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的指甲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修剪到美观的形状和合适的长度,主打好看百搭,而是修剪得到干净的外表和健康的长度,主打干净又卫生。

现在人的剪指甲工具多如牛毛,不仅是人用的,还有宠物用的,方便快捷、卫生安全,指甲对于人类来说,已经不是个问题。

然而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他们剪不剪指甲?如果剪的话又是用什么工具呢?那时候已经有指甲刀了吗?

古人剪指甲吗?

在《孝经·开宗明义》中有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意思是说,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父母给的,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能受伤,爱护自己的身体就像敬爱父母一样。

那既然如此,古人剪指甲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各种文献记载、诗词歌赋中,也没有说过不能剪指甲的,因为古人早就发现了剪指甲带来的好处。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会保留一些指甲,这相当于随身携带的工具,比如采摘食物、蔬果剥皮、挠痒挖耳等,甚至有时候还能充当武器,是打架的利器。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们从“野人”阶段走进了“知礼义廉耻”的时代,也逐渐明白了修剪指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是污垢积聚,脏东西多了就会有异味,用这样的手吃饭只会降低食欲,甚至令人作呕,就算自己不嫌弃自己,别人也会远离这样的人。

其次是长指甲会滋生细菌、病菌和寄生虫,那时候人们不明白为什么经常生病,后来通过反思以及知识累计,才大概知道剪了指甲能防止一些疾病。

最后是长指甲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普通老百姓每天要做过很多工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会被长指甲所拖累,非常影响日常生活。

于是“把指甲修剪到合适的长度”这种观念普及开来,当然了,指甲留多长还代表了社会阶级和地位。

比如最底层的农民、工人,他们是不会留长指甲的,他们的日常就是做工做农活,就算留了长指甲也会在劳作中被折断。

而上层领导或王公贵族中,尤其是女眷,留长指甲不仅代表了身份,还能增加美观度,比如清朝时的后妃,她们会佩戴护甲保护指甲,宫女则不会有这种饰品。

如何修剪指甲

修剪指甲的另外一层意思,则是代表了一种社交礼仪,接人待物时能给人留下好印象,那么古人如何修剪指甲呢?

在石器时代,古人没有刀具、剪刀等物,人类会跟动物一样,在指甲长长时会去找平滑的石头打磨,就像野外的马匹一样不需要修蹄戴马蹄铁。

但是打磨只是粗加工,如果指甲很长的话,既费时间效果又不好,于是人们稍微动了下脑筋,发现可以用牙齿来啃咬,牙齿比石头好控制多了。

然而牙齿咬断的指甲表面不平,而且脚指甲总不能也用嘴巴咬,也很容易在啃咬时弄伤自己,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把牙齿啃咬和石头打磨相结合使用。

唐朝时,剪指甲的方法有了提升,那时有专门用来打磨指甲的瓦片和石头,相对于远古时期要精细得多,只是对于后世来说还是落后。

再来就是使用利器,最初用的是刀,但是刀这种东西太危险,不管是大刀还是小刀都可能割伤手指,对于修剪指甲来说非常考验技术。

然后就是比较好控制的剪刀,剪刀在商朝就已经有了,洛阳的西汉古墓出土的剪刀已经2100多年了,可见古人的智慧发展得有多快。

剪刀一开始的作用是修剪作物等劳动工具,不知道怎么发展的,竟然有人拿来剪指甲,之后就流行起来,用剪刀剪指甲成为最安全可控的方式。

清朝时更专业的工具出现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修脚刀。

传说扬州有名的“三把刀”中就有一把修脚刀,扬州修脚应该是国内修脚的招牌,那里的师傅各个技艺精湛,手里的修脚刀也很精致好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发展到现在,修脚刀收录了八种工具,包括片刀、轻刀、抢刀、窄条刀、宽条刀、刮刀、斜口刀和三棱刀。

总之,古人会用契合当时条件的工具来剪指甲,人不会被长指甲拖累死,就像人不会被尿憋死一样。

古人如何清洁和养护指甲

在人们意识到指甲能成为增加个人美观度的介质时,养护与清洁似乎成了上层人士的必要流程。

首先是清洁,那时人们会用一种专用的梳子或者刮板来清理指甲缝,如果指甲留的太长,里面塞了污垢,就可以用工具清理干净。

其次是天然的养护材料,比如可以清洁污垢的药汁和“除垢剂”,将双手放进去泡一泡,不仅能除菌还能起到一定养护的作用。

之后就是养护的步骤,比如跟现在的指缘油很像的油脂、乳液等,涂抹过后轻轻按摩,防止起毛边和倒刺,也能让指甲看起来更加光亮莹润。

还有的人会选择把指甲泡在茶水里,他们认为茶水能让指甲更加坚固也更加光滑,由于茶有特殊的寓意,这种茶水泡指甲的方法也被赋予了特殊色彩。

而在普通人家就简单多了,没有那么多需要花钱的步骤,直接用温水浸泡,之后搓洗干净,然后擦干水分就可以了。

保养得太好也没用,老百姓需要劳作上工,工作会让指甲的保养步骤白费,所以只要保持干净就是很不错。

结语

古人在一些观念上非常守旧和固执,比如不能剪头发、男子不能单独和女子相处等,对这种礼教条规严格遵守。

但是在一些不严格的方面灵活对待,就像剪指甲这件事,影响劳作和生活当然要剪短,打破教条束缚才能好好活着。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也值得每一个后人学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