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不少外贸企业已在第一时间组团出国抓订单,热闹阵仗,连续多天登上热搜榜。

然而不久前,媒体报道了2023年1月外销订单,非常意外——春季订单不仅并未回升,反再大幅下滑40%,其中属传统制造品受灾最重,又丢一半订单。

从业人没饭吃,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世界级港口却被灰尘、海鸟与空集装箱“喂满”。深圳盐田港更加夸张,堆叠空箱高达6-7层,装卸工人坐在箱顶抽烟,苦笑“只能坐等失业”。

行业景气比预期更糟,订单若继续流失,今年活计怎么办?

01 订单持续下滑,中国制造不妙?

过去,由于物美价廉,效率突出,中国制造才总能竞标成功。靠包揽全球近70%行业订单,我国得以稳坐“世界工厂”之位。

然而,近三年来,我国外贸屡受冲击。如今企业订单严重缩水、出口乌云密闭,2022四季度外销额下滑超14%。如今“无薪假”与空集装箱席卷沿海各港,出海抢单又收效甚微,令外媒唱衰“中国制造竞争力不再”。

需承认,自老美与我国较劲以来,仗着自己是技术核心方,从各行各业尤其是高科技业抽走总量约40%的订单,转向更低价的东南亚加工商。其中还包括苹果、索尼、戴尔等合作多年的业内巨头,确实令我国出口“元气”一阵受伤。

但这些加速撤走的订单,结局并不美满。将产线移往新据点越南的苹果,装机率、良品率腰斩一半;索尼90%的产能迁到泰国,然而其包括电子部件在内的出口总额,仍然面临同比下跌25.9%的惨况;同样要将芯片产线搬到东南亚的戴尔,甚至自食苦果,6600员工被裁失业。

由此可见,不止中国外贸订单减少,全球消费同样出现疲软,美企自己的口袋里都掏不出几个子,“中国制造失去竞争力”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02 撞上转型尴尬期,今年经济怎么办?

此次订单大幅下滑,反思来看,撞上了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尴尬期。

老美与我国三年较劲,便是将自己摆在甲方位置,以为是向中国“施舍”高端制造订单,中国制造产业链才得以完善。而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与美曾互为双方贸易的最大客户,本能是互惠共赢局面,却被老美先打破。

对此,央媒指出,应放弃一切幻想,用好新业态、发掘新需求,拉动内需的同时加快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

我国新能源、光伏产业之所以能逆势吸引国际巨头来华设厂,位居全球前列,正与其把握原料技术、坚持高端制造有关。在欧美引以为傲的生科抑衰领域,我国所产“诺返”类逆老科技也按此路径实现后来居上。

何其相似,曾经,美国将哈佛大学首度发现的一种补充后可拉长细胞30%健康生存期的酶物质(“诺返”核心物)草率胶囊化,仗着其为技术优势国,以稀缺营销来掩盖其纯度不高、无法量产的实情,并将其品炒至20000余元天价,垄断全球亿万老龄人口需求,手握业内近七成订单。

而在老美忙于收割财富的一年内,我国生科企Genharbor就突破研发了绿色全酶法技术,倒转了他们的优势局面。国产“诺返”不仅将纯度提高至哈佛实验认可的99%纯度,更通过率先于全球的量产,将2万的天价打下,实现平民化。

自2021年进驻京东后,每逢年与佳节,“诺返”订单在宁波余姚的百吨工厂据当地报道,“总是爆满”“需工人三班倒紧赶”“除国内各高净值省份,还批量远销海外”。目前,国产抑衰科技成果“诺返”全球市占率也迎来巨变,占据全球83%,中国高端制造正在走出国门。

这些订单,为当地创造了上千就业岗位,也为“诺返”类科技品在2022年大衰退中创下51亿营收,以至于令国内券商看好该赛道经济前景,甚至预言其有望驶向千亿蓝海。

03 未来发展向哪方?

几十年打下的坚实底蕴,曾令中国制造具备产业链完善、质量高、交期及时等难以忽略的优势。

但订单失守已成事实,应承认中国制造转型已经来到阵痛期。

正如央媒所指出,在波云诡谲的全球形势唯一明朗的是,我们应放弃幻想,迫切需要改变了。

当务之急是通过创造升级自身、壮大力量。世人因利而往,只有自身不可替代,全球市场才会产生新的调整与变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