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者,秋操之典为振古所罕闻,且为后此新军一大纪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大清帝国赖以为支柱的武卫军遭重创,其中聂士成武卫前军(前身为武毅军)、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前身为甘军)、宋庆的武卫左军(前身为毅军)、荣禄新募的武卫中军,全军覆没。只有远离京畿在山东剿匪的袁世凯所部武卫右军,因为没有与八国联军交战,得以保存实力。战后,清廷痛定思痛,并着手编练新式陆军,有着丰富练兵经验的袁世凯自然成为了编练陆军的最佳人选。


       此后,袁世凯接替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负责京畿一带的防务。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开始了编练新式陆军的事业,是为“小站练兵”,经过袁世凯的调教,累计编练出了6镇(相当于师一级的编制)新军,总兵力近8万人,号称北洋新军、或称北洋陆军。袁世凯从德国聘请军事教官,采用新式作训方法,并大量采购德国生产的枪炮器械,北洋军的实力冠居天下之最,这也成为后来袁世凯乃至北洋军阀集团左右天下大势的关键。


       在小站练兵的示范作用下,清廷认识到了新式陆军的重要性,遂在全国范围内大力鼓励地方总督巡抚仿照小站练兵模式训练新军,以捍卫国防。在此背景下,大清帝国各个省会都相继办起了讲武堂之类的军官培训班,毕竟地方与中央的财力不可同日而语,有些省份顶多也就办起了三五千人的小规模新军,但凡事有例外,作为财富充沛的两湖地区,特别是素有晚清四大名臣之称的湖广总督(湖广总督的辖区就是湖南、湖北,驻地在武昌)其能力和威望更是不在袁世凯之下。


       是故,张之洞编练新军的成效也是非常壮观的,仅在湖北一地,张之洞就编练的一镇(师)又一协(旅)的新军,而且张之洞非常注重新军的文化教育,在当时所有的新军,湖北新军的文化素质最高,军事理论水平也最高。张之洞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正是因为他注重新军的文化教育,无形中却让湖北新军更加理解和支持海外的革命党,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反清革命思潮。最终大清帝国的丧钟也正是由在湖北武昌城头的新军敲响的。除了张之洞在湖北编练的新军,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南京编练的新军也规模颇大。


       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
       1905年9月17日,大清帝国练兵处总理大臣奕劻、会办大臣袁世凯等人上奏慈禧要搞一场全国性的演习。不久后,慈禧下诏批准,当年10月23日至25日在直隶河间府一带进行演习,是为河间会操。此次会操还邀请了许多在京的西方列强使节和驻华武官前往观摩,清廷从北洋、湖北、南京等地各自抽调了部队,总计4万余人会集河间府。在演习中,新军展示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和军事素养,一度让在场的西方使节和驻华武官惊讶。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此次军事演习给那些熟知五年前中国军队窘状的外国人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在提升一支40000人军队的战斗力方面完成了一个非凡的壮举。”
       一年后,袁世凯提及此次会操,还颇为得意地说,“风声所树,耸动环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