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央视频发了一个视频,视频中国工程院杨绍卿院士说: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末敏弹相比,我们中国的是最好的”。

杨院士的语气非常平稳,仿佛在说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样,但语气越是这么平静,越能感觉到院士的骄傲,因为解放军“末敏弹”世界第一真的是国际公认,不掺一点儿水分。

“战场精灵”末敏弹:专给坦克开瓢

“末敏弹”,全称是:末级敏感弹药,它和普通的弹药区别就在于最后1公里。

普通的弹药发射出去之后,受惯性影响飞向攻击目标,但是打击精确度较低,打击效果并不好;尤其是难以对付重装装甲车。

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往往需要使用到“集束弹”,也就是1个母弹里面包含几百个小炸弹,但是集束弹很容易出现哑弹,统计发现10%-20%的小炸弹不会爆炸,但再次遇到压力时仍会爆炸,所以使用过集束弹的地方容易形成雷区,战争之后仍旧会给平民造成持续伤害。

“末敏弹”可以说是专门针对重型装甲车,它在飞行前半段和其他导弹都一样,到了最后1公里左右,快速飞行的末敏弹会打开减速伞和减速气囊,没错,末敏弹在攻击之前会先减速,减旋,定向和稳定,这个时候重头戏就来了。

这时候末敏弹会释放出子炸弹,子炸弹会打开降落伞,一方面以较低的速度下落,一方面则是在搜索目标、识别目标、瞄准,起爆,整个过程要在几毫秒之内完成,要知道人眨眼的速度大概是300毫秒,也就是说末敏弹识别目标的速度比人眨眼的速度都要快。

末敏弹主要是通过红外、主/被动毫米波、激光敏感器进行探测和锁定目标,这三个技术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组合探测,中国末敏弹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已经实现了“红外+毫米波+激光扫描”复合敏感器,让末敏弹的命中率达到了85%,处于世界第一的水平。

末敏弹主要攻击目标是装甲车,尤其是重型装甲车,这是因为末敏弹采取的攻击方式是“从天而降”,巧了,重型装甲车的弱点就是顶部,顶部防护能力只有正面的几十分之一;而且,装甲车的炮管具有一定的角度,不能对准顶部发射,所以面对“末敏弹”的攻击,重型装甲车根本无能为力,因此末敏弹又被形容为“专给坦克开瓢”。

根据统计发现,想要炸毁同样数量的装甲目标,末敏弹与集束弹,榴弹的消耗比是1:40:250,也就是说1颗末敏弹可以比得上40颗集束弹,而集束弹又会留下“雷区的危险”,不人道,这样算下来就能发现末敏弹有多优秀。

在这次俄乌冲突过程中,瑞典、法国、德国等国也援助了乌克兰末敏弹,专门用来打击俄军的炮兵和坦克群,在实战中可以看出装甲车在面对末敏弹无还手能力,“陆战之王”坦克也被炸碎成了渣渣。

但是奇怪的是,俄乌冲突中双方都有大量的装甲车,但末敏弹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如今西方国家援助了乌克兰许多豹-2坦克,经过训练一段时间后就会被派上前线,不知道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出现末敏弹的身影。

“小巧玲珑”末敏弹,如何给坦克“开瓢”?

末敏弹个头比较小,尽管坦克顶部防护能力较弱,但普通的炮弹也无法威胁到它,那末敏弹是如何给坦克“开瓢”的呢?

末敏弹采用的是自锻破片技术,末敏弹内部的药型罩锥角大于90度,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浅盘状”的药型罩,这样起爆之后就不会形成金属射流。而是整个翻转,形成短粗的金属杵体。

当末敏弹扫描到攻击目标之后,就会在空中引爆(如果没有扫描到目标,也会在空中引爆),金属药型罩就会翻转过来形成一个实心的弹丸,以2000米-3000米每秒的速度击穿目标,重装装甲车本来顶部本来就薄弱,在如此高速攻势下,毫无反击能力。

在使用时,往往会让末敏弹做成子母炸弹,1个子母炸弹里大约有几十枚末敏弹,每个末敏弹还装有读个EFP战斗部,如此高密集的火力覆盖,就相当于在坦克群上空下了一场高速铁雨,眨眼之间瞬间销毁坦克和其他重装装甲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