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样一段,战地记者采访加沙一名小男孩的视频。
       记者问:
       “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这一瞬间,小男孩的眼睛亮了,他的眼中有一丝憧憬,随即眼中的光消失了,他微笑着说:
       “我们在巴勒斯坦是长不大的。我们,任何时候都可能被枪杀,失去生命……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在社交软件上看到这条视频后,很多人哭了,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只好每天刷着新闻,看着灰色的加沙,残破的建筑,血肉模糊的尸体,在无助的人群中搜寻着小男孩活着的消息,心中一遍遍地祈祷着他可以活下去。
       没过几天,外网中小男孩相关的视频变成了灰色,他走了,带着对和平与未来渴望的眼神离开了加沙这个地狱。
       这一刻,我眼中的泪水真的绷不住了。
       因为,我们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也曾从地狱走向光明。
       我不禁想起1937年8月28日,遭受日本轰炸上海南站的那个小男孩,他活下去了吗?


       01
       如今,86年过去了,记忆从未褪色,这张幼童坐在铁道上嚎啕大哭的照片,当时震惊了世界,现在依旧震撼着我们。
       这一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后淞沪会战开始,日本认为中国的军队不堪一击,甚至开始幻想着“快速”消灭中国。


       抗战初期,日本并没有把在主要的战场放在上海,对上海没有直接向陆地发起进攻,而是利用空中优势来炮轰我们。
       为此,日本出动了100多架飞机,对上海进行毁灭性的轰炸,他们这是想要灭绝我们。
       眼看轰炸一次难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日军就这样反复地轰炸,那时的上海满目疮痍,人们在废墟中哀嚎。
       同年8月28日,他们开始对上海南站地区进行轰炸,理由是日本认为中国军队聚集在南市,他们要消灭中国军队。
       当天下午2点10分,日本出动2架侦察机,6架轰炸机,耀武扬威地出现在南站的上空。据当时的上海《立报》记载,有1800多人在南站候车,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普通人,原本以为列车到达,他们就可以踏上回乡的归程。
       但他们没有想到列车未至,等待着他们的竟是钢铁炮弹,一瞬间房屋坍塌,车房也被炸毁。候车室里遇难者众多。
       报纸上是这样记载的:“死者倒卧于地,伤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读着这些文字,我们只觉得毛骨悚然,无法想象这是多么可怕的画面。
       如今,炮火中的加沙竟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填补了这一帧动态的画面。


       02
       而那张废墟中的中国娃娃照片就拍摄于当时的南站,拍摄者是美籍华人王小亭,他是美国米高梅公司《今日新闻》电影摄影师、著名新闻摄影家。
       这张照片上的中国娃娃叫王家升,那时,他还是一个一岁多的小婴儿,跟着爸爸妈妈去南站离开上海,去没有炮火的城市桂林。
       可上海每天都在遭受着枪炮的洗礼,人们每天都在惶恐中度过,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
       看着乱糟糟的世道,父母想要逃离这里,他们渴望给孩子一个没有枪炮声的童年,也渴望他可以平安长大。
       谁都没能料到,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就在他们一家在南站候车的时候,日本的轰炸机降临了。
       一时间人们慌作一团,有的人四处窜着,有的人当场送命,到处都充斥着血腥和烧焦的气味。
       这里成了真实的人间地狱,王家升的父母当场失去了生命,而王家升的衣服也残破不堪,满身的血迹。
       小婴儿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独自坐在被炮火炸坏了的铁轨上无助地号啕大哭。断壁残垣中男孩的哭声是那么的让人心碎。
       摄影家王小亭看着这个画面,忍痛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他拍完照片,准备去救助这个小男孩的时候,南站的另一个幸存者,已经带着自己受伤的孩子走向了王家升。


       摄影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着圈,这满目疮痍的土地是自己的祖国,这地上哀嚎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啊,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把日本人的罪行公告世界。
       03
       之后,他通过美国的媒体,把照片发布了出去。人们才看到日本这个侵略者的残暴,面对国际上的舆论,小日本能承认吗?那可不能够啊!
       日本人开启了表演三绝招:
       一,坚决不承认;二,装傻不认账;三,不是我干的,他们摆拍的。
       但人们并不买账,日本眼瞅着要表演不下去了,就准备找个替罪羊,说这一切都是飞机的锅,飞机出现了故障,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拍摄者对日本这种不要脸的精神也是整不会了,你不是不认吗?那我接着在美国媒体上发。
       摄影师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日本人,日本出了15万美金的悬赏来通缉他。
       然而,照片上的惨状只是冰山一角,现实中只会更加地残酷,但也因为这张照片,我们唤起了国际上对中国人民深受日本侵略的同情与支持。


       1943年的,宋美龄拿着这张照片在国外进行宣讲,获得了更多国家的支持,同时也收到大量援助款和物资,在这些物资中有一部分注明是捐给难童的。
       宣讲不久后,宋美龄收到了一封美国妇女的来信,信中有三美元和一张报纸上的中国娃娃的照片,她在信中说她的三个女儿,每一个都凑了一美元,要捐赠给照片上那个可怜的孩子。
       那么,那废墟上的孩子,他还好吗?
       04
       我们的军队没有抛弃上海南站,随后在第一时间赶去搜救,后来苏联的一名搜救员领养了王家升,从此他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新时代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我们没有见过血腥的战场,总是以为世界是善良的,和平的,其实世界没有变好,只是我们强大了。


       我们同情战争中的巴勒斯坦人,因为我们也曾经有过。
       从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影子,第一秒是震惊,原来当时的自己那么狼狈,第二秒是可怜,因为当初的自己没人可怜。
       感恩那些为了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是你们的努力让我们可以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一颗小月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