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动物园“亡虎”,监管须“补牢”

近日,安徽阜阳野生动物园“多只动物非正常死亡”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当地通报称,多部门联合成立调查组,对涉野生动物死亡一事进行全面调查。(5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未取得人工繁殖许可证;违法展示展演、人工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存动物长期被关在运输铁笼……从当前曝光的内容来看,涉事动物园可谓劣迹斑斑。尽管后续调查和处置情况尚未公布,但相关人员显然难辞其咎。

动物园承担着保育野生动物的重要作用,本应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让其得到妥善的照顾与保护。然而,近年来,动物园管理乱象频频惹人侧目。北极狐趾甲过长影响行走,有的动物骨瘦如柴、精神状况不佳……动物生存环境恶劣、饮食出现问题等新闻频见报端,引发了公众对民营动物园管理缺位、虐待动物的质疑。如今,20只东北虎命丧动物园,令人扼腕,也再次敲响了警钟。

《战国策·楚策四》有云,“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诚然,老虎死亡的事实已无从改变,但后续的“补牢”工作仍需各方深入思考。

首先要找准“补在哪”。站在公众的角度,既然动物园存在管理过失,那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我国当前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并未对野生动物园作出明晰的条文规定,这也是部分野生动物园管理松散的一大原因。可见,想要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园的规范管理,推动相关立法工作确有必要。与此同时,涉事动物园环境不达标、资质缺失,“前科”累累却仍能持续经营。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给问题动物园“开绿灯”?有关部门的监管又是否在“溜号”?

其次,还要在“怎么补”上下功夫。必须看到,动物园中动物的生存环境与其经营状况息息相关。想要有效提升动物的生活品质,必须激发动物园的市场活力。毕竟营收较好的动物园为了守住“摇钱树”,也会尽量善待动物;若是动物园收支失衡、难以为继,对动物们的照料也会大打折扣。当前,有动物园探索“文创+”路径,将园内动物打造成明星IP,以销售周边衍生品实现创收;还有动物园拓展“文旅+”业务,在园区增设音乐节、舞台剧等演出,拓宽经营品类、打造嘉年华……这些“出圈”的成功案例,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其他动物园不妨抄一抄“笔记”、学一学经验,认真借鉴一下。(刘硕)

来源:广州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