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归流——清代如何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有效统治
西南边区作为边疆多民族区域,与内地封建地主政治存在极大的差别,统治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土司制度,即通过当地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来充当地方行政长官,并不直接接受内地封建政府的管辖,而在经济上原有的生产方式也得以保留,土司制度存在很大的独立自主权。但随着社
清代皇室每年夏天要用多少冰,负责采冰的机构和职官都有哪些?
《雍正王朝》中,八爷、九爷、十爷有一次夏天聚会,八爷府下人准备了冰镇西瓜,剧中还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冰箱”。御史对这个桥段印象很深,一直以来也想与诸位聊一聊清代的“冰政”。可能大部分读者对“冰政”一词还很陌生,其实在清代的官方史料中这个词汇出现的概率也不多,
为什么山西省会出现大量的清代铜钱?
有很多朋友都问我说为什么现在说山西的铜钱特别多,尤其是清代的钱币特别多,我在和朋友聊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就是说山西的铜钱以后,它所使用的是铜元大家都知道。山西铜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是民国的八年,民国八年开始出现山西二十文,或者是
清代侍卫品级为何都很高?看看选拔标准就知道了,一般人真选不上
历朝历代的大内侍卫,如果以地位、品级而言,清代的侍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远的且不说,就以明代的锦衣卫而言,其最高长官指挥使不过才正三品,而清代的一等侍卫不仅人数多,且品级也是正三品,完全可以排进大员的行列了。不仅如此,清代的侍卫群体和其他的文武职官不同,大
清代文职京官分为七个等级,具体怎么分其品级和岗位又是哪些?
有读者问清代的“司官”具体是指哪些岗位的官员?其实对于司官的概念,御史长时间以来也是认识不足,仅局限于各部院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了让诸位对清代的文职京官层次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御史就借此话题说一下相关方面的内容。大致来看,清代文职京官可以分为七个层级,具体
清代粉彩瓷的发展过程:乾隆时期达到巅峰,嘉庆后逐渐衰落
粉彩瓷自从清代康熙晚期产生以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成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类。它淡雅温润,美丽柔和,具有古典中国画的美感。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的艺术已经开始出现,当时的粉彩也叫作软彩。粉彩瓷是在五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
清代的知府放到现在,大概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官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应该并不陌生。当然这种风气是应该遏制的,不过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在有清一代能够坐上知府大人的宝座,至少应该是锦衣玉食了。那么有友友会问,清代的知府如果放到我们现在,大概是个什么职务的官员呢,其行政级别是
清代十官九贪不假,但大家都有底线,至少有三种银子他们不敢拿
晚清时期流行“十官九贪”的说法,这只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多少有夸大之嫌。不过要是说抓一半放一半的话,那么至少还有很多漏网之鱼。尽管说清代官员贪腐是普遍现象,且从制度上根本无法杜绝。但是久在官场混迹的老油子,自入仕那天开始就懂得一个道理,即该拿的银子一分不能少
清代前中期没太监专权,这是它的进步,也得益于它落后的社会文化
清代太监清朝入关不仅摧毁了许多汉俗,比如大明衣冠和汉家礼制,但也摧毁了一些顽疾,比如为祸千余年的太监擅权。这是因为清代的太监都是汉人,而其统治核心却在满蒙,统治者不信任汉人,更因为满族社会是从奴隶社会强行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一、清代初期的太监衙门努尔哈赤
为何汉臣很难爬到巡抚这个级别?因为皇帝早已设下三道任职门槛
从清初至道光年间,各省督抚的比例基本维持在满七汉三的左右,如果是乾隆朝的话,汉人出任督抚的比例恐怕还不到30%。而且凡是汉人出任督抚,一般都会设定很高的门槛。清代是满洲贵族建立的政权,自建国的那天开始就对汉人官僚集团心存戒备。及至入关,历代皇帝虽标榜满汉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