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也门”这个国家,也许闻之者甚少,但只要提起亚丁湾和索马里海,便会在地图上迅速锁定它的位置。

2015年3月,阿拉伯国家和国际联军对也门内部的叛乱组织执行打击任务,届时,也门的内部乱成了一锅粥,世界各国相继提醒当地侨民,紧急撤离也门。

29日,经过党中央的批准,我国海军派出军舰抵达也门亚丁港口,开始有序撤离中国公民。

次日,海军第十九批次护航编队也到达亚丁港,前后共安全撤离613名中国公民。

为了展现人道主义救援精神,我国海军临沂舰还帮助来自全世界十个国家共279名侨民,安全抵达非东吉布提港。

从那时起,“也门”这个国家开始成为人们了解阿拉伯半岛、中东局势、石油贸易的一个切入点。

渐渐地,当地的人文历史习俗也被世人所熟知,其中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地人居然会将“毒品”当零食吃。

常言道:“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一部手机”,那么毁掉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纵容他们的人民“吸毒”,并从根部瓦解他们的生存意志。

尤其像也门这种将毒品当零食,全民参与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能够提前预见“国运”。

那么也门为何要“鼓励”民众吸毒?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哪些?也门人“常用”的毒品是什么品种,在我国是否受到管制?

一片关系到民生经济的“绿叶”

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上生长着一种有花植物,名叫“Khat”,在也门被称之为“恰特草”,在我国属于管制类毒品。

这种草在公元640年前就已经存在,我国海南、广西等地,也因科研作用种植少许。

1933年,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就恰特草的使用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并试图制定一个规范,结果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仍然没有定论。

这种草饱含丰富的精神活性物质,已经被分离出来的活性成分有卡西酮、去甲伪麻黄碱、去甲黄麻碱等,还有许多活性成分尚在研究中。

其中,卡西酮的生物结构及药性作用,与能刺激中枢神经的化学物质“苯丙胺”极为相似,被我国管制的毒品“摇头丸”就含有这种成分。

经过生物学家的研究,恰特草里含有的卡西酮和去甲伪麻黄碱,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影响情绪的物质“多巴胺”。

除此之外,恰特草还会使得人体增加能产生愉悦感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可见恰特草就是一种“行走”中的“兴奋剂”,经常服用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轻快感、兴奋感以及自信感,但药效过去之后,就会使人感到疲惫、无力,严重者还会出现抑郁、失眠等症状,若长期服用,便会产生依赖。

据统计,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地区,至少有2000万人每日摄取恰特草,有的地区对于恰特草的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

恰特草属于卫矛科,本质属于灌木,每株大约可生长到1—5米不等,枝羽繁密,且有小白点。

其枝叶相对排列,新长出来的又薄又软,长出来一段时间的就有些厚纸的触感,整体形状有点像我国绿化带里万年青的叶子。

恰特草是一种热带植物,对土壤和气温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能在全年气温保持在8度以上的地区存活。

在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人们会用恰特草做茶叶、酿酒、制作调料,但在也门,男女老少们却几乎都用“口嚼”。

走在也门的大街上或是走访居民,不论白天黑夜都可以发现,路边的简易作坊里,始终有成群包着头纱的妇女在摘恰特草。

而路过的行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将嘴巴塞得鼓鼓的,嘴角露出一些绿色的残渣。

显然他们都在服用恰特草,这种“毒品”在这里不仅不受管制,且支撑着整个也门7%的国民生产总值。

在也门,全国60%的土地用来种植恰特草,从1970年到2000年,也门将8000公顷产量的恰特草增产至10.3万公顷。

即使粮食产量下滑,且供不应求也无妨,只要能保证全国人民对于恰特草的日常所需便足够。

根据亚洲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在也门,12岁以上服用恰特草的人数占比多达52%,12岁以下的孩童则占15%—20%。

在这些服用恰特草的人群中,男性占一大半比例,他们当中有的人日常服用恰特草超过3个小时。

为了便于也门人民服用,当地还专门组建“恰特草派对”,那些不用上班或者已经下班的人可扎堆靠在垫子上,围着一堆恰特草,“畅快”服用2到10个小时。

1997年,也门曾开展过一次孕产妇调查,结果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孕妇,依旧在咀嚼恰特草,且在那些经济闭塞的农村较为广泛。

那么也门人如此推崇恰特草,是否为当地经济带来起色?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也门人的耕地大都用来种植恰特草,使得其国内粮食生产不足,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一些穷苦吃不上饭的人民,开始用恰特草提起精神,营造饱腹感,使恰特草的需求量猛增,一捆新鲜的恰特草最高能卖到200元人民币。

在这里,也门人走访亲戚可以不带任何像样的礼物,但送恰特草却能表示出亲友最崇高的敬意。

如此,也门国内的经济已经被本国人民的需求所破坏,最终导致非石油出口物,咖啡、水果、蔬菜、烟叶、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进一步下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人均收入还不如被沙丘环绕的吉布提。

作为一个深居富饶的中东,又是阿拉伯国家一分子的也门,能在如此强大的地理优势下,将国民经济发展成这般模样,着实给兄弟国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那么,也门为何推崇“恰特草经济”?其不能好好发展经济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一手好牌打稀碎,令人惋惜

现代学者对也门的评价为:“一个退回到文明荒漠中的国家”。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与沙特、阿曼是邻居,西临阿拉伯海,南临亚丁湾、红海。

全国总面积52.8万平方千米,人口2980万,是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后来经历了被殖民瓜分的斗争与内战,统一之后一蹶不起,直至今日也门内部尚有反政府武装作祟,政治极其不安定。

从战略地位上看,也门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周围尽是掌管世界海上运输命脉的海峡与海域。

如曼德海峡、红海、索马里海、亚丁湾等,拥有如此黄金地位,发展海上贸易可谓十分便利,可现实却是,也门根本没有什么物品可支撑出口...

