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源远流长,除了人们熟知的张王赵李遍地刘这些大姓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姓氏。这些姓氏的人口数量都比较少,在历史上诞生的名人也不多,所以知道这个姓氏的人也不多。每当向别人介绍自己姓氏的时候,往往只有提起某个历史上的同姓名人,对方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姓氏啊。


       不过,由于华夏文明在历史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很多姓氏在国内人口数量并不多,但是传到国外后却开枝散叶成为当地的大姓。例如阮姓,这个姓氏在国内属于人数较少的小姓,但是在隔壁的越南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将近4成越南人都姓阮。
       在中华姓氏中,阮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30位,这个姓氏的起源主要有三个说法。第一种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姓的主要起源;第二种源于源于地名,出自于秦朝时期设立的九阮郡;第三种源于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那么,阮姓又是怎么成为越南第一大姓的呢?是否真是《水浒传》中阮小七的功劳?
       在《水浒后传》中,重回碣石村打鱼的阮小七,后来又追随李俊在海外开创了一片基业。李俊成为了暹罗国的国主,而阮小七和扈成则成为了兵马总管,武烈将军。因此在民间传说中,就有了阮小七将阮氏在海外开枝散叶的说法。实际上,越南的阮姓与阮小七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水浒后传》中的情节也是文人虚构出来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此事。


       根据《阮氏族谱》中的记载,越南阮姓确实是由中原地区传过去的,时间上大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阮姓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家族,也就是陈留阮氏。这个家族出了好几位文化名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建安七子”中的阮瑀,他的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与嵇康、山涛、刘伶等人被合称为“竹林七贤”。由于接连出现了好几位名人,陈留阮氏也就成为了当时的望族,陈留也就成了阮氏的一大郡望。


       陈留阮氏这个家族的人性格都比较闲散,属于那种不爱世俗名利之人,喜欢笑傲山林之间。比如阮籍,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曾经在登临楚、汉古战场时,感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但是阮籍又惧怕承担风险,害怕自己卷入司马家与曹魏的斗争,而因此遗祸家族。由于当时司马懿与曹魏集团的斗争日趋激烈,所以阮籍采取了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要么是闭门读书,要么是四处游玩,从此不再踏上仕途。


       永嘉之乱时,陈留阮氏和当时的其他世家豪门一样,都纷纷南迁避祸。在南迁的阮氏一族中,有一支隐居于绍兴会稽剡山,还有一支则一直往南迁移到了广西合浦。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一支的后人逐渐开枝散叶,继续往南迁移到了交趾居住。由于阮氏一族历来都是书香门第,迁移到交趾居住后,也很快受到当地人的尊敬,成为交趾的名门望族。
       隋唐时期,随着中原地区的统一,不少南迁的阮氏族人再次迁移到北方居住,但是也有一部分阮氏族人继续向南迁移。南北宋时期,越南诞生了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李朝,这个朝代存在了大约200余年的时间,后来被权臣陈守度谋国篡位,陈朝得以建立。


       陈守度建立陈朝后,发现百姓中很多人还在思念李朝,于是他就下令让姓李的人全都改为阮姓。因为当时阮姓属于小姓,虽然属于中原地区迁移过来的世家豪门,但是因为人数较少,所以影响力也十分有限。陈守度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让李姓之人改为阮姓,
       后来后黎朝的权臣莫登庸篡夺帝位建立莫朝,可没过几十年就被再度重建的后黎朝击败,莫家的子孙为了逃避追杀,也因此纷纷改姓为阮。从此之后,阮姓在越南历史上几乎成为了避难专用姓氏,很多家族为了逃避追杀都纷纷改姓为阮。比如公元1778年,郑氏在与阮氏的百年战争中落败,郑姓之人也纷纷改成了阮姓。


       由于阮姓之人越来越多,逐渐取得了足够多的话语权,于是在公元1803年,阮福映被嘉庆皇帝册封为“越南国王”,阮姓遂成为越南的国姓。作为国姓,阮姓享有一定的优待,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减免或者减少处罚。基于这个原因,很多犯罪之人为了获得朝廷的赦免,纷纷将自己的姓氏改为阮姓,等于是钻了阮朝律法中的空子。
       就这样,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不断融入外姓,阮姓终于成为越南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