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视角转移到中东,伊朗几乎总是能处在“热度中心”,它不仅拥有丰富且悠久的历史,同样还有着任何一个工业国家都需要的石油。


因此,伊朗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世界,几乎每个大国也都会研究伊朗的各种政策,从过去到现在,伊朗确实在令人不理解的道路上一路疾驰,可他们又总能展现出外强中干的一面。



“稳定之岛”的崩塌


1978年元旦,美国总统卡特前往德黑兰访问,他在那里向伊朗国王巴列维祝酒,并说道:“伊朗是世界上麻烦较多地区之一的稳定之岛,陛下,这是您的功劳。”



奈何,卡特前脚刚走,伊朗马上就陷入了伊斯兰革命的巨大麻烦中,巴列维也无法再能稳住心态了。


这次声势浩大的革命仅仅只用了1年便结束了,巴列维从王位上离开,也代表着在伊朗持续了25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彻底落幕。


一项延绵如此之久的制度突然破产,就代表着社会矛盾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伊朗未来究竟要走怎么样的道路,全世界都在期待着。


巴列维是倒霉的,不过王朝丢在他的手上,他注定成为了伊朗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20世纪40年代末,巴列维才将政策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方向上,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想方设法去稳固自己的地位。


那之后,伊朗似乎也在朝着正常的方向前进,其中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便是民众是否认可。


为了让国家真正控制住农民,巴列维也从50年代开始走上了土地改革的道路,他将20万公顷属于王室土地的更低以更低的价格出售给25万户农民,还用获得的资金成立了银行,再给农民贷款。


面对广大臣民,他的说法是:“我们的目的是真正限制大土地占有,以利农民,消灭地主和佃农制度。”



考虑到彻底推动土地改革,巴列维则发动起了“白色革命”。


这项工作大概推进了十年左右,到1971年,巴列维宣布“所有耕者都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不过,相关弊端暴露的也很明显:约占农民人口30%的农民被排斥在改革范围外;且获得土地的农民经济地位也没有任何提高。


那会的伊朗似乎也不会遇到什么风险,原因之一是他们愿意为美国鞍前马后。


巴列维国王从1941年到1979年一直统治伊朗,他在外交方面也采取“亲近美国、依靠美国”为主。



那会的美国可谓不可一世,已经有实力远高于苏联的势头了,也不能说伊朗的选择是完全错误的。


结合他们的历史来看,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资源,从近代史开始,伊朗就一直被俄国与西方国家所争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苏联军队再度进占伊朗,本质上都是为了掠夺利益,伊朗为了避免这些事情持续发生,就得认“大哥”。


二战前,他们认为德国是最合适的人选;二战后,似乎也只有一跃而起发大财的美国是最优解,除了他们,似乎没有人能真正“保护”伊朗了。



那会,伊朗真正的优势还没体现出来,美国人选择伊朗,单纯只是考虑到不想让这些地方被苏联夺走,所以,伊朗从美国那里拿到的援助远远不如土耳其这样的“战略”盟友。


此外,伊朗也没有真正读懂美国,还以为他们会无私奉献,主动反对和避免欧洲殖民主义统治。


待到大家真正了解美国后,才明白了他们心中所想,伊朗社会对美国的评价也不满起来,反美和反国王成为了一面统一的大旗。


1978年,伊朗爆发了反对国王统治的群众运动,推翻巴列维并开始领导伊朗的人物,名叫霍梅尼。



其实,站在今天的角度回头去看:错误的道路是从1979年开始的。


霍梅尼接手后基本是全盘否定了世界间的联系,他提出的口号简单地让人惊讶:“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


过去几十年里,伊朗一直是贴近西方世界的,这一切将在霍梅尼的领导下不复存在,甚至没有缓冲的时间。


冷战时期国家想要获得快速发展,除非自然资源丰富到一定程度外加军队强大到无人敢惹外,总要在东西方之间选择一个的,奈何这个霍梅尼谁都不愿意去选择,他更不会选择东方,只是因为东方世界普遍是无神论。



美国似乎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就在卡特祝酒后没几年,美国就宣布和伊朗断交,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而且,美国考虑良久后,并不是选择对伊朗不管不顾,而是直接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这可是比较要命的。


那会的伊朗可没什么实力的,可他们面对美国的制裁竟直接选择回击,甚至还摆出了“全球追杀令”,那种宗教的狂热在这一时期非常明显。


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迫于压力选择疏远了伊朗,伊朗在整个世界几乎都没什么朋友,也展现出了很脆弱的一面。



按理说,此时的伊朗就应该尽量摒弃一切负面表现,努力缓和局势,选择得罪美国,就得有相应的盟友,毕竟安全得是第一位的。


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伊朗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依旧强硬,甚至直接和强大的伊拉克杠上了。


两伊之间本就是有领土纠纷的,特别是伊朗所占领的大通布等三岛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直接控制了波斯湾出海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两伊关系也因为伊朗不让步而面临着危机。



中东的民族问题同样由来已久,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漫长的历史上也经常干仗;而他们的宗教也分为不同教派,长期不合,且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也相互排斥,根本就说不到一起去。


霍梅尼当政后,目的是联合世界上所有穆斯林,并不断向世界宣扬“伊斯兰革命”,号召广大伊拉克什叶派起来推翻萨达姆政权。


这就着实管的有些宽了,萨达姆在伊拉克的统治非常深厚,这是伊朗巴列维国王没办法到达的地步。


在1978年,萨达姆和巴列维达成协议,并迫使霍梅尼流亡巴黎,所以霍梅尼和萨达姆的私仇是不共戴天的。



伊朗还在大刀阔斧搞变革时,伊拉克国内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了,并靠着石油收入购买了大量军备和先进武器,总兵力一度达到20万。