公元1750年,也门在阿拉伯半岛也算一个富裕的国度,当年马寅王国与赛伯已国王为了治理旱灾、灌溉农田,建立了无数水坝,其中最古老的马里卜水坝遗址就在也门。

那时的也门人民十分勤劳,为了发展农业,增加产量,还尝试过在大坝外部建立运河系统。

也门人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四处取经,学习他国先进的灌溉和海上运输技术,可谓智慧与勤劳并存。

终于,大坝建成,也门人民因为这项伟大的工程赚得盆满钵满,国力也日渐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别国的嫉妒,使得“大坝争夺战”一触即发。

最终,也门被灭了国,成为了波斯人的傀儡,那座承载着也门人无数财富与梦想的大坝坍塌,至今也在废墟中“嘲讽”着一蹶不起的也门人...

失去大坝的也门,农业发展成了大问题,常年的干旱,使得也门人不得不四处开采地下水,最终导致国内淡水资源进一步匮乏。

有人说,没有粮食可以进口,没钱进口可以出口国内的资源用作交换,也门人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门人就开始将石油工业化生产作为GDP的主要支柱,换来的钱用于进口粮食、医疗用品、生活用品来满足内需。

原本,按照也门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金属矿,足以维持国家发展,可惜也门南北长期陷于内战,且极不团结,使得也门经济萎靡不振,进出口逆差加大,入不敷出。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因素,是殖民时期留下的祸患...

也门从16世纪开始,被奥斯曼帝国殖民,18到19世纪初又被大英帝国殖民。

其间,阿拉伯半岛上的国家与英国签订了同盟《协议》,随后南阿拉伯又建立了“东亚丁和西亚丁保护地”,使得其摆脱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开始倾向于英国的庇护,为也门南北分立埋下祸患。

1918年也门独立,16年后又与阿拉伯国家擦枪走火,南部军队败给北方军队,英国见机行事与也门南部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得也门又被分成三份,彻底形成了1:2的武装分裂局面。

直到1990年,也门南北部达成统一,但彼此面和心不和,摩擦一直在,特别是在这片被战争影响的土地上,对于有限的资源和政治经济权益的掠夺,再加上官僚阶级的贪污腐败,各阶层矛盾加深。

除此之外,海湾战争的爆发,使也门失去了阿拉伯国家和苏联的经济援助。

南北也门为了发展经济,开始抢夺石油和亚丁港,双方都打着发展的名义,偷偷汲取对方的资源,使得两地资本家、农民阶层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分离情绪显著。

在南北也门政府的常年操作下,也门的通货膨胀达到了50%,失业率达到25%,外汇储备几乎耗尽。

双方为此各执一词,南也门认为是北也门的经济剥夺使得民不聊生,而北也门则认为,是南也门对其有着严重的政治偏见所致。

最终北部形成一支与政府相对立的“流亡政府组织”,即胡塞武装组织,并与政府军展开长期对峙。

2014年,也门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削减了燃油补贴,导致民众不满,胡塞武装随即抓住机会拿下首都萨那,与也门中央政府对峙。

2015年,我国从也门撤侨,正是因为也门政府配合阿拉伯及国际联合军一起打击胡塞武装所致。

此后,也门内战一直在持续,胡塞武装于2022年被联合国定义为恐怖组织,将成为长期打击对象。

试问,一个国家表面上统一,实则毫无团结可言,且相互对峙,又如何能够带领也门人民摆脱经济困境?

常年的战乱、衣食用品短缺和失业的困扰,使得也门人民不得不依靠“恰特草”来麻醉生活。

久而久之,恰特草在也门成了人手必备的“精神拐杖”,下到幼龄儿童,上至政府高官,无人不食。

因此,也门对于恰特草的需求量开始增大,政府为了满足民众需求,并改善经济,索性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恰特草的产量。

一边是几近枯竭的水资源,一边是产量逐渐下降的棉花与粮食,再加上昂贵的物价,以及特殊环境下落后的生产力。

种种现象都在警示着也门已经走到了“残灯破庙”的地步,或者说真正的也门早在殖民时期就已经“死了”,现在的也门,只是一具被外部势力所操纵的“行尸走肉”。

其内部现状,已经在战争的洗礼下,遍地废墟,生灵涂炭,数百万儿童营养不良且患有疾病,平均每5分钟便有一个孩童死亡,可谓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

可见,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没有对民族命运的共同信念,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如果,也门南北能够在二战时期便化解矛盾,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今天的也门会凭借其突出的战略地位,与富饶的阿拉伯国家同宗的信仰而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遗憾的是,也门的统治者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碎,未来依旧凶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