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三年二月十九日,这是一个好日子,晴空万里,后蜀蜀主孟昶身穿白衣,衔玉璧,牵白羊,头上缠着草绳,站在成都北郊升仙桥边,身后是文武大臣,皆身穿孝服,光着脚,后蜀经二主四十六年就此亡国。

赵匡胤六十六天灭蜀,创下一个军事奇迹,而亲自指挥这场战役的则是王全斌,此人是先后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宋建立后,王全斌参加了平叛将李筠、攻北汉之战,因功升安国军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之后,王全斌作为赵匡胤嫡系很快就高官得做。

公元964年,受赵匡胤的旨意王全斌成为进攻后蜀的主帅,当时赵匡胤为了激励三军将士表示:“朕只要西蜀土地,其它什么都不要,你们入川之后除所得军械粮食充公外,金银财物尽数分给出征将士”。

王全斌就此也就彻底放飞自我,虽然两个月占据四川,但由于军纪不严,导致整个四川暴乱不止,终两宋三百余年,四川始终都是不稳定地区,始作俑者就王全斌惹的祸。自王全斌占据成都之后,居功自傲,不理军政,军卒在四川是无恶不作,抢夺民财。副帅曹彬多次劝谏,但王全斌置若罔闻,仍然我行我素。终于惹出大祸。

赵匡胤接到曹彬的奏报也是大吃一惊,立即下诏:让王全斌带领原蜀兵撤出四川,为此每名蜀兵发饷钱十千,如果有不愿去汴梁者,加发两个月的口粮,让他们回家去种地。如果此时王全斌按令执行,也是算是亡羊补牢,也合该王全斌倒霉,他居然打起了军队饷钱的主意,饷钱却由十千减到五千,不想去汴梁的人,口粮数量减为一个月,如此贪腐不出事那反而奇了。

消息传出之后,蜀兵怨声四起,在有些人的鼓动之下,就开始闹书了,此时又找到原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为主帅起兵造反。全师雄被逼无奈,只好当了“义军”首领,自号“兴国军”,仅几天工夫,便聚集蜀兵十万余众,声势浩大,应该说此时的还不想造反,还有和谈的意思,而王全斌见蜀兵作乱,也有先礼后兵的意思,于是派副将朱光绪领兵千人,前去抚慰乱军。朱光绪是个混蛋,他不但不去招抚乱军,反而火上浇油,跑到乱军首领全师雄的家里,将他的一家老小数十口杀得干干净净,还把人家的闺女强掳回营中,做了他的随军小妾。

他以为杀了全师雄全家,就可以全师雄就怕他了,但问题是,他把全师雄的后路给断了,原本还有所顾忌的全师雄这下彻底反了,率兵迅速攻占了彭州,自称兴蜀大王。西川百姓,群起响应,乱军聚集有十万之众,宋将崔彦进的弟弟崔彦晖兵败阵亡,整个在成都的宋军成都处于慌恐之中。

成都城中有降兵二万七千余人。全师雄起兵造反后,城中的降兵并没有什么反应,王全斌担心这些降兵响应全师雄,将二万七千余名俘虏杀得一个不留。王全斌如此一来就彻底完了,将所有人都推给了对方,这些降兵在蜀中那个没有亲戚,于是蜀中各州县的百姓纷纷拿起造反,宋军陷入人民战争中的汪洋大海之中。

王全斌知道闯大祸了,只能上报朝廷,赵匡胤一听起得的要死,但还得处理此事,于是接连下了两道圣旨:一道是令客省使丁德裕率兵入川镇压,意在迅速平定叛乱,二是令康延泽为东川七州招安巡检使,尽最大的力量安抚川中百姓,做好招安善后工作。这也导致宋立国初期,蜀中百姓始终对朝廷没有好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揭竿而起。

赵匡胤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剿抚兼施,恩威并举,折腾大半年总算平定了蜀中之乱。灭蜀两个月,但平乱却用两年。王全斌大军返回京城后,赵匡胤下令,对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人给予降职处分,王全斌被降为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开宝九年四月,王全斌复为武宁军节度使,赐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三个月之后病卒,算是善终。

王仁赡在接受审问的时候,大肆诋毁同僚,以求减轻自己的责任。唯独对副手曹彬一人大加赞赏。他对赵匡胤说:“在行军打仗途中,清正廉洁、对陛下忠贞不渝的人,唯有曹都监。”赵匡胤叫人查看曹彬的行囊,真的是没有任何财物里面只有几本书和换洗的衣裳,于是重赏曹彬,提拔为宣徽南院使。曹彬因此被称为北宋第一良将。

王全斌在伐蜀之前,轻财重士,不追求声誉,宽厚容人,士卒愿意为他效力。有识之士称赞他的风度。可伐蜀之后被贬,仍然怡然自得,性格好,不残暴,因此后世说王全斌在灭蜀过程中的自污。但如此自污的的代价有点太大了。

还有就是自后汉三国之后伐蜀皆无好下场,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惊人的巧合。南宋著名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说道:“自巴蜀通中国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而从东方举兵临之者,虽多以得俊,将帅辄不利,至于死贬。”

魏伐刘禅,大将钟会、邓艾皆族诛。

唐庄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李继岌、大将郭崇韬皆不得其死。

宋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彦进皆不赏而受黜。

清代史学大家赵翼将此称为“取蜀将帅多不利”。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