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篮球巨星姚明手执国旗,身材高大,走得意气风发。

他的出现引起了轰动,在他身边如同小豆丁一般出场的小男孩儿,更是抓住了全球观众的视线。

小男孩的身高只到姚明的腿部,手里拿着小小的国旗,自信大方地接受注视,不见丝毫慌乱。

他有一个平凡又响亮的名字,林浩。

他才9岁,就已经成为了受到全国赞誉的抗震小英雄,频繁亮相各种社会公开活动。

他的成长过程,也因此放大到公共平台,人们对他的评价,随着他的高度曝光而从称赞变成了褒贬不一。

昔日的抗震小英雄,如今过上了怎样的生活?网友们眼中的林浩,为何会引起诸多争议?

抗震英雄,频繁曝光

2008年5月,全国人民接收的新闻信息都被汶川大地震刷屏。

天灾无情,四川百姓美好的家园被地震摧毁,但天灾之下人们守望相助的情谊却更是动人。

一个名叫林浩的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当中。

他的安全让观众牵肠挂肚,人们关爱着他,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

别看他当时只有9岁,这个稚嫩的孩子可是一位勇敢又坚强的抗震小英雄。

5月12日下午,四川绝大部分市县开始地动山摇。

一声声巨响延绵不绝,高层建筑物轰然倒塌,路面开裂,湖水堵塞,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像学校和医院这样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受灾情况往往更为严重。

成百上千的人们被埋在深深的废墟底下,艰难的发出微弱的呼叫,等待着光明的到来。

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林浩非常勇敢,也十分机灵,他沿着废墟里忽明忽暗的光线爬行,成功地从一片狼藉的砖石中爬了出来。

身为人的求生本能告诉他,他应该立即跑到空旷地带,安心等待其他大人的帮助。

但是那一瞬间,他却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个小小的孩子在脱离险境之后,马上又转身爬回废墟,把位置相对较浅的两个同学救了出来。

天灾突然降临,他不仅好好保护了自己,还拯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

如此勇敢的举措,无愧于抗震小英雄的称号。

在那之后,林浩的名字火速传遍大江南北。

全国各地的陌生同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和帮助他们,大伙儿也都期待着林浩能一直平安,一直顺利。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终于在这场灾难中撑了下来,而林浩这位具有代表性符号意义的小英雄,自然也迎来后续的多次曝光。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他穿着一身宽宽大大的衣服,跟在手举国旗的姚明身边一起走进会场。

平时的他虽然活泼调皮,但在开幕式上他却十分懂事,乖乖跟着向前走,没有四处乱跑乱跳。

姚明原本还费心关注他的情况,见他这么听话,总算能放下心来。

林浩还在开幕式现场体验了一把巨人的感觉,他被姚明抱到怀里,在前所未有的海拔高度观看现场的表演,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有褪下。

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带给整个社会的“余震”却没有完全消失。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林浩都受到各地主办方的邀请,去不同的地方讲述自己的地震经历。

小小的孩子被迫学着做空中飞人,攒下了200多张机票,每天要忙学业,忙汇报,还得忙着快快长大。

地震小英雄的荣誉是社会赋予他的标签,很多人热衷于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角色,而林浩必须朝着这个方向生长。

每一次登台汇报,对他而言都是一个无限重复的枯燥过程。

在亮得刺眼的聚光灯下,他站在各种不同型号的话筒前,讲述自己当时为什么会返回废墟救人,讲述自己在地震之后的生活,同时代表活动主办方对爱心人士表示感谢。

这一整套流程,他背得滚瓜烂熟,现场演讲也从最开始的声情并茂变成了后来的平平淡淡,以及淡淡的厌倦。

那些把他当成英雄的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他还不到10岁,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相当有限。

那些与地震相关的活动,无异于是在揭开林浩的伤疤,逼迫他回忆那段堪称黑暗的记忆,让他一遍又一遍地重走废墟。

而且,震中死了那么多人,林浩的亲朋好友,不少人都成为了悲惨的遇难同胞。

他也许还不明白死亡的真正意义,可他却连治愈自己的机会都没有,就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向公众剖析自己。

往好了说,这是在宣传抗震英雄的精神,宣传正能量。

但是往坏了说,这就是在消耗一个孩子的能量,影响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林浩的熟人田万良说:

“很多媒体并不是站在灾难亲历者或者幸存者的立场上去看待地震的,他们的行为,套用当下的一个热点词,那就是蹭流量。”

无论是全民狂欢还是全民悲痛的大事,每一个个体的事迹或情绪都会被无限放大。

有了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可能会变成被神化的英雄,又或者是被千夫所指的罪人。

当然,小林浩属于前者,而这样的身份也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压力和负担。

他曾公开表示:

“当时我还小,不知道什么是地震,也不懂得害怕。所以返回去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可能会死。”

这是一种朴素的属于小孩子的道德观念,它虽然美好,但并不成熟,可是在媒体的多番报道中却变成了近似于自我奉献和牺牲的高级精神。

当宣传变了味道时,作为当事人,林浩的遭遇让他自己很是无奈。

成长历程,饱受争议

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之下长大,一开始,林浩可能会觉得新鲜。

但是到了后来,他却被压力裹挟,恨不得把这份荣誉还回去。

可英雄的标签哪里那么容易摘掉?它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嘉奖,更不是想丢就能丢掉的垃圾。

