本打不开。

03

武则天为何打不开

武则天与李治陵墓两人就合葬于陕西乾县的梁山,占地足有二百四十万平方米,耗时二十三年才得以完工,其中经历和神秘之处可谓层出不穷。

当年武则天下旨兴建陵墓时,曾命人物色风水宝地,吏部尚书袁天罡和御史李淳风二人不约而同选中此地,各自在此埋下一枚铜钱和一根银针作为记号。

而后当二人将标记取出展示时,众人惊奇地发现银针正插入铜钱中心孔,此事被视为上天指示,于是大规模营建陵墓于此开始。

数百年间盗墓贼们蠢蠢欲动,黄巢起义军遭遇经费短缺,首当其冲地就盯上了此地。黄巢率十万大军疯狂挖掘,可挖了几十米,连一个可能的入口也未寻得。

此后这道四十米深的壕沟被称“黄巢沟”沿用至今,又过了百年五代名将温韬手下三万禁军也来到此地,他们列阵挖掘三月有余仍一无所获。

温韬恼羞成怒只能拆毁陵墓周边建筑泄愤,到了近代孙连仲利用军演之名,运来大批炸药也试图轰开此墓,最终仍是无功而返。

当时修建陵园的工匠们集思广益,为陵墓设下重重机关,正是这些机关,让墓穴在千年风雨中屹立不倒成为盗墓者的噩梦,他们他们无论如何也打不开这座陵墓。

如今这座墓穴仍矗立于乾县梁山之巅,无人知晓里面究竟珍藏何物,墓中秘密随武则天与李治长眠于此。

除了武后的乾陵为人们所打不开,还有一人的陵墓人们连想要打开他的念头都没有,他就是秦始皇的陵寝,不为别的,盗别人的墓是费气可盗秦始皇的墓可是真要命啊。

04

世界最大的皇帝陵寝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为了不让自己死后受人骚扰,秦始皇在生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

这座陵墓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脚下,占地面积56.2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帝陵寝。

秦始皇下葬时,按照规模、建造难度和陪葬品数量来看,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奢华的一座帝王陵墓。

光是修建这座地宫,就花费了37年时间,动用了72万名劳工。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坟墓中存放着大量的珍宝,比如金银珠宝、翡翠玉器等等。

而且墓穴极深,内部结构复杂,到处都是防盗机关。目前考古专家仅仅挖掘出了秦始皇陵的最外层,就发现了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和无数珍贵文物。

这些列队整齐的兵马俑目的就是用来护卫皇帝的地下王国,他们身着盔甲,手持武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不敢想象深藏在地下100多米深的的皇陵主体究竟会有多少奇珍异宝,但由于墓穴极深,地质复杂,挖掘存在很大危险。

除此之外墓穴中还布置了许多以水银填充的河流、湖泊,用来连接秦始皇陵与天上龙脉。如此庞大的水银储量,足以污染整座山的地表植被。

这也是外人不敢随意接近这片禁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水银可是会中毒的。

从1974年我们发现兵马俑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我们明知那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为何还不进行挖掘呢?是真的不敢开吗?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考古界对兵马俑所做的仍然是抢救性挖掘,不是不敢,是打开了就不一定保护得了了。

05

开后不保胜过不开

考古发掘文物对于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但发掘措施不当就很容易导致文物损毁。定陵发掘后就遭到了很大破坏,帝后棺椁被劈开烧掉,丝织品迅速风化,遗体也在出土后被烧毁。

秦始皇地宫内文物虽完好,但一旦打开同样面临快速风化的风险,保护不当我们很可能会彻底失去这些珍贵的文物。

1956年定陵被选为第一个发掘的帝王陵墓,但由于当时的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都较为薄弱,导致大量珍贵文物损毁。

如今定陵博物馆里展出的,都是后人用现代技术仿制的复制品,当年真品的丝织服饰,仅剩下少数还镶嵌着金银玉饰的织料残片。

而帝后身穿华服的遗骨,也在出土后的几年间被烧毁,现在的我们只能依稀从保存下来的照片中,看到腐烂尸骨当时的样子。

秦始皇陵内部则由于地宫封闭,近两千年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稳定环境,一旦打开地宫大门,除了金属文物,其他脆弱的丝织品、漆器等很可能会在几分钟内灰飞烟灭。

当年秦军兵马俑的彩绘,就是因为曝露在空气中后迅速脱落。可想而知如果秦始皇陵中的织锦服饰等遭遇同样下场,那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进行考古发掘,必须慎之又慎。等到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既能保护文物,又能最大限度发掘历史信息的时候,我们可能真的会跟秦始皇来一个面对面。

毕竟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完美应对出土文物的脆弱性和保存需求,与其操之过急,不如就地保存,等待将来进一步打开的契机。

只有等科技手段日益成熟,才有可能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让人类共享这一历史瑰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