1980年4月1日,一个伊朗极端分子在巴格达集会上丢出一枚手榴弹,直接造成时任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负伤。


萨达姆气得要命,当即指责伊朗就是这次事件的背后策划者,随后要求伊朗归还入海三岛。


伊朗都快得罪半个世界了,他们根本不怕伊拉克,无论萨达姆说什么,霍梅尼就当耳旁风。


4月22日,异常气愤的伊拉克进攻了伊朗,两伊战争就这么打响了。



伊朗也得思考路在何方


两伊战争从1980年一直打到1988年,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整整8年的时间里,双方的损失都不小,可无论是萨达姆还是霍梅尼,都不愿意松掉那一口气。


或许,在美国人的眼里,这两个国家打仗完全可以当电影看:两边都是那种态度强硬的狠人集团,只要谈到停战,都能列出一麻袋条件,且双方对战争根本没有预期,打起来就是因为气不顺,打得就是人海战术和经济战。



战争的精彩让全世界其实都挺震惊的,国际社会多次跑去劝架,这俩国家依旧忘我。


由于伊朗走错了路,东西方的两个超级大国都很罕见地共同采取了中和的态度,想方设法去维持一种均衡实力的状态,让双方自己去互相消耗。


两伊的精力被完全牵制,也促成美苏这俩国家抓紧时间去掠夺海湾地区的财富。


8年过去,伊朗和伊拉克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因为战争的地点就爆发在海湾腹地。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两伊死亡人数共计100万人,受伤的都有150万;俩国家经济损失加起来一度超过9000亿。



关键是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两个国家谁都没有办法被称为真正的赢家,西方评论家说过一句很中肯的话:“这两个国家在用现代化武器装备打一场低水平的战争,为军事科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伊朗就不用多说了,他们本就已经在轴上了,想要停都停不下来,可伊拉克直接从福利国家被打成了负债国家,估计萨达姆每天睁眼都得想着怎么去还钱,这为以后的落败埋下了伏笔。



造成战争的所有矛盾都没被解决,两个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差,而停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实在打不起了,萨达姆和霍梅尼也没有就任何问题达成过任何妥协。


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当事的两个国家外,整个中东都得被卷进去,其他先不谈,就那个本就狭窄的阿拉伯河道都被沉船给填满了。


受到多因素影响,阿拉伯世界对两伊战争也持有不同态度,大致上形成了三个阵营:支持伊拉克的;支持伊朗的;周旋于两国之间并防止以色列获取渔翁之利的。


伊朗喘不上气了,看起来越来越虚弱了,可人家无疑又是“外强中干”的,伊拉克就是被这么拖垮的。



萨达姆预计战争依旧不会轻易结束,他的军队打仗之前有100万人,打之后还有100万人,而补充的部队全都是花了大价钱才弄来的。


科威特就是赞助萨达姆的国家之一,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直接花了100亿美元“买马”,没想到后来无力偿还债务的伊拉克竟然想着直接吃掉科威特,导致美国出兵。


伊朗的未来究竟会如何,那会谁都不敢给出答案。


霍梅尼在位期间,将伊朗推入了一个巨大的“火坑”之中,仗刚打完,伊朗高官们都得研究未来的路怎么走时,霍梅尼去世了。



伊朗必须要对霍梅尼时代的政策进行调整,可他们和美国的关系却依旧没有改善。


1997年,具有强烈改革意向的哈塔米成为伊朗第七届总统,他的思路可以说是完全破除了霍梅尼时代的影响:要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


在哈塔米时代,一个美国摔跤代表团访问了德黑兰,这还在当时被媒体誉为“另一个世界的乒乓外交”。


可是,两个国家想要和好如初,似乎不太现实了。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911之后,舆论普遍都很难接受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任何威胁。



而且,美国在接连取得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胜利后,发现直接动用武力的效果是最好的,坐在桌子面前谈就显得太麻烦了。


美国很难对“宗教保守派”势力保持乐观态度,他们也无法确切判断伊朗的未来又会有什么变数,毕竟这些都是有前车之鉴的。


更有分析者认为:若是伊斯兰极端势力同美国新保守主义碰撞,那么双方关系就彻底无力回天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似乎中东也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是怎么捞钱这件事比较重要。



哈梅内伊就说过:“伊朗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劳动力,若是能找到本土新经济模式,那就能战胜所有经济困难,并且打败敌人强加于伊朗的经济战。”


这其实也能说明,伊朗最起码在回头,在找一条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的道路。


后来上台的伊朗新总统通常也都是务实派了,他们也都在推行温和的外交政策,并致力于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努力去解决伊核问题。



可是,想要和国际彻底接轨,伊朗还有太多的难题需要解决。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届政府都在促进非石油经济,力求国民经济能摆脱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可都没有成功。


西方只要制裁伊朗,那么他们就势必要面临国际贸易结算困难、石油产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政治结构的矛盾性也是困扰伊朗的另一大问题,同样是难以被解决的,这在后霍梅尼时代反而更加突出了,而且,以宪法形式确定了宗教领袖的至高无上性,更是决定了总统职权的局限性。


总体来说,伊朗的发展愿景规划也有不少,不过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迎来春天,依旧是个未知数,这个脆弱且强大的国家,总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参考


两伊战争:波斯湾石油之祸 胡文媛; 国企管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