面对接踵而至的曝光,林浩只能告诉自己:

“英雄都是人说的,别人说我是英雄,那我就是。如果别人不这么说,那我当然就不是英雄。”

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一个记者问他,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稚嫩的林浩没有隐瞒自己内心最真心的想法,他大大方方告诉大家,他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清华大学,然后当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他看到过无数被地震摧毁的建筑,所以他要努力建造出不会被地震破坏的房子。

就算以后还有灾难,人们也不会受伤,不会死亡。

这是一个孩子最纯粹的梦想,本不应该带有任何世俗的评价。

可谁知道,在那之后,这个梦想竟然成为了舆论对他进行道德绑架的资本。

众所周知,小孩子的梦想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孩子今天想当科学家,明天看到宇宙飞船之后又想当宇航员。

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林浩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他加入到一些公益广告、纪录片和影视剧的拍摄工作当中,陆续有一部分作品与观众见面。

在《马东的假期》中,他扮演可爱的小男孩儿王浩;

在《爱心天使之小福星》中,他本色出演,扮演了一个在灾难面前勇敢无畏的少年英雄;

在《大太阳》中,他又一次经历了地震的苦难。

他想成为一名演员,为的不是名利,而是公益和正能量。

他要通过表演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他也真心喜欢表演,更想借着这个途径帮助更多的人。

追名逐利不是他的本心,播撒爱和希望,才是他的心之所向。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内心所想。

在他成为演员之后,无数的舆论化作利剑,朝着他一同袭来。

人们指责他荒废学业,早已经忘了考上清华大学的豪言壮语,沉溺于当明星的快乐中无法自拔。

也有人说他当演员时完全忘记初心,利用地震打造的英雄人设,做出功利的行为。

可他却哭着说:“为什么别人都能拥有梦想,偏偏只有我不行?”

到后来,或许是因为习惯,也或许是因为释怀,林浩不再计较外界对他的看法。

他只希望脚踏实地的按照自己的规划走下去,过好眼前,闯过成长的每一道关卡,开启崭新的人生。

2010年,他在成都举办了公益专辑的媒体见面会。

这场活动所有的收入,都被他毫无保留的捐赠给成都红十字基金会,用于之后的救灾工作。

直到这时,人们才慢慢明白,原来林浩并没有说谎,他对公益的热情一直没有消减,小英雄的光环仍然在他的身上。

2021年大学毕业之后,林浩又有了新的想法。

专业助农,家庭幸福

读大学时,林浩就发现了乡镇农产品公司遇到的一些问题。

他们总是埋头抓生产,抓质量,产出优质的商品。

可在信息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他们不懂得包装和宣传,产品就无法走出去,市场也会把他们淘汰。

于是林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起了助农大使的工作,免费为乡镇企业宣传包装、引流推广、策划活动,帮助脚踏实地的农业实业家走得更加稳当。

与此同时,他也创立了自己的助农平台,亲自到多个贫困县考察农业发展情况,帮着农民把农副产品卖出去。

2022年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4周年的纪念日当天,“小英雄”返回汶川映秀镇,用直播镜头向大家展示家乡的变化。

人们可以看到,汶川经过灾后重建,已经告别了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

家家户户都过上了新生活,更牢固的建筑物扎根于土地,老百姓从创伤中走出,脸上也有了笑容。

林浩关闭了直播打赏的功能,这一点,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做某件事情时总是很纯粹。

今年的512,林浩再一次打开直播镜头,带着几千名网友云游家乡。

他的身份已经不同了,变成了映秀镇的兼职团委副书记,新的头衔给了他新的压力和责任,也让他更明白自己的定位。

镜头里穿着红色马甲的林浩,比之前更胖了一些,被网友们调侃过劳肥。

另外,大家也夸他普通话更加标准,发言更有条理。

肉眼可见的进步,都是创业给他带来的历练。

林浩说:

“最难的时候,我们差点儿关门,好在挺过来了。我是经历过生死的人,不可能被困难打倒。”

2024年1月,林浩有了另一个收获。

他和爱人查理泽拉姆领了结婚证,两个人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夫妻俩互相扶持,一同成长。

在林浩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查理泽拉姆总是会耐心的开解他,全心全意的支持他。

林浩也会带着妻子一同出镜拍摄视频,夫妻俩或在山林之间、田野之上自由漫步,或者跟着音乐跳起民族舞蹈。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的林浩正沉浸在幸福当中。

谈到对于未来的期望,他一方面希望公益事业可以更上一层楼,自己也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另一方面,他希望和妻子的两口之家能够变成三口之家,两个相爱的人能拥有一个活泼健康的宝宝。

如今的林浩已经不再被抗震小英雄的头衔影响,他既可以甘于平淡,也能勇敢的挑起造福家乡的大梁。

抗震英雄是社会给他的符号,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更愿意做自己的英雄。

结语

天灾带来的荣誉宛如一把双刃剑,在让林浩被广大人民群众熟知的同时,也给他带去了无穷无尽的压力和烦恼。

他一度失去追逐梦想和表达自我的权利,但好在随着成长,他最终能够与面对的一切和解,踏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参考资料

“小英雄”林浩变身家乡“代言人” 华西都市报

林浩:我就是热爱表演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

“助农创客”林浩:追随别人的时候,成为了自己 中国新闻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